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纳国内外智力资源培养创新型高级海洋科学人才

2018-07-24谢玲玲徐峰陈法锦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8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谢玲玲 徐峰 陈法锦

摘要:海洋人才培养对国家海洋战略和地方海洋事业至关重要。针对近年来新增海洋研究生学位点面临的办学时间短、培养经验有限和生源质量不高等局限条件与培养创新型高级海洋人才目标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了以合作研究为导向、导师为桥梁和学术活动为大课堂三种吸纳国内外智力资源、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等解决矛盾的可行途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水平。

关键词:海洋科学人才;研究生培养;智力资源;新增学位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8-0038-03

一、前言

海洋覆盖地球近四分之三的面积,自古以来便为人类提供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海洋是陆地的水源地,蕴藏的巨量矿藏和能源足以供人类数千年之需。近岸水域和海滩是开发旅游产业的绝佳之地,同时也是驱动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动机。海洋环流的些许偏移就可能引起局地气候的重大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的改变。海洋还作为温室气体重要的汇,通过吸收和存储大气中30%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减轻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这些事实表明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与海洋的关系密不可分[1]。

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短缺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压力,人们的目光愈来愈转向海洋。海洋调查与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21世纪可能成为海洋的世纪[2,3]。通过深入认识、开发和保护海洋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气候、资源与环境问题寻找途径。这其中培养高水平海洋科学人才已成为各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战略[3]。我国东临太平样,西近印度洋,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领海和长达3.2万千米的海岸线[4],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已经明确将发展海洋事业列为今后的重要任务。因此,培养高水平海洋人才对我国大力开发海洋与海底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冲击、维护海洋权益、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具有决定性作用[5]。同时,高素质海洋科学人才也是我国沿海各省市地方海洋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力度的增强,我国海洋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取得了迅速发

展[6,7]。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5年我国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及其他海洋学科博士学位点30个,硕士学位点67个,毕业博士研究生254人,硕士研究生722人,招收博士研究生350人,硕士研究生1044人[8]。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海洋学科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必将与日俱增[9]。培养创新型高级海洋科学人才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教学经验要求高且培养周期长,这对办学时间不长的博士点和硕士点是一种挑战。本文旨在探索解决这一矛盾的新思路和可行途径。

二、新办海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局限条件

据统计,我国涉及海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单位有46个(不含台湾、香港、澳门地区)[5]。其中,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中科院直属研究单位的海洋科学研究实力雄厚,师资队伍强,研究生培养点设置较早,是我国高级海洋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地方高校也加入了海洋科学研究生学位培养行列。这些新设研究生培养点院校,具有以下共同点。

1.办学时间短。新增研究生学位点多在2010年后开始招生,办学时间少于10年。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2006年最早招收海洋生物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获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截止目前,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办学时间为6年,博士研究生为4年。与此相对照,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培养办学时间均为36年,博士研究生为34年。

2.师资培养经验有限。新增研究生学位点的研究生导师多在硕士点设置后才取得导师资格,以副教授为主,教学经验多不足10年。研究生培养课程均为新开课,缺少成熟的研究生教材。研究生培养经验有限,多处于边教边学、经验积累阶段。

3.生源质量不高。由于办学时间短,学科影响力有限,新增研究生学位点多面临着生源质量不高的困扰,这突出表现在:(1)报考人数少,常低于招生指标;(2)报考和调剂学生多来自非“985”和“211”的普通高校;(3)录取学生考分较低,常接近最低分数线;(4)跨学科学生多,海洋专业基础薄弱。

这些现状与培养创新型高级海洋人才的目标之间存在显著矛盾,有待开拓思路,寻求解决这些矛盾的有效途径。

三、有效开发国内外智力资源,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世界范围而言,海洋开发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在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科技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10]。国内海洋科学教学先行单位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新办海洋院校借鉴。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为引进国外智力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条件下,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吸纳国内外的优秀智力资源,成为新办海洋单位创新海洋研究、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1.以合作研究为导向,带动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热爱科学、思路灵活、求知欲强,是潜在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因此,我们把研究生培养和科研课题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他们通过科研实践学习新知识,提高科研创新和工作能力。特别是在与大院大所合作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聘请大院大所合作團队中的优秀学者作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兼职科学研究导师。这使得研究生得到了本校导师和兼职导师的双重培养,既解决了本校实力单薄、经验不足的问题,也帮助大院大所解决了初级科研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实现了双赢。而研究生有机会博采两家之长,既得到了本校擅长的海洋科学系统教育和科班训练,又取得了一流研究所科研创新的实践经验。通过大院大所的优秀学者联合培养,不但研究生人才素质高,而且研究生导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也随之提升。

2.以导师为桥梁,引进国外专家参与研究生培养。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有力促进了开放办学,多位国外资深专家受聘在新办海洋院校短期或长期工作。除了科学研究合作外,这些国外专家的科研经验和最新成果等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宝贵智力资源。这与以合作研究为导向吸纳国内智力资源有所不同,国外专家智力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指导研究生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向,协助解决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中的关键和疑难科学问题,提升科研成果学术质量。[11]由于硕士研究生知识水平和对科学问题的理解能力与国外专家差距较大,国外专家直接与硕士研究生对话交流效果不彰,为此需要发挥研究生导师的桥梁作用。导师将研究生遇到的科学问题凝练成若干关键点之后再请教国外专家,将专家指导意见消化融合、传授给研究生,这样就形成了“国外专家—导师—研究生”的三级降阶知识传授链,更顺畅地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导师指导的经验和科研水平。

3.以学术活动为大课堂,推动研究生走向前沿舞台。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国际学术交流是研究生扩展专业知识、吸纳创新学术思想、开阔学术思路的重要平台。在一般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和参加专题培训、课题研讨、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为研究生提供了吸纳国内外智力资源和前沿成果的大课堂。在該课堂中以国内外优秀学者为授课教师、以本校导师为辅助教师、以研究生为学习主体,三者发力,共同推动研究生走向科学研究的前沿。在此过程中,研究生作为主体需积极主动,导师作为组织者指导提供帮助。尤其是对于新增学位点的海洋单位,研究生和导师共同参与学术活动大课堂,这种氛围大大有利于研究生提高吸纳前沿知识的效率,有利于开阔国际视野,有利于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

四、效果和展望

实践证明,通过以合作研究为导向、以导师为桥梁、以学术活动为大课堂等途径吸纳国内外智力资源,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是新增海洋研究生学位点培养创新高级海洋人才的有效手段。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自2012年以来,共招收物理海洋硕士研究生44人,在读26人,毕业18人,无一流失,成材率为100%。毕业生中有6人进入重点院所攻读博士研究生,占毕业人数的33%,其余12人全部进入海洋相关企事业单位,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研究生参与的科研项目有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学术奖励20余人次。通过上述三项措施,有效开发了国内外智力资源,培养了高质量的海洋人才。

今后将进一步发展这一思路,扩大国内外专家指导范围,拓展与国外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提高研究生培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国家海洋战略和地方海洋事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海洋人才。

参考文献:

[1]Zheng Quanan.Satellite SAR detection of sub-mesoscale ocean dynamic processes[M].World Scientific,2017.

[2]冯士筰,王修林,高艳.适应新形势加快海洋科学教育的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2,(2):23-25.

[3]管华诗.迎接海洋世纪[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4):33-35.

[4]胡松,刘慧,李勇攀.美国海洋科学教育概况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1):71-74.

[5]国家海洋局.部分世界海洋经济统计资料[C]//2015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海洋出版社,2016.

[6]王辉赞,张韧,冯芒,刘科峰,曾文华,张文静.我国海洋学科研究生培养专业开设现状分析与展望[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4):90-93.

[7]丁光辉,周利民,宋成文,等.国内海洋科学专业建设现状分析[J].学周刊,2017,10(10):18-19.

[8]吕扬,王颖.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现状及学科分布统计分析[J].管理观察,2016,633(34):146-149.

[9]国家海洋局.海洋教育[C]//2015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海洋出版社,2016.

[10]王刚,王琪.整合海洋教育资源加快海洋人才培养[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11):35-38.

[11]美国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海洋委员会,王辉,王东晓,丘学林,王友绍,管玉平.海洋揭秘50年:海洋科学基础研究进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多学科跨专业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分析与探索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成效
美国普渡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