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篇幅短小 内涵丰富
——浅谈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本的选择及启示

2018-07-21安徽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律诗字数篇幅

安徽 姚 锋

古代诗歌阅读是历年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尽管全国卷和单独命题的各省、市卷在分值、题型等方面各有其特点,但梳理分析以往的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本,还是能够发现一些共性的内容,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为复习备考和研发模拟试题选择诗歌文本提供指导。

一、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本的选择

近几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本的选择,总体上呈现出较明显的篇幅短小、内涵丰富的趋向。

1.篇幅短小

根据统计,从体裁来看,近三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本,绝大多数是唐宋两代的诗歌,其中又以律诗为主。2015年的15套试卷中,有9套选择了律诗,其中广东卷为清代查慎行的五言律诗《早过大通驿》,其余8套都是唐宋两代的;5套为词,其中长调3首,小令2首;只有湖南卷选择了古体诗。2016年除江苏卷选择了宋词、山东卷选择了元曲外,9套试卷中有7套选的都是唐宋两代的律诗。2017年只有浙江卷选择了古体诗,其余8套都是唐宋两代的律诗,其中北京卷和山东卷为12句的五言排律。

近三年的8套全国卷,都选择了唐宋两代的诗歌,其中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为李白的五言律诗《金陵望汉江》(10句)、卷Ⅱ为杜甫的七言古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8句),其余均为律诗。

从字数上来看,阅读文本为词、曲中的小令的,正文字数(不计标点符号)与五、七言律诗比较接近,如2015年山东卷,宋代张元幹的词《卜算子》44字;重庆卷,清代黄之隽的词《好事近》45字;2016年山东卷,元代孙周卿的元曲《水仙子·舟中》48字。长调的字数则要多出不少,在近3年的33套试卷中,有2015年北京卷苏轼的《醉翁操》(91字)、浙江卷元代张伯淳的《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101字)、上海卷宋代张孝祥的《水调歌头·隐净山中大雨》(99字)和2016年江苏卷辛弃疾的《八声甘州》(97字),总体来看为数不多。

阅读文本为古体诗的,除2015年湖南卷采用了两首唐代古诗张说《邺都引》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节选)》比较鉴赏的方式,总字数为142字外,其他都与七言律诗的字数基本相当或略多。在2015—2017年8套全国新课标卷中,除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40字和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50字外,其余均为56字。由此可见,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所选诗歌文本除律诗外,其他大都与五、七言律诗字数相当或略多。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多选唐宋两代篇幅比较短小的律诗,或与律诗字数大致相当的其他诗歌作为阅读文本,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高考语文整份试卷的阅读量及纸质试卷的卷面长度的限制;

②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宋两代,体裁基本定型,艺术上已经成熟,以律诗和词为代表,虽然篇幅短小,但都能构成一个完整、自足的艺术系统,不至于在阅读鉴赏时产生相互抵牾的理解。

选作阅读文本的古代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往往都有比较复杂的创作背景,并且通常都是学生不熟悉的。因此,为了降低阅读难度,让学生能够读懂,不少试题都对诗歌的作者、写作背景及难理解的字词等做了简要的注释。

2.内涵丰富

从能力层级上来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属于D级鉴赏评价,总的要求是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鉴赏作品所描写的人、事、物的意义,尤其是象征意义;理解作品中特定文化意象的含义及其作用;鉴赏作品的语言特点,分析诗(词)句或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鉴赏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等。只是一首诗歌、两道试题(近几年全国卷和多数省、市卷这一板块都是两道题),很难把各项考查要求都加以落实,所以只能根据考纲要求和选定的诗歌文本,有选择、有侧重地进行考查。

尽管如此,作为考查对象的诗歌阅读文本还是应该在意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只有选择了内涵丰富的诗歌,命制试题时才能有更多的选择,保证试题的质量,从而有效发挥对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能力的考查作用。

正因如此,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本的选择更青睐艺术成熟的唐宋两代的诗歌,尤其是律诗,更倾向于选择著名作者的作品。2015年试卷中有12首诗歌文本出自唐宋两代的著名作者,2016年有7首,2017年全部都是。不过,其他朝代或一些不太著名的作者的优秀作品,如果内涵很丰富,也可能会被选作高考古代诗歌的阅读文本。

如果诗歌的内涵相对单薄,则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一小题,要求比较所提供的诗歌文本与课本中同类题材作品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景角度的不同、2016年浙江卷把刘克庄的五言律诗《北来人二首》都选作阅读文本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的题型,由此前的两道主观题变成了一道五选二的客观性选择题和一道主观性的简答题。这一变化,对作为考查对象的诗歌阅读文本内涵的丰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所选诗歌的内涵相对单薄,命题时,就有可能出现选择肢与简答题之间重复或冲突的问题。

笔者在参加2018年高考语文原创模拟试题研发工作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命题老师选择的诗歌是白居易的《开龙门八节石滩(其二)》,最初拟制的简答题与第一小题的个别选择肢在内容上有重复。为解决这一问题,最后采取与《观刈麦》比较鉴赏的方式进行设题。

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无论是服务选才,还是引导教学,高考都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17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阅读文本所涉及的监考感受、手足之情、朋友情谊、山水之美、思乡之愁、忧国忧民、同情百姓、愤慨世俗等,均明确体现了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

因此,在笔者看来,选作高考阅读文本的古代诗歌,就思想内容和情感来说,应该是把个人际遇与家国情怀、时代兴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作品,那些流连风景、深闺愁怨等单纯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即使艺术水平很高,也很难被选为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本。

二、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本的启示

1.对原创模拟试题研发的启示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选择了合适的古代诗歌阅读文本,研发原创古代诗歌阅读模拟试题才能顺利进行。在笔者看来,根据考纲要求和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本所呈现的特点,研发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模拟试题,在选择古代诗歌阅读文本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文本篇幅适中,以律诗或词中的小令、中调为主,正文字数通常应该在40~80字之间,以60字左右为宜。少于40字,难以保证内涵的丰富;多于80字,一方面在卷面上所占篇幅过多,另一方面字数的增加必然会导致阅读和理解难度加大,从而超出考纲所要求的浅易古代诗文的范围;

②重点关注唐宋两代著名作者的内蕴丰富的律诗和词等;其他朝代或其他作者的作品,如与律诗字数大致相当的元曲、明清词乃至《诗经》《楚辞》、乐府诗或其中的节选等,也应该适当兼顾;

③就内容来看,在选择古代诗歌阅读文本时,要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自觉意识,要选择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忧国伤时、同情百姓、怀才不遇、思乡怀人、山水之情等能够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内涵丰富的优秀作品。

2.对复习备考的启示

当下的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由于不少老师缺乏对高考考纲和试卷的深入研究,深陷单纯做题讲题的泥淖,从而造成了高考复习的高耗低效甚至无效。这种现象在古代诗歌阅读的复习备考方面司空见惯。历年来,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得分率普遍偏低就说明了这一点。

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课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增强研究意识,研究考纲,研究高考试题,总结出其中规律性的内容,指导我们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引领学生有效复习备考。

如前所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的考查内容牵涉到形象、语言、艺术手法、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等许多方面。所有考查内容的体现,都是由阅读文本决定的,准确解答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的前提是要能读懂诗歌文本。在笔者看来,要提高古代诗歌阅读复习备考的有效性,我们首先应该把复习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懂诗歌文本上,不过不能漫无边际地读,而是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读。具体来说,就是要指导学生多读唐宋两代著名作者的内涵丰富的律诗或词等,尤其是这两代名家名作中与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本篇幅和难度相当的作品,并且适当兼顾其他作者和其他时代的作品。

附:

2015年—2017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本一览表

要怀着希望

[西班牙]阿莱桑德雷·梅洛

你懂得生活吗?你懂,

你要它重复吗?你正在原地徘徊。

坐下,不要总是回首往事,要向前冲!

站起来,再挺起胸,这才是生活。

生活的道路啊,难道只有额头的汗水,身上的荆棘,仆仆的风尘,心中的痛苦,而没有爱情和早晨?

继续,继续攀登吧,咫尺即是顶峰。

别再犹豫了,站起来,挺起胸,岂能放弃希望?

你没觉得吗?你耳边有一种无声的语言,

它没有语调,可你一定听得见。

它随着风儿,随着清新的空气,

掀动着你那褴褛的衣衫,

吹干了你汗淋淋的前额和双颊,

抹去了你脸上残存的泪斑。

在这黑夜即将来临的傍晚,

它梳理着你的灰发,那么耐心,缓缓。

挺起胸膛去迎接朝霞的蓝天,

希望之光在地平线上已经冉冉升起。

迈开坚定的步伐,认定方向,信赖我的支持迅猛地朝前追去……

猜你喜欢

律诗字数篇幅
Britain's“Shark House”
字数变多 有妙招
律诗的开合结构
工而能变方有味——浅谈律诗的对仗
以“高富帅”为目标提高初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proximal and distal nerve segments of rats with sciatic nerve injury during Wallerian degeneration
律诗园地
律诗园地
趣味阅读精选
寄小读者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