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韵竹壶》的创作

2018-07-20蒋亚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紫砂陶宜兴紫砂壶

蒋亚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韵 竹》

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竹文化不仅在书法、绘画、诗词中表现出了韵美意清,而且在以陶瓷文化为代表的手工工艺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紫砂壶艺中更是喜闻乐见。紫砂壶是宜兴紫砂陶艺术的杰出代表,紫砂艺壶历史悠久,艺人辈出,品种万样。一把艺壶,能陶人性情、怡人心灵、给人启迪。壶艺作品除了讲究泥料、工艺外,更注重造型美学价值,追求古朴大气,重传统而不失新意,这样的紫砂作品才会自成一派,才会在紫砂芳菲的百花园里芳香夺目。

紫砂壶艺的深远就像一面可以照人的镜子,透过禅、壶、艺的点滴去参禅悟道,去修心养性,去洞察灵魂。也就在艺术领域的无限追求中,在紫砂艺人心中由此落下了紫砂艺术的种子,种入灵魂的深邃。壶艺贯穿着紫砂人的精神世界,人与自然、心灵的契合,造化中感悟精神的无限价值和意义。从壶艺作品反映人性的价值观,体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在当代文化的世界中,找寻到精神文化的依托,就是紫砂人当下的努力探索,也是艺术之旅的永远追求。

以紫砂壶来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与水温,当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质茶壶,其茶味愈发醇郁芳香。紫砂陶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属于半烧结的精细炻器,具有持殊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

紫砂壶的审美标准通常地说就是把握造型的稳重大度、形制美观;再就是用贴塑装饰在壶上体现独特的艺术语言。诚如顾景舟大师所言的壶艺要具形、神、气、态。壶艺之美表现在自由旷达、毫不造作、注重内省、不拘一格。所以紫砂壶艺虽有规范要求,但不僵化、不凝滞,而是充满生命的活力。

《韵竹壶》壶身造型比例协调匀称,线条流畅优美,将竹的形态制作得惟妙惟肖,竹子制作得流畅自然、神韵双佳,既处处严谨,又全盘皆活,体现出浓烈的生活情趣,是大自然造化的艺术反映。紫砂花器着重于模拟自然界固有的人和物,在生动的形象中流露出潇洒的风格,在丰富的构图中传递出夸张的意象。壶钮、壶把饰以竹的形状,竹段分明,造型风格明显。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所以,《韵竹壶》在“接地气”的现代文化中依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周食竹,殷商竹简、六朝竹纸、秦汉竹衣、竹乐器、竹房子、竹农具等表现出的是中国文化、中国生活、中国特色的“竹文化”,成为传统文化艺术创作的常用题材与常用意象。竹段、竹节、竹笋、竹简等都在五百多年传承的紫砂壶形中成为经典创作,在寓意君子“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尚虚心”的思想情结中,也在“岁寒三友”的古典艺术意象中经久不衰。因此在以“竹文化”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以一代紫砂壶艺泰斗顾景舟首创,独此造型以自我对文化艺术广征博取后的构思、设计、创作,以对传统紫砂壶艺为基础的《韵竹壶》,成为自己至今的紫砂壶型中的代表作之一。

《韵竹壶》壶身形象而生动,壶钮上的竹节,把竹的形象塑造的更具把握,壶身下半部分的两圈装饰使壶体具有节奏变化的艺术感观,错落有致,别出心裁。壶嘴三截竹节造型,更是代表了一种“宁折不弯”的高贵品质。壶身处的竹叶栩栩如生宛若给此壶增添了不少活力。

紫砂壶艺博大精深,饱含学问,也正因如此才始终绽放着夺目的光彩,吸引着人们不断探求与创新的脚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今日的人们对紫砂壶的人文价值越来越重视,人文元素也成为提升其整体价值空间的根源所在。作为当代壶艺人,我们应抓住时机,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断发现新的题材内容,不断创新壶艺形式,不断跟进新鲜理念,充分应用人文元素力量,进而诠释出紫砂壶艺的独特魅力。

宜兴紫砂壶从陶器中独立开来,发展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这期间,紫砂陶艺因为其特殊的泥料、独特的手工技艺、与茶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加上文人艺术家的介入,使得紫砂文化与茶文化相互融合,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紫砂壶工艺独有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紫砂陶宜兴紫砂壶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宜兴釉陶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