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仿何朝宗先生瓷塑之感
——从德化白瓷说起,兼谈创作

2018-07-20李金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德化白瓷题材

李金钟

白瓷,是指釉料中没有或只有极微量的呈色剂,生坯挂釉,入窑经过高温烧成的素白瓷器。

中国古代白瓷的起源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灰陶、彩陶、白陶;第二阶段是夏商至汉时期的白陶、印纹硬陶、原始瓷器;第三阶段是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原始青瓷、早期白瓷。

白瓷经过唐代邢窑之灰白瓷的过渡后,至北宋的定窑、汝窑进入巅峰,特别是汝窑白瓷的白净度令人叹为观止。德化白瓷盛于明清,据《泉州府志》(明代万历)记载:“白瓷器,出德化程寺后山中,洁白可爱。”

德化白瓷最著名的制品是瓷塑,《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著)曰:“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最著名的瓷塑大师是何朝宗,这在清乾隆时期的《泉州府志》中有记载:“何朝宗,不知何许人,或云祖籍德化,寓郡城,若陶磁像,为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

德化的白瓷因为瓷土中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质较多,所以瓷胎致密,透光度非常好,且因纯白的釉面在光照下隐现出或粉红色,或乳白色,因此有“少女白”、“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明代远销欧洲后,历代外国人对其都有很高的评价,称其为“中国白”。

德化白瓷的装饰手法非常丰富,有刻划、压印、堆贴、镂空、雕塑等,最传统、最常用的是瓷塑。德化白瓷受佛教文化影响很深,因此,塑佛像是艺人的主要表现题材。

佛教自东汉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意为“觉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鼓励人们通过修持改变命运。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梵呗丰富了中国音乐;佛经中的动人故事丰富了绘画题材……

画佛画,成就最大的是南北朝的北齐画家曹仲达和唐代画家吴道子,因为他们开创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艺术风格,对中国绘画和雕塑艺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曰:“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雕塑铸像,亦本曹吴。”曹仲达不仅擅长佛画,而且擅长泥塑。吴道子佛画中的人物有点本土化,人物之衣纹更多地表现了中国士人所着汉服“褒衣博带”的飘逸感。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艺术风格,在历代人物画——佛画、雕塑——佛造像中都有体现。德化瓷塑大师何朝宗的作品也能找到“吴曹”印记。

何朝宗先生早期为宫庙泥塑各种神仙佛像,这为他后来从事陶瓷雕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将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表现技法运用到雕塑艺术创作中,独创德化何派。他象“吴曹”一样,非常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结合物体内在的运动,构成线条的组织规律,如衣纹的高、侧、深、斜、卷、折、飘、举的姿势,完全基于线条的组织而描摹出物体的性格。这种线的要求是严格的,每一根线都符合造型传神的要求,每一根线都充满了韵律美”。何朝宗先生长于佛教人物,现存带有他名款的观音、达摩瓷塑像以德化窑作品居多。其观音像有大小、坐立及旁有童男童女等多种形式,形态万千,丰润饱满,端庄典雅。而达摩像仅有坐立两种形式,皆容貌威严、身材伟岸、气宇轩昂。

我专攻瓷塑,师何朝宗先生,仿制了不少何朝宗先生的作品。

我的创作体会是:“仿古”比“创作”难。因为“创作”可以自己探索,自己发挥,不受任何限制;而“仿古”,则有一个原创的样本在那里,仿制它须丝毫不差,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工艺技术、表现手法,甚至原创的思想内涵都要觉悟透彻的理想。

明清时的德化白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其一,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原材料与其它地域不同,其粘土制胎密度极高,胎体的透光度非常好,且因为粘土中含有高达6%的氧化钾,成瓷会呈现玻璃质感;其二,由于与其它地域的釉的化学成分不同(北方白瓷釉中Ti、Ai含量较高,景德镇白瓷釉中Fe、Ti、Ai适中,德化白瓷釉中含有非常高的K),由于采用了与其它地域不同的烧成气氛(北方白瓷采用氧化气氛,景德镇白瓷采用还原气氛,德化白瓷采用中性气氛),德化白瓷的釉色呈暖色,且如油脂温润,而其它地域的釉色都呈冷色。德化白瓷因为工艺技术与其它地域不同,而获得了“薄如纸,润如玉”的殊荣。为了复古原材料和炼制工艺,我潜心专研了好多年。

我仿制何朝宗先生的作品,没有停顿在仿其手工技艺捏塑堆贴、雕刻划剔的操作上,没有停顿在仿其形姿、纹饰的不差毫厘上,而是在真正完全模仿他的作品的外在的内容的基础 上,细细品、慢慢悟,揣摩何先生创作时的心态,揣摩何先生作品的内涵。因为,创作时的心态不同,刻划出来的人物容颜、姿势会不一样,表达的内涵不同,呈现出来的品味会不一样。我不想只仿其形,我要揣摩原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仿得传神,才能有逼真感。正因为我对“仿”的指导思想不同,我的仿制品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一个艺人不可能一生只仿他人,那样会失去自我。因此,我在“仿他人”的同时,也进行创作,当然创作的题材多为佛中人物。我进行创作的时候,会抛开一切脑子里已有的东西,先将自己清空,然后再到佛经中去体会、感悟其中精神思想,到动人的佛教故事中去寻找佛之原形。我从不急于创作,我总是要等心里的那个人活起来,等脑中的人物容颜、姿势非常清晰,才开始塑形,开始刻划。

其实做瓷塑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要懂得雕塑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国画知识(因为在塑造人物之前我们得以白描的形式画出稿样来,以保证在塑造人物时能准确地表现好人物的姿态、神态),更要有所表现题材的相关素养(因为如果我们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则无法以事托人,无法把人物放在故事背景中。没有故事背景的人物不会鲜活,不会有灵气)。

还是以何朝宗先生的传世作品举例吧:

何朝宗先生的《渡海观音》,国际友人誉之为“东方美神”、“东方的维纳斯”,德化后世瓷塑者皆以其为范本。为何,因为何先生准确地把握了“观音普渡经文”的内涵,塑造了集真、善、美于一体的救苦救难的本真观音。这件作品,人物神态之沉静安详、若有所思的静,与衣衫飘荡、海浪翻滚动的动产生了艺术性极强的动静对比:表情的静隐示人物的大智慧、大胸怀和处事有把握的心理;海浪的动隐示人物行动的迅疾和世态的恶劣。《渡海观音》之所以能成为传世精品,是因为他把人物从故事中挖掘出来,在重新塑造时又把人物放回到故事之中了。

作品,只要表现的是人物,就得有背景故事,就得表现出人物在故事中的心境,这样的人物才能鲜活。但人物的心境是不可能在作品中直接表现的,怎么办呢?需要我们把人物的故事读懂读透,然后通过表现人物的神态、姿态和人物所处的环境来呈现。何朝宗先生的《渡海观音》是典范。

从事瓷塑这么多年,我悟得一个道理:艺人不能只懂技艺,要把与此“艺”相关的知识都学好。

从事创作这么多年,我更悟得一个道理:艺术创作需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因为艺术创作是为人类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它应该反映时代精神,它需要有时代感。没有时代感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我在专注表现传统题材的同时,也特别关注现实生活,力求在题材上创新,与时代同行。

我把目光聚焦到百姓的现实生活中,因为百姓生活的美好,能从侧面反映国家的盛世太平。而当今最最普通的百姓生活朝夕可见的就是全民健身。为了能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适合我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新题材,我朝夕观察着在广场、公园、河边运动的人们。最终,我找到了最适合我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新题材——太极;最终,我创作出了我的新作品——《太极大师》。

《太极大师》是我利用传统技艺,创作的表现当代新生活的作品,因为它适应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需要,它满足了当代人们的精神追求,所以,它获得了人们的认同。

反映新题材之新作品的成功,让我有了新的目标,我要双管齐下,一边把仿古做得更精,一边深入现实生活,挖掘反映当代人们精神面貌的好题材,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好作品,让我的作品也能象何朝宗先生一样,烙上时代的印记。

除了题材的创新,我还开始拓展自己的创作领域,瓷塑之外,做日用具。我的日用具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德化白瓷的“薄如纸,润如玉”之品质。相信只要用心,我的日用瓷作品也会象瓷塑作品一样获得世人的认同。

猜你喜欢

德化白瓷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安徽烈山窑址出土白瓷标本的科学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基于唐代邢窑白瓷的审美特征及鉴赏研究
德化昆坂村:穷山沟变身红色旅游胜地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