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戏曲演员的舞台艺术体现

2017-01-18郑秀英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戏曲演员舞台

郑秀英

摘 要:舞台感觉指临场状态,也是临场发挥的一种舞台兴奋程度。有没有舞台感觉,能不能找到舞台感觉,是衡量一个演员表演才能的第一条件。舞台感觉一旦成为演员一触即发的敏感神经,这个演员就开始成熟了。

关键词:戏曲演员;舞台;感觉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118-01

“感觉”一词,原是心理学名词,是指“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如苹果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通过视觉可以反映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反映它的味道。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见《现代汉语词典》)可是,“舞台感觉”就不那么简单了,它不仅包含演员对舞台各种艺术要素和其他演员表演的反应,而且包含演员自己如何将这些反应及时地通过表演手段表演给观众。用信息科学的理论说,就是演员既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接受舞台上的所有艺术信息,又要及时、全面、准确、艺术地把这些信息反馈给观众。如此说来,舞台感觉并不是神秘的东西,而是可以研究并可以掌握的艺术技能与技巧。让我们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如果演员具备了与剧目、角色相关的综合知识,那么舞台感觉就是演员综合素质的体现

如果说,综合素质是“长期积累”的话,那么,舞台感觉就是“偶然得之”,没有长期积累,就不会偶然得之,没有整个电站与发电机,演员就无法放“电”。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素质(如为艺术而痴迷),又有道德素质(如遵守职业道德),还有文化素质(如对剧本的分析、人物的理解)、艺术素质(如精湛的基本功与精彩的绝活以及自己的艺术个性)、心理素质(如感觉能力)等。综合素质是“底座”,舞台感觉是“尖儿”,综合素质是根,舞台感觉是花果。想离开综合素质单纯片面地追求所谓“舞台感觉”,无疑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艺高才能胆大,胆大才有舞台感觉。

二、如果演员具备了驾驭全剧以及剧场的能力,那么舞台感觉就是演员全局把握的体现

所谓“全局把握”,是指演员对演出剧目的总体上的全局把握,包括对剧本主题、艺术风格、人物形象、创作个性等等,也包括导演对剧本的阐述和导演的艺术构思,还包括剧中所有演员所构成的形象体系,特别是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交流的“对手”,同时包括对音乐(主要是唱腔)以及舞台美术(布景、灯光、效果、服装、化妆、道具等)各环节,都要有全局把握,并在排练中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因为对全局有了总体把握,便对自己的实力有了自信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谓“胸有全局,成竹在胸”,说的就都是这个道理。摸清底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舞台感觉的系数。

三、如果演员崇拜、喜爱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那么舞台感觉就是演员角色感情的体现

角色感悟是指演员在角色创造过程中对角色的独到理解与独到呈现,不仅要“装龙像龙,装虎像虎”,而且要“龙龙不同,虎虎各异”,不仅要演活,而且要演绝。“绝”,便是舞台感觉。

无数表演艺术家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京剧“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都唱《失空斩》,都扮演诸葛亮但特色不同;盖叫天被誉为“活武松”,但他在《武松打虎》与《狮子楼》中扮演的武松,就共性中又有各性,各展异彩。

四、如果演员的表演技能技巧已经炉火纯青,那么舞台感觉就是演员技能技巧的体现

戏曲虽然是写意艺术,表演上以虚拟、夸张为主,但也要虚实结合,也讲程式,也要进行角色的创造。情感体验的能力与水准,决定着演员的舞台感觉。演员真正深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在舞台上达到忘我的艺术境地,又怎能不放射出引人入胜、动人心弦的艺术之光?而这艺术之光,便是舞台感觉的灵光。

五、如果演员的演出欲达到了“青春期”,那么,舞台感觉就是演员临场发挥的体现

戏曲是动态的多次性艺术,不像影视剧那样是“一次性”艺术。每演出一场,都是一次新的再创造,因此,演员的随机应变与临场发挥能力,也是舞台感觉的组成部分。尤为重要的是,演出欲望强烈才是舞台感觉的最直接的动因,而且十分重要。

六、如果演员具备扎实的舞台功底,那么舞台表演就会是一个大大的写意美

戏曲表演要求以简代繁,以少总多,言简意赅,讲究生动传神,即强调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内在的神韵,抒发主体的胸臆情怀。从整体追求上看,中国戏曲轻环境重感受,轻故事重体验,轻时空重心境,含蓄蕴藉,追求神似,注重当众展现人物的灵魂,注重整体效果的传神写意。在戏曲表演中看不到露骨的污言秽语、流血斗殴和性的场面,表演时点到即止,不重形似,讲究传达神韵,创造出一种超脱、空灵、古朴、高雅的审美境界,具有撼动人心的感染力量。表现手法的突出特点是夸张、变形,追求超乎常形之上的艺术真实。如,戏曲表演的翎子功、帽翅功、水袖功、手帕功等生活中并不存在,是为了传达神韵,表达情感,而进行艺术夸张和变形的结果。戏曲舞台也是一个空灵写意的结构,不刻意创造立体、逼真的戏剧空间,也没有写实风格的布景,全靠演员虚拟的传神的表演来指代,为观众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靠观众诗意的想象来会意,共同完成戏曲艺术别具一格的审美品位和艺术价值的创造。

参考文献:

[1]刘晓雪.戏曲表演艺术审美特征刍议[J].牡丹,2015(10).

[2]邓学东.谈周信芳的表演艺术与时代审美[J].戏曲艺术,1994(04).

猜你喜欢

戏曲演员舞台
马戏团舞台
台上
画与话
戏曲演员应具备的艺术修养分析
浅谈戏曲演员的角色塑造
戏曲演员的表演技巧探讨
多媒体时代戏曲名角的培育与打造
明清女观众对戏曲演员之接受论析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