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池民俗文化词之越南语翻译

2018-07-24黄铮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河池

黄铮

本文系河池学院2015年校级青年科研课题《基于旅游视角下的河池民俗文化越南语翻译研究》(XJ2015QN023)、河池学院校级科研平台“桂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摘 要】 本文以旅游为视角,认为随着民俗文化游越来越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河池民俗文化的汉越翻译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提出了河池民俗文化词汉越翻译的五种策略:音译、音译+注释、音译+意译、意译和直译。

【关键词】 旅游视角;河池;民俗文化词;越南语翻译

一、旅游视角下河池民俗文化汉越翻译的意义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与越南的旅游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双方入境旅游人数逐年上升,越南赴廣西旅游人数激增。目前,越南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广西第一大外国人客源市场。而河池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东连柳州,南接南宁,西邻百色,北界贵州,是广西的西北门户,自古就有“黔桂通道”之称,是大西南旅游省区的中心地带,是中国西南走向东盟的咽喉要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品牌。每年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环江毛南族分龙节、南丹白裤瑶民俗文化节、天峨红水河文化旅游节、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文化旅游节、都安密洛陀文化旅游节、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等一批特色鲜明的节庆旅游项目的举行为河池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优越的旅游区位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2017年,河池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646万人次,同比增长22%;旅游总消费300亿元,同比增长28%。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受地理环境、人们谋生方式与历史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对河池民俗文化进行越南语翻译研究,有助于越南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了解河池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和风俗习惯,宣传河池民间文化,推动河池民俗旅游业的发展,让河池走出广西、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旅游视角下河池民俗文化词汉越翻译的策略

民俗文化词是表达各民族物质文化、社会习惯和风尚事物的词语,可分成物质民俗文化词、社会民俗文化词和精神民俗文化词三大类。其中物质民俗文化词包括衣、食、住、行所涉及的各种用品和用具;社会民俗词涉及各种人生礼仪及节日习俗;而精神民俗文化词来源头于各类民族神话、传说、故事或民间艺术。[1]

民俗文化词的翻译应当力求准确,尽可能地保留其原有的民族色彩和地域色彩,正面宣传地方民间文化,并做到简洁紧凑。在翻译河池民俗文化词时,可采取以下策略:

1、音译

当原语和译语之间差异很大、存在语义空白的情况下,翻译不可能直接从形式或语义入手,此时,音译作为主要的翻译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河池民俗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的风格。例如壮族民间常见的吉祥物“绣球”译成tú c?u;壮族人民演唱的民间歌谣“山歌”译成s?n ca。

2、音译+注释

在民俗文化词的翻译过程中,当音译不足以表达出原语的文化内涵时,还需要在音译的基础上加上注释。例如出生于广西河池的刘三姐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但外国游客却未必都听说过这位古代著名的壮族歌仙。把“刘三姐”译成L?u Tam Th?,再加上注释“ngh? s? ng??i d?n t?c Choang c? ?ài tài danh”,越南游客即可知晓; 又如三月三是广西各民族欢庆的歌节,广西各地举办各式民俗活动喜迎八方来客。把“三月三”译成Tam Nguy?t Tam,再作进一步注释“ngày l? truy?n th?ng nh?ng d?n t?c Qu?ng T?y nh? d?n t?c Hán, d?n t?c Choang, d?n t?c Dao, d?n t?c ??ng, d?n t?c Mèo v.v ...”,让越南游客知道三月三是广西汉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3、音译+意译

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效率,传达原语的意向和文化内涵,采用保留原词的语音或部分语音,兼顾意义的办法来进行翻译,即音译加意译。例如依饭节是聚居于广西河池罗城县的仫佬族祈神保佑丰收、人丁安泰的特有的传统节日,当地仫佬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与八方来客共庆佳节。把“依饭节”译成t?t Y Ph?n,有利于帮助越南游客仅从字面判断即可明确这是一个节日;又如八宝饭是广西河池宜州怀远镇的招牌美食,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引得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把“八宝饭”译成x?i bát b?o,有利于帮助越南游客从字面即知这是一种糯米饭。

4、意译

由于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译者需要改变形式才能忠实地再现原语内容时,则需要根据原语的大意来翻译,即意译。例如“八宝饭”译成x?i ng?t th?p c?m,可让越南游客进一步了解,还可作具体说明“th?c ?n ng?t g?m g?o n?p, h?t sen, long nh?n và m?t s? nh?n hoa qu? kh? nh?: nho kh? v.v ...”,让越南游客知悉八宝饭是一种糯米加果料儿、莲子、桂圆等多种食品蒸熟的甜食。

5、直译

直译,即在翻译的过程中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一对一的翻译。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既传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又传达原文的文化色彩。例如每年中秋广西河池宜州怀远古镇都会举办极具特色的供月亮活动,“供月亮”可以直接译成cúng tr?ng;又如打陀螺是聚居在广西河池环江县的毛南族在农闲节庆之间依天时地利举行的体育项目之一,“打陀螺”可直接译成?ánh quay。

三、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采用音译、音译加注释、音译加意译、意译、直译等翻译方法,将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河池民俗文化词恰到好处地翻译出来,为越南游客所了解认知,帮助越南游客尽情地享受河池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更好地促进本地区民俗旅游文化的对外宣传以及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麦红宇,关熔珍. 广西民俗文化词英译案例评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2] 朱兵艳,刘士祥. 海南民俗文化词项汉英翻译初探[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5.02.

[3] 蒋红红. 中国民俗文化词语汉英翻译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4] 尚华珍. 民俗文化的英译策略——以武强年画为例[j].校园英语,2015.35.

[5] 武忠定. 越南民俗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06.

【作者简介】

黄 铮(1981-)女,广西浦北人,文学学士,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越南语翻译.

猜你喜欢

河池
我爱我家
河池市农副产品物流发展研究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河池民俗文化词之越南语翻译
河池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探索
河池娃问鼎世界级机器人大赛 等
河池地区铜鼓纹饰特征探讨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的动力学问题”探析
广西河池市壮族铜鼓舞与瑶族铜鼓舞文化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