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细胞学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8-07-21潘昌波王芹张言敏李纪岗刘超

系统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巴氏细胞学涂片

潘昌波,王芹,张言敏,李纪岗,刘超

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山东潍坊 261500

近几年来,宫颈癌患者的发病概率出现不断提高的现象,而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预防治疗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多是采取细胞学检查方法对宫颈癌开展筛查[1]。该文数据资料来源是2015年3月—2017年10月在该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00例患者,分析将不同细胞学检查方法应用在宫颈癌患者的筛查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实验数据源于在该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00例患者,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36.98±5.28)岁。

1.2 方法

10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均实施常规巴氏涂片检查及液基细胞学检查,并对患者实施病理学检查。10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在受检之前都不可对自身阴道进行冲洗,且不可进行性生活。常规巴氏涂片检查:采取窥阴器和器械暴露出患者的宫颈,采取棉球于其宫颈部位和穹隆部位开展擦拭处理,收集分泌物,并确保宫颈干净,之后于宫颈内将刮板放入,使刮板进行慢慢转动,收集其宫颈外口的鳞柱状上皮交界位置分泌物,将刮板拿出并将上面的位置抹于玻璃涂片,进行重复的同一方法涂抹,采取95%酒精开展固定处置,并实施巴氏染色处理,将固定液置入,进行相关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采取窥阴器和器械暴露出患者的宫颈,采取棉球于其宫颈部位和穹隆部位开展擦拭处理,将宫颈采样刷置入,将宫颈采样刷安全顺时针方向转动5周,将宫颈取样刷拿出,并将其放置于含细胞保存液的收集瓶中,对取样刷进行搅动,保证细胞留于保存液内,并采取采集器对保存液内的细胞进行收集,将标本制备,放置在离心管中进行离心20 min,将薄层圆形的细胞涂片制备,采取95%酒精开展固定处置,实施染色之后进行相关检查。病理学检查:采取电子阴道镜进行辅助开展碘试验,如果患者的病变比较严重则获得病理组织进行活检。

1.3 指标观察

①统计并研究10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采取2种检测方法对不同病变类型的检出情况。②统计并研究10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采取2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敏感度、诊断特异度、诊断准确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验证并分析,非典型分鳞状细胞、低级别分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分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细胞癌的检出率、诊断敏感度、诊断特异度、诊断准确度以例数(n)或率(%)的形式表示,开展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并研究10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采取2种检测方法对不同病变类型的检出情况

10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行病理学相关检查后,确诊存在非典型分鳞状细胞的患者有13例,确诊存在低级别分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患者有11例,确诊存在高级别分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患者有4例,确诊存在鳞状细胞癌的患者有2例,液基细胞学法对非典型分鳞状细胞、低级别分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分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细胞癌的检出率和常规巴氏涂片法相关统计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0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采取2种检测方法对不同病变类型的检出情况分析并研究(%)

2.2 分析并研究10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采取2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敏感度、诊断特异度、诊断准确度

液基细胞学法诊断宫颈癌患者的诊断敏感度、诊断特异度、诊断准确度和常规巴氏涂片法相关统计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近年来,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加年轻,宫颈癌患者出现死亡的概率也逐渐提升,对宫颈癌患者的机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产生危害。由于宫颈癌具有比较长的疾病发展阶段,对宫颈癌患者开展尽早诊断及治疗可以将临床疗效提升,将宫颈癌患者的死亡情况减少。然而,因为早期宫颈癌患者相关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受到忽略,所以,选取有效诊断方法对宫颈癌患者开展尽早诊断十分关键。病理学检查方法是临床上对宫颈癌患者实行诊断的金标准,不过,病理学检查方法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开展此项检测对宫颈癌患者的身体也存在较大损害,且诊断花费比较高[2-3]。

常规巴氏涂片法和液基细胞学法也是诊断宫颈癌的临床常用方法。常规巴氏涂片法诊断宫颈癌的成本相对比较低,不过,常规巴氏涂片法检查是对细胞进行直接涂抹,相关操作比较简单,不过,检测标本上面常常存在着一些白细胞和红细胞等,检测质量不佳,对临床检查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开展直接涂片容易引发染色效果不佳,对结果的观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4-5]。液基细胞学法对宫颈癌进行诊断的时候,多是对患者的脱落细胞开展检测,其取样具有比较好的广泛性,通过离心对细胞进行分离,将涂片质量明显提高,且涂片是薄层涂片,将细胞重叠现象明显减少,有助于诊断效果的提高[6-9]。该文相关数值展现,液基细胞学法对非典型分鳞状细胞、低级别分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分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细胞癌的检出率比较于常规巴氏涂片法相关统计数据(92.31%、90.91%、75.00%、100.00%vs 53.85%、54.55%、50.0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液基细胞学法诊断宫颈癌患者的诊断敏感度、诊断特异度、诊断准确度比较于常规巴氏涂片法相关统计数据(96.42%、98.61%、98.00%vs 57.14%、90.28%、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张姝[10]研究中,液基细胞学检查对ASC、LSIL、HSIL、SCC的总检出概率96.6%和传统巴氏涂片相关数据5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液基细胞学检查的敏感度96.6%、特异度99.1%、准确度98.3%和传统巴氏涂片相关数据58.6%、95.8%、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该文结果展示一致性,体现液基细胞学法应用于宫颈癌患者的筛查中对比常规巴氏涂片法的优势。

表2 10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采取2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敏感度、诊断特异度、诊断准确度分析并研究

综上所述,在宫颈癌患者的筛查中采用液基细胞学法诊断的效果和常规巴氏涂片法对比更优,展现应用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巴氏细胞学涂片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巴氏杀菌水牛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微生物增长规律的研究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病毒性脑炎36例
两种常用染色方法在性成熟SD大鼠阴道涂片中的比较研究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