APP下载

新课标与新高考背景下的PBL教学问题研究

2018-07-25张宁肖琦朱汝葵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PBL教学新高考新课标

张宁 肖琦 朱汝葵

[摘 要]2017年版新课标的颁布以及新高考策略的实施,对以往的化学教学形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PBL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新课标与新高考的相互衔接,创设适合开展教学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应对新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新高考;PBL教学;SO2和SO3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7-0061-02

一、新课标与新高考的相互衔接

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的相关内容,在2003年版必修主题的基础上划分了五个必修主题和选修模块,将2003年版选修模块概括为三大系列: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其中“主题模块”分为“内容要求”“教学提示”与“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又展开为“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建议”与“情景素材”。新课标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把学业质量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着重分析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并在“实施建议”中表明考试命题的建议与方向,较好地迎合了新高考的改革趋势。新高考改变了以往理科生选考的状况,提高了学生对其他科目的选择权。因此教师有必要树立角色转换观念,教学方式也要推陈出新,领悟化学学科的核心理念,积极适应新课标的变化,设计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课程体系,设置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课程内容,开展“素养为主”的教学,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既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能让其积极地面对考试改革。

新高考的实施极为注重基础性与选拔性原则,因此我们首先要不断完善课程资源体系。不同省市的高考改革方案略有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去开发适合新教学要求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情境素材,构建多样化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需求与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完善知识传授与评价体系。其次要跟进学习进度。在学习进度上,不仅要重视知识掌握,还要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摆脱为高考而学化学的局面;合理设置教学进度,实现“教”“学”“评”全面一体化;同时要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最后要重视实践。学习化学要为社会服务,要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此外,在教学中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新课标、新高考与PBL教学的内在联系

PBL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问题为线索,为学生构建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PBL教学不仅确保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也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教师设置课前问题,让学生搜集资料并归纳总结问题解决的阶段性成果,可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利于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双向提升,以更优质的学习效果面对新高考。

新课标、新高考与PBL教学三者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如图1)。PBL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其教学形式在某点上与新课标中的要求是契合的,二者均旨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新课标中将学业质量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并规定每一质量水平的基本要求。质量水平中能力维度的区别与考试行为紧密相关,以水平2为例,是学生结束高三课程后应达到的要求,这为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提供了参考;水平4则是对学生的能力做进一步检验,达到的学业标准相对较高,为等级性考试提供更多的命题思路与评价依据。水平4中提到在创设问题情境上,要给予实验探究主题更多的实践性建议,这与PBL教学中“探究问题”的观念是符合的。在“实施建议”中新课标提到“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一个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体现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学中应关注具有创造性价值的问题素材。PBL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素养的提升。教师作为引领者,应引导学生形成“建构—探索—解决问题”的发展进阶并根据实际教学去设计不同情境下的教学方案。

新课标更注重时代性,而PBL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分析二者隐含的联系,并将二者进行适当的融合,以便设计出更优质的教学方案,其目的都是为了高考而服务,因此新课标、新高考与PBL教学三者间存在密切关联。以《SO2和SO3》的教学为例,SO2和SO3是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元素化合物,可供选择的生活素材很丰富,易于构建问题情境线索,适合采用PBL教学。

对于SO2和SO3之间的转化,可运用二维坐标图(如图2)来解释硫元素组成不同价态化合物之间的关系。二维坐标图体现了“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利于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的实施,而且对于知识掌握来说,基于元素关系构建的网络模型还有利于学生对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全面把控。

三、《SO2和SO3》的PBL教学问题研究

PBL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PBL教学核心观念,问题探究过程可分为五个部分。

1.问题情境的创设

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是开展PBL教学的前提,设置问题时应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以及存在的障碍点,设计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以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欲望。

如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中,可创设如下两个问题情境:(1)酸雨对于大自然和建筑物有哪些危害?(2)不良商铺如何将银耳由黄变白?在解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思考,在信息整理的过程中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新的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

2.问题本质的剖析

以探究“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为例,明确具体问题后,要对问题进行细致梳理,并设置学生讨论交流的环节。教师作为辅助者,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讨论情况等,交流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讨论的结果,最后进行总结,对分析不到位的结果进行补充。

具体教学中,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创设回顾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都是非金属氧化物的情境,由学生已知的“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引出“二氧化硫有哪些物理性质?”的问题。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在实践中交流、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有效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3.问题的分析处理

PBL教学的一大优点在于提供学生沟通交流的环境,学生能在讨论中对自己的观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于问题的答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对分析讨论的结果有一定的评价。教师应对分析较全面的学生给予鼓励,对分析不到位的学生则引导其及时修改与补充。

以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为例,通过创设“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情境与二氧化硫進行类比分析,引出问题“二氧化硫溶于水后会怎样?”,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做出大胆假设,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方式运用了类比的学习思想,给学生更多思考问题的空间,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独立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转化。

4.问题的反思

通过PBL教学,学生学会了转变考虑问题的角度,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改变过度依赖教师讲解的局面,转换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扎实,学习化学的热情也明显提高,从而达到课标中要求的质量水平,为今后的学业水平测试奠定基础。

以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为例,基于前面已学习的氯水的漂白性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硫漂白性与氯水漂白性的异同,分析二者的实质与反应程度。对于前者来说,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且可逆;对于后者来说,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这样的问题情境会让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规律,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也使教学更具目的性。

5.问题的延展

在问题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酸雨的形成过程: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在空气中氧化为硫酸,最终形成酸雨。教学最后可提出一个启发性问题,如“引发当地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

四、分析总结

新课标中所提出的新要求代表着最新的教研成果和教育理论,如“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等,并与考试等评价形式进行密切联系,将更优质的教学成果服务于学生。PBL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改变课堂上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在全国高考体制改革的环境下,以新课标为纲领进行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PBL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新方法,结合新高考,分析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设计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有所成长,以更积极的学习态度面对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化学、探索化学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PBL教学新高考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东盟留学生应用PBL教学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探讨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