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南》背景下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2018-07-25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中心幼儿园周晓芳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班指南规则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中心幼儿园 周晓芳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应重视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同时也要注重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以及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等多方面的因素,真正体现“依据《指南》,创设游戏化的环境,发挥幼儿主体性”。小班的孩子刚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他们好奇心强、爱模仿,规则意识又欠缺,存在很多的问题。作为教师,如何创设小班相适应的区域游戏环境,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与快乐的体验,尤为重要。

一、合理划分区域环境,创设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

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活动区内容的划分不仅要关注整体性,还要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的方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相链接,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学期初,针对班级整体环境及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动静区域划分,区域活动设置要充分利用班级教室的地理因素以及小班的幼儿年龄特点。如美工区幼儿需要操作各种材料制作、画画,因此应离水源比较近一点开设美工区,方便幼儿清洗画笔,使用颜料作画。阅读区、益智区更多的是偏安静的区域,所以安排在相邻的区域,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的区域活动。而娃娃家、建构区等幼儿交流比较多,操作声音大的区域,则放在离教室入口处比较近一点的位置。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幼儿更好地进行区域活动。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整每个区域的大小、游戏的材料等,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他喜欢的区域游戏中去。

二、创设富有情境性的区域内容,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

《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的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对老师和成人还很依恋。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特征,他们对富有新意和创造性的环境总是充满好奇和探究的兴趣,我们应努力创设与幼儿生活本身相一致、能激励幼儿大胆操作、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区域活动内容,创设情景,通过幼儿对活动情景的感知,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事物的兴趣。例如:我们创设了与小班年龄特征相符的区域主题活动《娃娃家》,随着主题开展活动不断丰富环境及游戏材料,在墙面上挂上了孩子们的全家福照片,让幼儿讲一讲家里有几个人,都有些谁?最喜欢谁?从而让幼儿进一步关注自己的家,同时也可以互相了解一下别人家里的情况。我们还在娃娃家的旁边创设了一个连通的生活区,让幼儿在区域里面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展贴衣服、挂衣服、照顾宝宝等一系列相关活动。孩子们可以把照顾娃娃的衣服晾一晾、叠一叠,然后按裤子和衣服分类摆整齐,接着后续添加了洗衣服、做饭的游戏情境,在这样有情境的环境中,幼儿的认知、情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制定合理的区域活动规则,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指南》提出:要“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规则是行为与活动的准则。在区域活动中,有了规则,才能更好地进行游戏活动。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区域游戏规则氛围,使各项游戏活动有序开展。

1.师生共同制定,游戏规则源于幼儿

游戏是幼儿的游戏,而不是教师的游戏,所以我们应该把规则制定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规则意识薄弱等特点,所以有必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制定规则,我们可以与幼儿共同讨论,如想一想:在美工区域中,我们去玩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几个人进去?怎样使用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比如他们觉得美工区地方大,可以多一点人进去。通过讨论,孩子们制定了游戏规则,确定了区域人数的规定、安全注意事项、声音的音量、使用材料的注意事项等等。由于是小班幼儿,他们更需要形象生动的图片来遵守游戏规则,所以可以让幼儿自己讨论结束后,通过绘画的方式把规则画下来并张贴在区域游戏中。区域规则的制定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更加能够遵守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

2.多元交流,在矛盾中发现规则

创设环境,教师适时地介入游戏,进行语言指导,在指导时要注意自主游戏的特征,给孩子宽松的心理环境一起协商,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游戏结束后,进行多元的游戏分享交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或者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时,互相交流评价,让幼儿自己解决。比如拍下幼儿游戏活动中规则一类的照片视频,通过形象的照片、生动的视频,让幼儿自己说一说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规则,投放于区域中,相信下次他会玩得更快乐。当然,也可以进行分组交流,由两位老师根据动静区域进行针对性的交流。

四、投放丰富多元、层次、开放的区域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游戏的发展水平在同一个年龄段的儿童身上也有个体差异。在材料投放上,我们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为幼儿提供了可自由选择的各式操作材料,多提供半成品或一物多玩的低结构的操作材料,还在教室放置“百宝箱”以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我们在创设区域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区域活动材料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还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层次的区域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发展,促进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

以小班5月美工区的环境创设为例:

班级 小X班 带班教师 XX 游戏时间 XX年5月区域名称及游戏 环境创设 游戏目标美工区:绘画(蜡笔、水粉);泥工(好吃的点心、可爱的动物等);图形拼贴画(可爱的毛毛虫、蝴蝶等);手指点画(可爱的毛毛虫、彩色的雨等);纸盘颜料画(色块;)自由涂鸦。操作材料:白纸、吸管、彩泥、纸盘、毛根、棒冰棍、糖纸、颗粒玩具(代替糖果)、展示圆筒支架、展示柜面、点心盘、点心架(双层)、碎彩纸收集桶、皱纹纸、海绵、瓶盖、泥工板、太空泥、工具盒(剪刀、固体胶、勾线笔、油画棒)、瓶子、水粉颜料、颜料笔、纸盘等。辅助材料:展示板(绘画、撕贴步骤图书)、手指点画、泥工制作等支架性欣赏作品图片、图形实物、图片、水果展图。作品展示:立体、平面展示;墙面展示、支架展示。1.愿意进入美工区活动,喜欢操作、摆弄相关材料,体验其中的乐趣。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材料和工具进行美工活动,学习用画、贴、撕、揉捏等技能,自由表现所熟悉物体的特征。

从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美工区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操作材料,还带着目标创设了不同的游戏内容,更充分考虑到了幼儿作品展示的方法。在美工区材料投放中,围绕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材料和工具进行美工活动,学习用画、贴、撕、揉捏等技能,自由表现所熟悉物体的特征目标,可以投放涂色类、看书模仿绘画类、在白纸上自由创作绘画类三个不同层次材料,满足不同绘画水平的幼儿自由选择。在活动区创设过程中,应为孩子们提供富有趣味性、可操作、多功能的材料,根据幼儿的成长发展需要,定期更换游戏材料及区域活动内容。

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作为小班老师,必须走进幼儿,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行为表现、个体差异、能力与需要等,从而有目的、有方法地设置区域活动、调整区域材料等,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小班指南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让规则不规则
指南数读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