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研讨式教学的《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2018-07-24刘鹏付丹妮王磊梁馀音陈晗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课程教学改革

刘鹏 付丹妮 王磊 梁馀音 陈晗

摘要:我国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中《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应以创新改进教学为深入思想、扎实推进教学改革为强劲动力,积极探索并实践课程教学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以国家的教改和科研项目为依托,优化整合教学方式和资源,为教育者们实现《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091-02

目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工作,多以教材理论授课为主,辅之以一定的实际应用案例解读分析,普遍伴随着教材内容的前沿性差及应用性低、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积极性差和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入等教学问题。因此对现有的课程建设成效进行综合优化提升,开创性地探索和实践《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对于教育者们迫切重要。

一、《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对国内外《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學实践的收集和了解,本文对现有《基础工业工程》教学问题总结如下:

(一)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足

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等,目前缺乏普遍社会化的应用实践大环境,使大部分学生在入校后很长一段时间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深入。

(二)教材的前沿实用性差

目前国内《基础工业工程》课程采用的教材侧重于理论概念堆积,限制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课程整体性质的认知能力。

(三)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重视不足

传统教学模式大多重视“教师如何去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去学”,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和参与性差。

(四)传统教学方法落后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案例讨论教学中大部分案例趋于老化,雷同,缺乏对社会实际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等的深入了解和分析。

二、《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新思路—研讨式教学

本文针对《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提出研讨式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从教学大纲向教学体系的过渡

本文提出六大部分的黄金教学内容,形成网络综合教学体系,具体见图1所示。

教学体系转变,请学生扮演制造工程师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具体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二)研讨项目主导的教学进程

1.项目甄选:为了体现整体教学内容的延续性,研讨项目分别为DVD供应商Alpha和Beta公司,电池供应商Longey和Everlast公司,制造商Bell和Ultra公司,以及销售商BVE和Pop Electronics公司。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基础IE中的不同角色的职责和任务。

2.项目进程:每组学生列出一个学期的项目进程与内容建议表、甘特图,要求每组都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研讨文章,每隔一周对各组的任务进行抽样展示,总结评价。

(三)建立过程与期末相结合的考核标准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考核评价制度采用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其中过程评价占总成绩的40%,考核指标包括学生参与度,个人平时作业,小组分阶段报告(包括微信公众号);期末评价占60%,包括考试及实验成绩。

(四)创设教学情境

在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教学内容的传授,创建了六个情境,分别为A公司质量问题追溯、B公司生产系统的选择、C公司工艺程序制定、D公司动素方法实例,E公司动素法探索以及F公司MTM法改革,以使得学生更真实地理解教学目标所规定的不同教学阶段的内容。

三、总结

研讨式教学:从教学方式方面,采用师生交互研讨式,以学生小组自学为主,结合教师指导答疑;从教学形式上,完成从“一言堂”到师生“群言堂”的转变,贯穿问题的提出、讨论、解决,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求知欲、合作思想及学习热情;从教学目标上,教师完成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课堂延伸到资料室、计算机、图书馆、电子网络和社会企业等,从而扩大了现有的教学活动的种类和场景,学生小组主动探索、分析、合作,归纳甄选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从教学评价上,从“一张试卷定高下”到“按学生在研讨中的几次实际成效和能力来综合评定成绩”的转变。

教育者们应努力建设课程和考核内容设计合理、教学手段积极有效、集教学与科学研究于一体、基于科研促进教学人才培养输出的平台,使本课程逐渐形成系统、弹性、完善的多元化教学体系。为当今社会培养出具备知识、品质、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继润.课程改革的思考——不是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J].考试周刊,2018,(22):40.

[2]陈忠清,吕越.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221-222.

[3]李卫红,李和瑾,范海龙.“学以致用”模式的“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改革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7,30(03):79-82.

[4]李帅,张智聪,胡开顺,赵少勇,晏晓辉,钟守炎.《基础工业工程》课程体系设计及基于数字化工厂技术的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2):88-93.

[5]马慧民,许圣良.技术应用型院校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10):167-168.

[6]周清华,肖吉军,张于贤,李军.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以《基础工业工程》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265-266+249.

[7]王建林,马如宏,周峰.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04):27-28.

[8]姚健,陈本士.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改革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3,(03):35-36.

[9]王付宇,钟玥.“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5(03):75-77.

[10]马立坤,龚艳茹.独立学院《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改革初探[J].物流技术,2010,29(Z2):233-234.

猜你喜欢

研讨式教学课程教学改革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中国梦教育在伦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多元化研讨教学探索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