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育人“五位一体”合力模式初探

2018-07-21雷冬海,闫亭豫

青年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共青团育人

雷冬海,闫亭豫

摘 要:育人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根本任务。然而,对当代青年成长产生教育影响的各方力量,却受到育人内容与青年实际相脱节、育人主体在工作中各自为政、育人机构设置重叠沟通不畅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形成育人合力。本研究在以育人主体为出发点构建合力模式的传统思维基础上,以协同治理理论为指导,尝试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全要素的高校共青团育人“五位一体”合力模式,以期为共青团育人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共青团;育人;合力模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育人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根本任务。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前,被标记为 “独生子女”、“网络一代”的青年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被各方教育力量所影响,呈现出与以往迥然不同的时代特点。高校青年大学生的身心成长,亟待需要有效发挥高校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引领各方教育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从而对当代青年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和指导。因此,探索具有创新性且现实可行的合力模式,对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一、影响高校青年育人合力形成的因素

高校青年的育人工作是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教育力量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进而形成育人合力。然而,现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力量,却处于分离耗散的状态,束缚了育人合力的形成。基于高校青年育人工作的现状,影响育人合力形成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育人内容与青年实际相脱节

尽管对高校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现的是 “一切为了青年人”的初衷,但是在育人过程中却往往忽略了当前大学生的时代特点,育人内容与青年思想的实际相脱节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导致了青年不能充分接受育人内容,即便是接受,也无法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影响了育人工作的效果。

(二)育人主体在工作中各自为政

对青年进行教育的主体,不仅包括宏观层面的国家、社会,而且包括中观层面的高校、家庭、单位,甚至还指微观层面的青年自身等等。多元化的育人主体,意味着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各有不同,目标的不统一造成了育人工作中行为的不一致。如果无法达成多元主体共同确认的育人目标,那么育人主体将难以同向同行、通力合作。

(三)育人机构设置重叠沟通不畅

高校青年育人工作由系统内部众多机构共同承担。院系教学机构、行政组织机构、教育辅助机构等都参与了大学生的育人工作。然而,育人机构的部门庞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育人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其中,有些机构设置重叠,加之机构与机构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从而造成了育人工作合力形成的困难。这给高校内部育人系统带来了浪费与紊乱,进而不利于育人机构步调一致形成育人合力。

二、共青团育人合力模式的传统思维

鉴于高校育人工作合力形成的困境,共青团组织在引领各方教育力量形成育人合力的重要作用,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与讨论。在共青团组织的不懈努力下,研究认为通过共青团的育人工作,“形成了新型社会塑造新青年、新青年创造新型社会的可喜局面”[1]。共青团在培育青年上成效明显,离不开共青团育人合力的形成并发揮功用。这使得共青团育人合力模式的研究,成为学界研究的前沿论题。构建共青团育人合力模式的传统思维,主要从育人主体出发,通过厘清育人工作中主体之间、机构之间的关系,为共青团促进育人合力的形成解析出可行的路径。

一方面,有学者从育人主体之间关系入手,提出共青团组织应当积极推进各方教育力量的整合,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合力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机制是一个多部门参与、多角度介入、全方位展开的思想政治育人过程 [2]。共青团通过促进与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可以推动高校多元育人主体“统一培养,共同进步”[3]局面的实现。共青团组织了解高校青年实际,在青年中具有影响力,以共青团为中心协调各方教育力量的合力模式,能够有针对性的让各方教育力量彼此配合,并充分体现出各自的育人功能。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从育人主体机构设置角度入手,提出共青团组织在推进高校合理配置机构、明晰机构权责基础上,协同多方机构形成资源共享的合力模式。明确界定高校内部系统中各方机构的育人权责,能够为多重机构在育人工作中开展合作创造条件。共青团组织需要在学校层面推动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育人责任制度,用明确的要求界定和考核育人主体的行为和职责履行情况 [4]。不仅如此,在科学设置育人机构的基础上,共青团育人合力模式的建立,亦与多方机构合作平台的开发存在联系,特别是与独立运行的合作平台的创设密切相关。

三、育人“五位一体”合力模式的构建

尽管传统的共青团育人合力模式,协调了主体之间、机构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育人合力的生成并在实践中取得实效,但是面对当代高校青年思想实际的现实挑战,仅基于育人主体的合力模式并不能够给予有效应对,合力模式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亟待加强。

(一)协同治理理论对创新合力模式的启示

目前关于高校共青团育人合力模式的理论研究,学者们主要以传统合力理论为基础,研究对象或集中于社会、学校、家庭等育人主体上,或集中于教学、行政、教辅等育人机构上,缺乏对育人要素的全方位考量。作为学术界研究育人合力的传统理论,合力理论尽管内容相对成熟,但是现今复杂多变的育人环境却让该理论在研究中的运用受到局限,这就需要引入新的具有解释力的理论。

实际上,协同治理理论已经开始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分析中,能够为共青团育人合力模式研究提供崭新思路。协同治理理论是关于多元要素协同合作的理论,以该理论为基础所构建出的合力模式,涵摄了各方教育力量的可能要素。协同治理的产出,不仅是完成育人目标,甚至还能够实现整体功能放大的育人成效。协同治理理论认为,在确认多元主体的中心者的基础上,目标的认同度、主体的广泛性、参与的网络化、行动的可持续是合力模式的关键特征。创新共青团育人合力模式,可以从以上五个方面加以详细考量。

(二)共青团育人“五位一体”合力模式的提出

借鉴传统的从育人主体角度出发建立起的合力模式,在协同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尝试构建出共青团育人“五位一体”的创新合力模式。所谓“五位一体”是指以共青团为中心,目标凝聚、多元参与、网络互动、结构灵活的育人合力模式。该模式拓展了传统合力模式的要素范围,是包括主体、载体、方法等在内的全要素合力模式。“五位一体”合力模式不仅能够依然延续传统合力模式协调育人主体关系的功能,而且还能够通过共青团的工作整合力量、共享资源,以推动合力模式动态的可持续运作。可以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1)以共青团为中心。高校青年的育人工作离不开多元育人主体的共同参与。确认共青团组织在众多主体中的中心地位,可以降低因育人主体之间发生矛盾而导致合力模式解体的风险。同时,以共青团为中心,还可以凭借共青团在大学生青年中的亲和力与信任度,让由各方教育力量合作生成的育人共同体被青年所接受并认同。

(2)目标凝聚。多元主体育人目标的离散,让合力生成陷入困境。育人合力模式构建之基,在于多元主体目标汇集之后形成的共同目标。凝聚共同目标,不是目标之间的彼此取代,而是目标之间的融合与提炼。凝聚后的目标是育人合力的方向,从而引导多元主体在合力育人过程中的“同向同行”,并以此来加强合力模式的稳定性。

(3)多元参与。协同治理理论认为,治理过程需要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即育人合力模式需要吸纳广泛的教育力量。具体而言,育人主体既可以为个人,又可以为机构;在一定情况下,青年通过自我教育也可以成为合力模式的育人主体。为此,识别对青年成长产生教育影响的可能主体,并促使多元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对合力模式而言至关重要。

(4)网络互动。协同治理理论指出,网络的复杂程度与主体间关系的粘合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合力模式中的多元主体宜结成复杂网络,主体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促進育人合力的形成。在育人工作中,各方教育力量缔结网络、沟通互动,其中,网络互动的程度越复杂越紧密,表明育人主体之间彼此依赖的程度越高,育人合力模式因主体分离而导致的解体风险就越小。

(5)结构灵活。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合力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依据客观实际进行不断调整的动态可持续的过程,这就要求合力模式的结构具有灵活性。创新的合力模式应该着力探索让合力模式可持续运作起来的方法。协同治理理论可以为此提供思路。例如,为合力模式因地制宜的增添可持续发展的要件,要件可以是创新的机构、整合的资源、建立的平台等等,以使合力模式结构灵活并更具适应性。根据新情势添加新要件的合力模式,实现了结构的灵活性,能够有力推动合力模式的持续运作,并以此让共青团育人“五位一体”合力模式具有生命力。

总之,高校共青团育人“五位一体”合力模式,是以传统思维为基础在协同治理理论指导下,尝试提出的具有创新性的全要素合力模式,可以为共青团育人合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仍待继续深入。

参考文献:

[1] 胡献忠.共青团育人功能定位及实现程度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2):80-86.

[2] 周光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机制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30(9):124-126.

[3] 胡银平,宋艳华.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建立研究[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2):5-8.

[4] 蔡茂华,李尚蒲.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的构建[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2,(2):44-48.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共青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