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囧》之后5年,徐峥再度“C位出道”

2018-07-19阙政

新民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牧野药神徐峥

阙政

这不是徐峥第一次引起轰动了。 2013年初,由他执导的影片《泰囧》将华语片票房带入10亿时代,也宣告了徐峥不只是一个优秀的谐星。时隔5年之后,2018暑假,徐峥的新片再度创下上映5天破15亿的高票房,被戏称为“山争大哥”,再度“C位出道”。

类型片的再度胜利

看一个明星如何应对人生巅峰,或许比陷入低谷更见真章——《泰囧》夺魁的那一年,所有媒体都将其形容为以小博大的“黑马”,但徐峥当时的回答是:“《泰囧》不是黑马,我们有备而来。我、黄渤、王宝强三个人的脸一出现在海报上,这电影是什么类型已经很明确了。”

时至今日,当人们夸奖《我不是药神》敢于直面现实题材的时候,徐峥对它最简略的归纳仍然是他曾经用来形容《泰囧》的那三个字:类型片。

最初,他是从搭档宁浩那里听说了这个有真人原型的故事。这个有关救赎的故事,最打动徐峥的,首先是它的类型:“我以前在中国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类型,尽管中国电影现在已经开展得很快,也非常商业化了,但是其实我一直期待看到一部真正的人物传记电影——就是以一个人物的经历,作为整个故事的发展线的。人物传记电影,在这个类型之下,包含了一层社会英雄题材——基于一个现实主义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面讲了这么一个人物,整个人物是一个成长的故事,从一个完全不负责任的loser,渐渐成长为一个英雄。”

如果说《泰囧》的类型是“公路片”,那么《我不是药神》就是典型的“人物传记片”,一个聚光灯外不起眼的小人物,慢慢笼罩起光芒。

当华语片进入10亿票房时代,当大部分从业者都把票房成绩当作硬指标甚至唯一标杆的时候,徐峥对商业片的把玩,显然更具长远思维:“现在大家所有的人一说电影、关于电影的期待,其实讲到的就是票房、口碑。但是对我们来说,其实更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希望大家在市面上的电影里面,看到一个新的类型。这个类型本来早就应该出现的,但是到现在才出现。我们知道在奥斯卡电影里面,其实就有很多是人物传记的题材,它是一种跟观众连接的类型,这种类型既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又好看,还兼顾到一定的艺术性。并不是说因为艺术性就变成一个绝对小众的电影,我们希望它是一种具备艺术性的大众化电影,它能够感动观众、它能够影响观众,而这样的类型可以立住脚。”

幽默是一个重要的砝码

很多人对徐峥的评价都是两个字:聪明。事实证明,徐峥的商业判断是对的。在这里,“商业思维”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意味着让电影更加大众化,打动尽可能更多的人群——这并不是一件好做的活,君不见,在观众越来越成熟的今天,有多少剧组一味屈尊媚俗炒作都换不来高票房。

再来看《我不是药神》的处理——这么容易让人泪流满面的影片,拍得其实相当克制,没有过度煽情,甚至反而在一开始加入了不少幽默元素。“我觉得幽默的属性是每个角色都需要的,不管你是演绎一个正片、演绎一个悲剧,还是演绎一个悬疑片,我觉得人物的幽默是人物身上的魅力,更不要说在整个电影里面。”徐峥因表演喜剧成名,对幽默元素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在前半部分呈现出某种讽刺性和一点点戏剧性。这是让整个人物生动,也是让我们整个戏剧更加生动、更加吸引观众的一个很重要的砝码。因为我相信,不管你的电影是呈现你艺术性的一面,还是呈现你最后多么宏大的主题,但是当你呈现生活的时候,它必须是生动的、必须是灵动的、必须是吸引的。而幽默我觉得就是必须具有的一个元素,幽默并不是搞笑、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种娱乐,而是体现生动的一面,体现讽刺性的一面,体现人物更卑微、更具体、更让你感同身受的那一面。”

“拒绝无聊”,这是徐峥的立场,也是他认同的电影文化。因为喜剧成名的他,并没有在转型导演之后就对喜剧讳莫如深,极力想要除去“谐星”的名头——他自己的公司就叫“真乐道”,有种要把喜剧进行到底的表态。

“其实喜剧是一个挺被动的路径,就是因为一开始演了喜劇,后来很多喜剧来找我,在喜剧方面也有所发展。但是我在很多采访里也讲过,其实每一个演员被观众认识都是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特色的,别人如果能够接受你的喜剧,就是说你跟观众之间其实形成了一种连通。但是渐渐随着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你肯定不会满足于就光是喜剧这一个符号,它其实可以衍生出去、可以辐射出去。所以其实这些年我也有尝试很多其他不同的类型,包括做导演的角色,包括一些其他悬疑的类型。像今年拍的三部不同的电影,其实都不全部是喜剧的,但是里面也多少会有一些喜剧的影子。我希望有喜剧的这个特色,有自己的这个特点,但是在不同的类型里面,还是可以衍生出很多特别的人物。”

在《我不是药神》里,徐峥不仅表现了一个小人物的前后转变,更加塑造了一个人物,“一个希望把他所领受的寒冷、残酷展现出来的人,但他更多的是在吸收消化之后,希望还世界以温暖。”

为新人保驾护航

执导筒之后,徐峥在新作里和搭档5次的伙伴宁浩再度合作,为新导演文牧野保驾护航,一起当起了监制。

因为我相信,不管你的电影是呈现你艺术性的一面,还是呈现你最后多么宏大的主题,但是当你呈现生活的时候,它必须是生动的、必须是灵动的、必须是吸引的。

文牧野加入了宁浩的电影公司“坏猴子”的“七十二变电影计划”。而他也早在前几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就进入了徐峥的“法眼”——那一年,徐峥在电影节上看到了文牧野拍的一个短片,当时就对他说:你早就该开始拍自己的长片了。这句话,被文牧野牢牢记住——后来,在《我不是药神》开拍、演员进组的第一天,他就把这句话抄在小纸条上,偷偷塞进徐峥的房间门缝,感谢他当年对自己的鼓励。

对于老朋友宁浩的“七十二变电影计划”,徐峥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老宁搞了一个蛮大的计划,这个计划展现了他对现实主义的偏好、对批判现实主义的表达愿望。我很希望支持到他的项目,希望他这个计划可以成活。但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喜好和审美有所不同,如果是其他的电影,我也不见得能够参与得上,但是文牧野的这一部电影,我觉得作为打头阵的这一部,正好也是我能get到的电影类型,所以一拍即合。我们‘真乐道也有很多发展新导演的计划,但是它的类型和它的角度,和‘坏猴子的会有一些不同。”

两大明星导演此番齐心协力为《我不是药神》保驾护航,能够帮到新导演哪些方面呢?“文牧野作为导演,他也可以不需要我们监制,他本身的能力也能拍出这样的故事,但是我们身上有很多经验——老宁可以在剧作方面,像我因为本身参与了这个表演,包括在后期、宣传方面,我可以提供我的经验。所以我们监制,其实就是要让这样的电影可以浮出台面。我觉得对的导演、对的年轻人,他做的事情需要被大众更全面、更有影响力地去认知到,让大家注意到他,所以这是我们来做监制的原因,希望他的影响力可以更大一些。”

电影上映之后,所有人的“演技在线”都受到了观众强烈的好评,这也让徐峥感到高兴,因为他在剧组切切实实看到了所有人的努力。“我拍戏这么多年了,见过各种各样的剧组,所以其实我只要一到剧组,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个剧组对还是不对——像《我不是药神》这样的剧组,我觉得就是一个对的剧组——一个对的剧组,就是你看哪儿,哪儿都对,整个剧组的规划,每一个职位上、每一个岗位上的人员,整个剧组的氛围,我觉得都对。”

为了演好戏中一段不到一分钟的钢管舞,演员谭卓练了足足几个月,练到浑身上下都是淤青。为了演出白血病人的虚弱,演员王传君每天跳绳来减肥,一开始跳4000个,后来增加到8000个,差不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每天只吃青菜。还在开拍之前自己联系了一家血液科医院,和另外两个病人同住在一个病房里,跟他们交流,去体验怎样演一个病人。演“黄毛”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的章宇,为了这个角色也很早就进入了状态,天天戴着“黄毛”在杀猪场里呆了一个月。演牧师的杨新鸣老师,自学了英语。被誉为“神演技”的王砚辉老师,同样早早进入状态,不计工本为了角色付出。

“我们是和真正的演员在一起,我很高兴我们在一个对的轨道上,让大家看到真正的演员是什么样子的,我相信他们呈现出来的东西,通过银幕可以感染到观众。”

哭戏:徐峥的另一面

把自己当演员而不是明星的,不只是影片中的一群配角,主角徐峥本人,也完全不把自己当明星或者说了算的监制,反而一直在征询别人的意见,期待别人给自己批评。

王传君回忆剧组第一次在北京围读剧本,“我挺惊讶的,对完剧本的时候,徐老师会跟导演提一些意见,我可能会觉得徐老师是一个成熟的导演,很多戏都应该是他在告诉导演你要什么不要什么——但是徐老师完全没有这么做,他只是帮助导演创作。然后我们第一次聚餐的时候,跟徐老师一个桌的全是年轻演员,徐老师突然说:你们每个人说说我的问题好不好?”

谭卓也对徐峥非常认可:“我们在一起开会的时候讨论剧本,马上就明白他是一个懂电影、懂表演的人,第一感觉是肃然起敬,与此同时觉得心里有安全感,觉得和这样一个有经验的人在一起工作安心。”

在导演和监制之外,徐峥作为演员,今年也已经给了观众多次惊喜——第一次是在悬疑片《幕后玩家》里,他饰演精英阶层的钟小年,十足就是西裝革履的爆款精英模样;可是一转头,在《超时空同居》数分钟的友情客串里,他就猛然“转型”,变身一个花样玩拉面的“捞海底”员工,连腮帮子上的两团红色油光浮肿,都恰到好处地与人物身份相合;再来就是这一次的“印度神油”小贩,前一秒还是精英的徐峥,演起社会底层来竟然那么驾轻就熟,身材并不臃肿,脸上的肌肉却有着底层人民多年风里来浪里去浮现出来的松弛与疲惫……用时下流行的形容词来说,就是“换头演技”吧。

很多观众直到听到影片中徐峥流利的上海话,才知道这是一位上海演员。而徐峥对影片中上海话的处理也是经过一番思考的:“我们希望不管是在哪个地方的人,都能听懂我们的语言,所以最终还是采用了普通话来演绎。但是我们又希望这个普通话说的时候有一种腔调,所以其实基本上我们是把所有的话先翻译成上海话,然后再用那个腔调把普通话讲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来找到那个现实中的人物所谓的生活质感。”

许多人不知道,徐峥也有自己表演的死穴,那就是“哭戏”。“我是不太会哭的,因为生活当中,我是一个偏向于理性的人,我从来没有在很多人面前呈现过自己非常感性的、痛哭流涕的一面。所以哭戏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障碍。但是我发现我演的角色,其实在最后都有人物的翻转和成长。所以每一部戏其实都是要面对最后要流眼泪的场面。”从前,在他自己导的电影里面,他能躲就躲、能遮就遮,“但是在这部戏里真正是遮不过去,所以后面面对两场大的哭戏,也是面临了很大的挑战。”徐峥希望,经过这部电影,大家可以看到从前没有看到过的,徐峥的另一面。

猜你喜欢

牧野药神徐峥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我不是药神》
徐峥 从“猪八戒”到“药神”
《我不是药神》:神不存在,能救人的,只有人
那些年,追逐爱情的女汉子
难忘的消防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