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习榜样到成为榜样

2018-07-20齐车宣

北方人 2018年15期
关键词:北车技术能手车工

文/ 齐车宣

朱文韬,齐车公司车工高级技师,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黑龙江省技术能手”“中国北车集团技术标兵”“齐齐哈尔市创新标兵”等诸多荣誉称号。由他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劳模创新工作室”“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

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职业素质和勇于创新、敢闯难关的敬业精神,使他由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技艺精湛的车工高级技师,并成为中国北车集团公司首批“专家”“金蓝领”,被收录在“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群英录”中,这也是齐车公司唯一入选者。在“东北三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果”展上,受到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和省领导的接见。他撰写的《起升卷筒非标准螺纹加工浅析》论文获得中国北车集团公司第五届青年科技论文三等奖,同时在《内燃机车》增刊上发表,也是唯一的一篇由工人技师所撰写的论文。

朱文韬经过20多年地刻苦学习和钻研技术,炼就了高超的机械加工技术。他在公司新产品开发中攻克技术难关35项,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他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先后设计出“内孔支撑架”“大模数蜗杆专用车刀”“伞齿轮辅助夹具”“齿轮的孔定位涨胎型”等工装,大大提高了加工质量和工作效率,创造了多种加工件的工效记录。他利用刃磨的精车刀具进行高速微量精加工切削,加工量只有1/100毫米,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车削下的铁屑可以用打火机点燃,像焰火一样,加工量之小、切屑之薄,简直不可思议。正是这些工作业绩和一身车工绝活儿,奠定了他在齐车公司起重机分厂关键生产操作岗位无可替代的地位。

在中国北车举办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来自北车系统的40多名选手参加车工大赛,其中不乏车工高手,还有历届获奖的佼佼者。朱文韬作为齐车公司参赛选手之一,面对强手如林的车工大赛,他依靠稳定的心态和娴熟的操作技艺,最终获得了大赛第一名,创造了齐车人登上北车车工技能大赛最高领奖台的历史。

2000年以后,齐车公司开创了中国铁路首次向发达国家批量出口整机产品的先河,通过为澳大利亚设计、制造粮食漏斗车,该车组焊件底门传动轴,由于工件过长及焊接应力的影响,加工时同心度无法保证,成为当时制约生产的突出问题。在试制期间,他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地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反复试验,最终提出了工艺改进建议,他利用现有设备,采取多道工序、配合辅具的方法,解决加工过程中的问题,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他的表现,令澳大利亚监造专家也不禁树起了大拇指。

齐车公司自主开发研制的“450吨落下孔车”,填补了国内无法运送大型货物的空白。在研制期间,有6种24件大型心盘的加工,在没有预制的样板和刀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零部件质量,成为450吨落下孔车研制的一道难题。困难面前不退缩的朱文韬又一次担起重任。他说:“为了大局,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仔细研究图样,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出主要质量特性,凭借丰富的加工经验反复练习,最后在普通车床上以精良的质量成功地加工出产品。

朱文韬在勤奋工作的同时,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人。他被聘为“公司青年工人技术促进会”的车工导师,将车床最难加工的偏心工件、薄壁工件、多头螺纹、多头蜗杆的车削方法传授给青工们,使公司青工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铁路大提速的时代里,他用自强不息的生命力为企业的发展不断谱写着华美篇章,也为广大技术工人树立了榜样。

猜你喜欢

北车技术能手车工
数控车工应用探讨
十大工种摆擂台 竞技切磋显真功荆门产业工人争当新时代“技术能手”
车工实训车间现场星级管理方法研究与探索
浅谈车工实习的设置
如何实现角色转换带好一个团队
昆明市一批技术状元、优秀技术能手受表彰等
断送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