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戏曲演员的“脚下”功夫及训练方法

2018-07-23谭兰燕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戏曲演员训练方法

谭兰燕

摘要:戏曲表演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戏曲演员的专业技能和舞台表现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尤以“脚下”功夫最为关键,直接影响戏曲整体观感及舞台风格。本文主要对戏曲表演的步法进行介绍,并具体分析戏曲演员“脚下”功夫训练方法,为戏曲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舞台表现力。

关键词:戏曲演员;脚下功夫;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135-02

一、前言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粹,戏曲发展历史悠久,表演技法成熟老练。其中,台步虽基础却非常关键,是每个戏曲演员都要熟练掌握的基本功。台步中涵盖了很多戏曲表演技巧,扎实的台步基础使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步伐稳健、身姿优美,加上手、眼等动作的辅助,很大程度彰显了戏曲演员的韵律感、节奏性,乃至身姿形态。戏曲演员要认识到训练“脚下”功夫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戏曲表演中。

二、戏曲表演的步法介绍

(一)戏曲“脚下”功夫表演特点

戏曲表演中涵盖的相关技法很多,戏曲演员要对戏曲步法精髓进行熟练掌握,用“脚下”功夫,灵活展现戏曲艺术。戏曲步法表现与年龄、身份、性格等因素相关。

戏曲表演中,在步法的呈现方面,讲求脚下轻捷,“轻”涵盖蹦、跳、翻、旋等动作,落地过程中要做到身轻如燕、无声无息。戏曲演员只有经过长期勤勉训练,在提气、腰劲、膝盖韧力方面下功夫,方能做到这一点。该过程中,通过提气撑腰与脚腕力道、膝盖韧力相互配合,脚跟着地要轻盈,脚腕和膝盖也要保持放松状态。“捷”具体而言,指的是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杜绝碎步或者废步的情况,“脚下”功夫要干脆利落,一气呵成。戏曲演员应依据表演要求,严格控制台步动作,以免其对身段表演产生干扰,达到良好的舞台呈现效果。

(二)戏曲台步形式

戏曲步法表现形式比较多样,不同角色的步法都极为讲究。例如,正步、晕步、滑步、小生步、老旦步、横三步等。表演过程中,台步直接关乎戏曲演员的体态美和动作美,是戏曲人物内在感情的外化。因而,戏曲演员要结合表演曲目及要求,准确表达步法,做到脚步清晰,快慢自如。“脚下”台步节奏要与身体各个动作保持一致。优秀的戏曲演员能够对步法进行灵活运用,将想要表达的内容,体现在步法上,塑造良好的舞台形象。

(三)戏曲表演常用的步法

云步、跪步、垫步、碎步等都是戏曲表演过程中的常用步法。(1)云步。女角常用云步,其既能够对人物乘船时的慢速移动进行表现,又能够对人物的茫然情绪进行传达。具体呈现方法为整个脚着地,脚跟和脚尖交替磨动,依据需求向左或者向右横移。该过程中,又可将其细分为一字云步和八字形云步,前者脚尖或脚跟向着相同方向同步移动,后者脚跟与脚跟、脚尖与脚尖分别相对。(2)跑步。该种走法可被细分为前、左、右三类,主要用以体现人物处境危急。表演该步法时,上身呈直立状态,以情带动,戏曲演员需双膝跪地,横移膝盖。(3)垫步。戏曲表演过程中,在主干动作之前通常会使用垫步,其作用在于铺垫,从而体现出主干动作的钢劲稳健。戏曲演员往往单脚在原地踏一步,另一只脚紧随其后,向前或掖腿式抽起。(4)趋步。别名,蹉步。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演员起跳翻筋斗之前会使用该步法作为助跳动作。趋步过程中,重心往往在后脚,随着后脚蹉动前脚不断前移。(5)园场步。这一步法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比较常用,其通过营造轻盈效果,赋予观众以轻快的视觉体验。戏曲演员上身处于平稳放松的状态,走动过程中,将力道放在小腿部位,脚跟先落地,然后是脚掌,以此类推,步步紧跟。(6)碎步。戏曲表演中的碎步既体现为直观的急切行走,又可用来传达角色进退迂回的情绪。其走法可细分为前、后、左、右四类。步子小,速度快,演员的行动范围不是很大。戏曲演员两脚呈并拢状态,脚尖跟着脚尖,步子虽小却快。(7)滑步。其包括左、右滑步两种,用以呈现戏曲人物跌跤动作。滑步过程中,上身后仰,单脚呈绷紧状态,顺着地面滑出,身体下落坐在单腿上,并将另一只腿盘在臀部下方。(8)退步。戏曲演员应将脚腕作为退步过程中的着力点,大腿呈并拢状态,先使前脚掌着地,向后方倒退行走,该步法在突发的惊喜或惊吓方面具有很好的表现效果。

三、戏曲演员“脚下”功夫的训练方法

(一)脚下基本功训练

在戏曲表演中,“脚下”功夫不能单一而论,其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滑、抬、擦、点、扭等32類。戏曲演员要认识到脚资和脚位的重要性,并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对其进行精准解读。脚位,顾名思义,戏曲演员站立过程中两脚所处位置,具有严格的训练标准。立腰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收腹提臀,站姿如松,控制双肩,避免其耸动。脚资,即戏曲演员脚下所站姿态,绷脚过程中,脚尖和脚跟分别处于点地和向上提起状态,而脚背则始终绷直。同时,兼顾勾脚动作,无论是脚尖,还是脚背,都要用力回勾,脚跟蹦出。挪脚过程中,脚尖要保持往回挪动的姿态,脚背和脚窝分别绷紧、朝上。戏曲演员“脚下”功夫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首先应保持正确的站相,对舞台表演过程中的基础脚位和脚资进行熟练掌握,并将腿部控制能力作为训练重点。

(二)脚下功夫训练的注意事项

立足于技能训练角度分析,台步属于身段技法范畴,其是每个戏曲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戏曲演员应将台步纳入每日训练课程,倘若日常训练过程中不注重台步及园场训练,很容易增加表演难度和舞台压力。戏曲演员要将每天的台步训练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上,虽然效果不够明显,但长此以往,能够帮助戏曲演员灵活运动“脚下”动作。

同时,戏曲表演中,“脚下”功夫的训练应内外兼顾。作为基本功的台步,也是一种表演技术,戏曲演员既要掌握身段表演过程中的各类步伐技术,也要兼顾表演时的美感,通过年龄、身份的融入,进行情感传达。不同戏曲演员在不同情况下,对台步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台步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在身段表演过程中对其进行融入,注重其与戏曲人物情感、身份之间的关联性,帮助训练者体会表演主旨,从而更加精准的解读戏曲人物。

四、戏曲演员“脚下”功夫技巧在舞台上的运用

戏曲演员表演成功与否,与“脚下”功夫具有很大相关性。完美的舞台表演既需要美感,有需要各个人物、角色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倘若忽略“脚下”功夫在戏曲表演过程中的重要性,难以达到良好的戏曲表演及舞台呈现效果。因而,戏曲演员应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对“脚下”功夫进行灵活运用。

表演戏曲时,身段和动作都以脚为支撑,稳健的台步能够使戏曲演员身段更加干净利落。戏曲演员要灵活运用“脚下”功夫,对戏曲人物身段和形象等进行精准塑造。在戏曲训练中,“脚下”功夫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戏曲演员的不断坚持。“脚下”功夫,除了指步法之外,也包含手眼身法的配合、协调等。戏曲演员在日常训练或舞台表演过程中,既要注重身体重心的移动,又要兼顾步伐的大小、快慢等。通过手、腿、腰之间相互配合,对戏曲动作进行完美呈现,增强舞台表现力及戏曲的艺术魅力。同时,戏曲演员在训练“脚下”功夫时,要有专业戏曲教师进行指导,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舞台风格。戏曲演员要结合自身的专业诉求,全面掌握“脚下”功夫训练方法,并在舞台上对其进行完美应用和呈现,使戏曲人物塑造更加灵活、多样,为戏曲表演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戏曲表演中涵盖的专业要素比较多,对戏曲演员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戏曲演员除了在舞台上展现戏曲之美外,也应认识到“脚下”功夫在戏曲舞台表演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大“脚下”功夫训练力度,以稳健的台步,体现戏曲身段之美。“脚下”功夫非常讲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熟练掌握的,需要戏曲演员在日常训练中不断积累。因而,其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了解戏曲“脚下”功夫表演特点、台步形式及戏曲表演过程中的常用步法等,落实好脚下基本功训练,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灵活运用,增强戏曲表现力,丰富其内涵。

猜你喜欢

戏曲演员训练方法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谈戏曲演员的舞台艺术体现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钢琴视奏训练方法探析
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