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儿童”的自由生活

2018-07-18吴益斐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幼儿园园长

未来教育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部落幼儿园儿童

吴益斐/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幼儿园园长

吴益斐

大师精神引领:“合理儿童”的自由生活

丹阳市正则幼儿园是中国著名教育家、美术家吕凤子1921年创办的第一所“幼稚园”,先后经历“韶山幼儿班”“江苏省丹阳师范附属小学幼儿园”,于2008年更名为“正则幼儿园”。

吕凤子在《论美育》中提出:“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合理儿童”。“合理儿童”是吕凤子最核心的儿童教育观,即立足于儿童的“合理生长”,把儿童当作儿童,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儿童成为儿童,让每一个儿童成为他自己,最终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和谐地合理发展。这种“合理”是适宜的,是基于幼儿个体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

吕凤子教育思想下的“合理儿童”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经过前期研究,我们发现“合理儿童”涵盖了吕凤子先生的“爱、美、力”三个维度,即“爱无涯、美无极、力无尽”;幼儿先从爱自己的身体开始,从欣赏自己的独特开始,从发现生命开始。其核心素养是:健康完整、美丽独特、具有生命力。

幼儿园应给孩子一种略无拘束的生活。合理儿童的成长需要自由、自主的生活,这种生活能够给幼儿带来兴趣、生理、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和谐、合理的发展。

“爱和美”的团队:聆听儿童,追随儿童,成就儿童

吕凤子认为,教师就是“爱和美”的表现者。为了组建“爱和美”的团队,我园在梳理教师个人成长脉络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参观凤先生的故居,寻访大师的后人,建立凤子的档案,开设专门的网站,逐渐走近大师,触摸大师思想,在学习大师精神中形成“爱和美”的团队。

开设“缤纷工作室”。不同层次的研究小组通过“点子对对碰”“研训接力棒”“问题沙龙”等形式,“磨”字当头、“练”字为本、“创”字为魂、“写”字为根,不断加强教师的自我实践、自我反思、自我创新的能力,在专业探讨中发展团队。

从“十五”“十一五”到“十二五”,二十多年的课题研究,“从单科到整体,对艺术理解的创新”,“从固化到开放,对环境材料的创新”,“从引导到支持,对活动策略的创新”,从课堂到主题活动再到课程的建构,从贴标签到找语录再到直抵核心,从几个人研究到一个团队再到全员参加,我们“聆听儿童,追随儿童,成就儿童”。在坚持园本化研究中,先后出版了《用爱和美培育完整儿童》《零点的爱》与《正则的声音》系列丛书,促进了团队持续成长。

部落游戏:会玩、会说、会创造

“会玩、会说、会创造”这是“合理儿童”的培养目标。目前,“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已成为共识。我们思考:幼儿园“游戏”和家里“玩”有何区别?幼儿独自“玩”和合作“游戏”有何区别?如何“玩”可以“尊异成异”、可以“合理生长”?如何“玩”可以“玩”出一个完整的、独特的“合理儿童”?幼儿园应为儿童提供怎样的游戏?怎样的课程?怎样的生活?

我们选择了一种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自在生活的“儿童部落游戏”课程。

“儿童部落游戏”是一个虚拟的概念,用这个概念是由于“部落”具有“原始、自然、本真”的特点,它表现出与儿童相似的特征,符合儿童的天性。这是儿童与大自然、与社会对话,是儿童完整成长的核心,也是我们对吕凤子教育思想的传承、实践和发展。

“儿童部落游戏”课程以“部落”生活为游戏载体,在相对集中、自由平等、关系亲密、灵活创造的适宜环境中,让幼儿在自然状态下,自主选择、探索与创造。概括地说,就是通过“部落”的生活场景达成合理儿童的自由生长,从而培育“会说、会玩、会创造”的合理儿童。

我们把“木工园”“运动园”“艺术园”“方寸园”“丛林部落”“寻趣部落”等近100个小角落统称为“儿童部落”。以“儿童为本、经验为主”为“儿童部落课程”核心理念,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及评价、资源库建设等方面架构“儿童部落游戏”课程的整体框架,形成《儿童部落游戏》课程设计和《儿童部落游戏》图解,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

吕凤子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儿童部落游戏”课程,是儿童成长的生命历程。让幼儿园流淌着游戏,流淌着游戏精神与游戏文化,儿童在游戏中恣意梦想,教师在游戏中从容授业,家长在游戏中温情参与。在吕凤子思想的引领下,“儿童部落游戏”给我园带来了“合理儿童”的自由生活。

猜你喜欢

部落幼儿园儿童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