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构词法角度分析建宁县双音节地名的命名结构

2018-07-21陶嘉慧

青年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建宁县构词法

陶嘉慧

摘 要: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建宁县历史悠久,建制年代早。当地地名有许多自宋代保留至今,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地名的命名方式一直是地名研究的热点板块,但多数都拘泥于专名与通名的组合角度的分类。因为地名也属于汉语词汇的一类,所以本文尝试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角度对建宁双音地名进行命名结构的分类,并期待这一分类方式可以推动地名研究与语言学更好结合。

关键词:构词法;建宁县;命名结构

我们把词定位为语言中有意义且能单说或用于造句的最小语言单位。而且我们认为词的语音形式是固定的。地名不仅可以单说和用于造句而且一经确定就难以变化,语音形式固定。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借鉴合成词的分类方式对其进行分类。

自宋代始地名多是双音节或者三音节的。自宋始一直到民国时期,乡保制为主要的县以下行政区域划分制度,所以乡、保这类行政区域通名,我们就将其排除在外,只观察前面的部分,因为那是地名表义和起标示作用的所在。由此结合词的结构分析理论我们可以对地名词进行分类。首先根据音节个数可以将其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和多音节这样三大类。

建宁县双音节的地名词是合成词,以现有资料来看,不存在连绵和双声叠韵的合成词。本文对建宁县地名词进行了以下几个分类。

一、附加型

现代汉语中定义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相结合的构词方法称为附加型,通过这种方式构成的合成词称为派生词。但是相对来说地名中的附加型与现代汉语所定义的附加型稍有区别。他们的区别就是在于构词的词缀语素。词缀语素本身几乎没有意义,它只是起到辅助性构词的作用。例如老师、老虎的“老”,并不是年长的意思,只是与词根语素“师”、“虎”相结合构词而已。有的语素本身是词根语素,在地名使用中具有了类词缀化的现象,所以我们把它与其它词根语素相结合构成的地名词的结构称作附加型。例如“家”这个语素。“家”本身也是一个成词语素,指的是家庭、人家,也指住所。许慎《说文》记:“家,居也。段玉裁注说文曰:“家,凥也。各本作居。今正。凥,处也。处,止也。”可见家指的就是人的居所。地名中的“家”作为类词缀,是以“人的居所”之意进入地名的,但是随着使用的推广,在地名中具有了一定泛指性。这里的地名类词缀“家”,并没有摈除原本的表义,只是这个意义范围扩大化。建宁县有大量的“姓氏+家”的双音节地名。这类地名共有71个。除了“家”字,类似的还有“坊”字。坊是《说文》新附字,“坊,邑里之名”。坊用于地名中与家相同,词义泛指性扩大了,泛指一个地区。同样我们将其看作是类词缀。这类地名词通常是姓氏与坊字组合成词,例如肖坊是肖姓人家聚集地,黄坊是以黄姓命名。

二、联合型

黄廖本《现代汉语》定义联合型合成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的词。”这种结构形式的地名词在建宁县的古今地名中都比较常见。以宋朝地名长吉、安吉两保为例。长吉就是长寿吉祥,安吉就是安乐吉祥,两个地名都是当地居民对于自身生活的美好祈愿。两个地名的命名方式都是将两个色彩意义接近的词根组合成一个新词,并且组合后的新词色彩意义也与词根的色彩意义接近。例如长、安、吉与长吉、安吉所表达的都带有美好祝愿的色彩意义。再如设在明朝东区的安寅保。安指的是平安,寅指的是英雄。因为寅在天干地支中属虎。虎,百兽之王,英勇威猛。而且《玉篇》记“寅,强也。”所以在安寅这个地名中寅意为英勇。所以安寅之名体现了人们希望当地人平安英勇的愿景。安寅又有英雄地之称,安寅这一地名自明始延续至今。

三、偏正型

偏正型结构的地名词在建宁县地名中占多数。根据现代汉语的定义偏正型合成词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地名词中也存在此种结构类型的词语。建宁县这一类地名词可以分为三小类。第一类是方位词词根语素修饰限制表示地形的词根语素或表示姓氏的词根语素。例如溪源镇的自然村上坑。这个自然村因建在大路上面的山坑里而得名。“上”指示村落所在山坑的位置,第二小类是表示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性词根语素修饰限制表示地形的词根语素。例如大湾、大岭等这些村名。“大”修饰限制湾、岭等词根语素,表示它们具有占地面积大的特征。第三类是名词性的词根语素修饰限制表示地形的词根语素。例如自然村舟洋建村在一片像舟一样的洋田旁,因此舟修饰洋,描述出了洋田的形状。今天,建宁县偏正型地名数量最多共255个。

四、补充型

补充型合成词的结构是后一词根修饰前一词根。在建宁县的地名词中也存在这类词语。例如建宁县的溪源。初设是在民国30年,是庆安乡的政府驻地,今天已经发展成溪源镇。溪源因靠近溪水的源头而得名,因此溪指的是溪水,源是补充说明其位置在源头处。类似的还有许多。例如楚尾、隘上等。而且补充型的地名词后一词根主要是补充指示地区所处的位置的。其实地名词中与现代汉语补充型合成词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因为现代汉语中构成补充型合成词的后一词根主要是用于表达目的或结果,或是量词性的,例如推广、提高、花束等。而地名词中我们所归类的补充型地名词更像是偏正的结构,前一词根对后一词根有一定修饰作用。但是仔细分析在我们认知一个地区的位置是首先会确认其周围的标志物,以此来作为指示性的,帮助我们记忆,其后再是确认方位,更加明确这一地区。所以在这类地名词中表示其周围标志物的词根语素才是中心,而方位则是补充说明的。这是非常主要的一种构成地名词的方式,补充型地名词在今建宁地名中占多数,共有143个。

五、主谓型

我们将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事物后一词根陈述前一词根的这种结构的合成词称作主谓型合成词。建宁县地名词中也有这类地名词但是并不占多数。例如清朝时期设立的癸羊保。癸羊保现在已经无迹可寻。癸是天支中的第十位,许慎《说文》记:“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清段玉裁注:“揆、癸疊韵。律书曰,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按段玉裁所注,《史记·律书》中有加载癸即揆,度量的意思。《说文》也解释的比较明白,癸是个象形字,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央的形状,即水位下降时的情景。因为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便于度量,所以癸有度量之意。不过这里作地名的癸并不是表示度量,而是指示癸羊这个村的位置,以天干地支来分析它位于癸位。羊在这个地名中也并不是指的动物羊,而是表示吉祥之意。许慎《说文》记:“羊,祥也。”又记:“祥,福也,从示羊声。一云善。”所以羊与祥最初都是福的意思。秦汉金石多以羊为祥。《汉元嘉刀铭》:“宜侯王,大吉羊。”所以癸羊这个地名是将癸与羊这两个词根组合表示此地吉祥之意,癸指代这个地方羊陈述这里是个是主谓型。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主谓型地名词是竹薮。薮在《说文》中记作“大泽也。”后来引申为人或物聚集的地方。这里按照词根语素意来说竹薮就是竹子聚集的地方,而此地正是因竹子茂盛而得名。竹薮是一个主谓型的地名词,薮是陈述词根语素竹的。直到现在,在竹薮村近旁的山上全是长势茂盛的竹子,而且还能看到几栋被废弃的竹楼。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主谓型,就是将屯。这个村子因宋代镇将谢望在此屯兵而得名,将屯,将军屯兵于此地之意。

六、动宾型

现代汉语合成词中把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的构词类型称为动宾型。地名词中也存在着这类地名,前后词根之间是支配关涉的关系。例如积善保。积善保取名寓意积累善德,意在鼓励当地人多行善布施。词根“积”与“善”之间是支配关系。再如开山保,是因为在山上伐木开山而建,词根语素“开”支配词根语素“山”。

宋一直到民国初年,动宾型地名只有开山。建国后第一次地名普查出版的《建宁县地名录》所录地名中动宾型地名有开山和跳鱼。

七、反语型

在建宁县地名中有一种地名形式类似于现代汉语短语结构中的兼语式,就是两个表示谓词性动作的词根语素相连合构词,但是动作的发出者并不是同一个人。首先发生的动作所作用的对象是第二个动作的发出者。但是比较特殊的是这两个动作的顺序在地名词中是反的。也就是表示先发生的动作的词根作词尾,表示后发生的动作的词根语素在前。所以将其命名为反语型例如武调村。这个村子得名于建村的地方是古时调集乡民演武的武场。词根语素“武”指示动作“演武”,词根语素“调”指示动作“调集”。自宋始至今,反语型地名只有武调一个。

参考文献:

[1]褚亚平.地名学论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福建省建宁县人民政府.建宁县地名录[M].福建省建宁县人民政府.1981 .

[3](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4]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6.

[5]建寧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建宁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

[6]李如龙.地名与语言学论集[M].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93.

[7]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8](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杨璐.山东省地名用字探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6(06).

[10]赵培贝.福建地名特征及其文化内涵[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11]周文德.重庆政区重复地名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06).

猜你喜欢

建宁县构词法
一张雪糕纸
全国石材行业绿色矿山建设 暨行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在福建建宁县召开
杂交稻福龙两优6387在建宁县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英语构词法及练习
建宁县全力打响交通建设攻坚战
建宁 建宁县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助推贫困户脱贫
从构词法看韩国语色彩词的情感表达
说说英语构词法之合成词
构词法Ⅱ
构词法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