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职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2018-07-21李迪

青年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本化院校教育管理机制

李迪

摘 要:高职院校是重要的综合技能人才培养机构,而人本化理念则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基础。现阶段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以人本化管理理念为入手点,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机制运行现状,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管理机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便为高职教育教学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人本化理念;高职教育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主要有两个特征,即“高”和“职”。“高”要求其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将现代科学技术、专业理论技术等融入到相关的教育管理模式中,为高职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及其对未来先进技术的良好适应奠定基础。而“职”则对整体教育管理的实用价值进行了严格的要求,特别是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日常行为规范等。在具体的教育管理环节,探讨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构建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高职教育管理现状

(一)学生主体转化适应期长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情况,其在初高中阶段并没有较为有效的学习措施,导致高职教育的学生整体文化基础不扎实,甚至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厌学心理。而在具体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高职学生未能正确了解自身学习专业职业特点,继而导致大多数高职学生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这就导致其在学习主体转化过程中具有较长的适应期,而这种被动学习应付的状态也制约了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失调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在理念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技术的基础上,对相关人员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在高职教育管理过程中,由于对班级常规管理的过度重视,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投入充足的经历,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同时,由于高职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纪律散慢、宿舍卫生不好等情况的频发出现,促使传统高职院校制度管理的弊端逐渐凸显。而单一笼统的制定标准化管理,也影响了高职学生人生观、道德观的有效培养。

(三)管理模式僵化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的管理过程中,主要有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管理等措施。其中在封闭式管理过程中主要是沿用初高中封闭的管理模式;而开放式管理则是以高职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这种方式对高职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上述两种迥然不同的管理模式促使高职院校的管理秩序出现了紊乱情况,同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当前高职院校并没有严格的行为管制条例,从而导致高职学生集体意识不强,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效率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职教育管理机制构建

1.提高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职教育管理机制,应将高职学生作为是主要管理目标。在具体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将以学生为本落实到学生管理的每个方面,将高职学生与高职教师位于同样的地位,保证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在高职教育管理过程中,高职学生具有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其在学习需求、学习情况、个性特点等相关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高职教育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尊重不同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班级内部不同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性格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通过更加多样个性教育管理模式的应用,提高高职教育管理人员与高职学生的沟通交流频率,为教育管理活动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平台。同时在具体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中高职学生的主体体验非常重要。这种情况下高职教师就需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课程开展情况,进行更加个性化教育管理方案的设置,结合适时教育引导,在满足高职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其对知识学习的信心,为高职教育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1]。

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职教育管理体系中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具体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一方面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尊重高职学生的言语权,即在高职院校事务决策下达时,积极征集内部学习人员的意见,从中筛选合理有利的建议并予以采纳。通过事务学生意见征集的方法,不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高职学生的思维模式变化情况,也可以根据相关高职学校人员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的优化更新,为课堂教育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尊重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权,即在人本教育管理过程中,结合相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思维倾向特点,进行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不断增加高职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归属感,为高职教育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依据。

2.加大教育引导措施的应用力度。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具体教育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结合人本化理念进行教育目标的缩小处理,即通过教育人本化引导模式的构架,协调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与单一学生个体管理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在高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可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基础班级制度的协同制定,从内容、管理条例、奖惩体制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探讨,促使相应的基础班级管理机制充分反映学生的需求,便于提高相关高职院校学生对班级管理体制的宽容性,继而为班级教育管理机制效力的充分发挥提供保障。而在具体班级管理体制设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学习个体独立自我管理的效果,相关管理人员可适时进行语言提示指导,并在相关制度执行过程中将“避免错误再犯”作为主要目标,以更加温馨人本的理念进行奖惩条例的制定[2]。另一方面在具体学生服务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明确相关学习人员的教育管理责任,严格要求自身言行,结合情感教育措施的实施应用,提高自身在教育引导活动中的主动性。同时在具体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也可联合其他高职院校进行协调管理,通过双方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断促进提升,为自身教育管理质量的优化提供依据。

3.建立特色教育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在不同的竞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管理理念。而人本化理念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特色彰显的主要依据,因此在高职教育管理体制运行过程中,相关高职教育管理人员应结合自身教育管理情况,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制定。一方面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可依据自身特有资源优势,明确教育管理定位及发展趋势,将整体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人才的需求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在这个基础上从教育科研能力、社会需求、教育管理现状等各个方面进行特色发展战略的构建,为高职教育管理的科学、个性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结合特色教育管理的运行特点,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影响因素对自身教育管理效益的提高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坚持具有自身特色、发展个性的教育管理模式,促使高职教育管理的整体质量观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是直接面对人的一项活动,其主要以人生命质量的提高为主要组织目标,而人本化理念则是将教育过程中生命关怀进行了进一步强化。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职院校管理者应结合人本理念的相关内容,将高职学生作为整体教育管理活动的重心,摒弃以往以制度为基准的控制性教育管理措施,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建立高职教育特色管理模式,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梅.人本化理念下高职教育管理机制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7(11):99-100.

[2]周刘兵.高职院校在人本化理念下的管理机制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4):59-60.

[3]曹强胜.人本管理理念下高職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19):176-177+182.

猜你喜欢

人本化院校教育管理机制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论美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化研究
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困境与出路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浅谈Mooc对我军院校教育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
大学中的人本化教育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