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伯韬教育思想:“三自教育”的精气神

2018-07-18诸华平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本德育思想

诸华平/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校长

诸华平

“自然、自主、自在”的“三自教育”是从戴伯韬教育思想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教育情怀、教育自觉和教育追求。丹阳市实验学校创办于2001年,在十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次创业:改制试点、公办民营;易地重建、回归公办;三校整合、九年一贯。学校转型、改革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教育思想引领,基于深刻的反思、理性的思辩和对教育的美好前瞻,我校以戴伯韬教育思想引领“三自教育”品牌建设,从“基于自然、通过自主、达成自在”的思想自觉到“三自德育”“三自课堂”“三自管理”“三自课程”建设的行动自觉,凝聚了教育改革的共识和合力,营造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新气象。

从戴伯韬教育思想到“三自”办学理念

戴伯韬,丹阳近现代五大本土教育家之一。他出生于江苏丹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河阳戴家水湖村,最早追随陶行知先生,是陶先生的十三大弟子之一、丹阳学陶第一人。他毕生实践“生活教育”;积极倡导科学下嫁运动,大力开展喜闻乐见的“科学小把戏”群众性科普教育活动;潜心基层调研,推动新中国早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他编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套中小学教材,毕生愿望是编写一本中国人自己的《教育学》。从投身“教育救国”到致力“教育兴国”;从践行“生活教育”到领导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推行科普教育到探索教育科学,戴伯韬的教育人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通过成立戴伯韬教育思想研究会,开展戴伯韬教育思想课题研究,矗立戴伯韬雕塑,开辟戴伯韬陈列馆,命名戴伯韬楼、戴伯韬班级,编写戴伯韬校本教材,进行戴伯韬宣传周活动,设立戴伯韬奖教资金等多种途径,不断扩展戴伯韬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以此形成了我校“三自教育”特色建设的自觉引领。

基于“自然”。在教育原则上,戴伯韬指出:“在抗战时期,应该上抗战的课,读抗战的书。学校里的全部课程,都要为抗战而设,都要适应战时生活的需要。”这一阐述告诉我们,教育要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编制课程时,既要重视各科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要联系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重视儿童的兴趣,重视指导学习方法,重视发展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一阐述又告诉我们,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把“自然”作为学校教育的原则,强调教育要合乎规律、合乎趋势、合乎规范。

通过“自主”。在教育方法上,戴伯韬传承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四个统一”(生活和教育统一、学校和社会统一、学生和先生统一、学习和实践统一)和“劳力上劳心”的教育主张,“四个统一”和“劳力上劳心”是针当时对教育的割裂、僵化和封闭而言的,其指导意义在于指出学校教育要从根本上解除对学生的束缚,打破学习的壁垒,把学生从被动的死气沉沉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为此,我们把“自主”作为学校教育的方法,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达成“自在”。在教育生态上,对于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戴伯韬认为,要用“公约”进行维持和推进:“制裁必须有一个公约”,其实质就是强调制度管理;“用集体的力量来具体运用公约”,实质就是强调民主管理。把制度管理和民主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就能维护好整个集体或组织的利益,从而维护好大多数人的利益。

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戴伯韬认为,一方面,要解放儿童,放手让儿童去讲,让儿童去做,让儿童去想;另一方面,又不能无原则放任,要坚持教师教真理,学生学真理,在这样的基础上构建教师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的关系。

对于学校和学生的关系,戴伯韬认为,“个性、才能发展的出头处应该是自由地,学校应该给以机会和因材施教”,学校应该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此,我们把“自在”作为学校教育的生态,理顺上述三组关系,强调教育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发展主流氛围、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氛围。

从戴伯韬教育思想内化到“三自教育”实践探索

“三自课堂”: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会劳而无功;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就不会有质的飞跃。知与不知的矛盾转化的主要一面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不过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从戴伯韬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出发,我们构建了具有“三自”个性的课堂操作范式:问题串导学、伙伴式助学、表现性展学。以问题串导学体现“自然”,伙伴式助学体现“自主”,表现性展学体现“自在”。

“三自德育”:情意交融的德育观。“对儿童进行教育,不能抽象地谈理论,应充分发挥形象化的教育方法,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逐渐提高到理性认识,以发展他们的智慧。”从戴伯韬情意交融的德育观出发,我们分层构建了独特的班级文化:小学部构建了以“班花德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每个班级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班花进行命名,将德育认知、情感和行动三者融为一体;初中部构建以“名人德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每个班级以学生自主选择的名人进行命名,在潜移默化中将德育认知升华为德育信念。“班花德育”建设项目已被列为镇江市学校特色。

“三自管理”:民主治理的管理观。“集体就是组织,组织就是工作、学习、生活的一种形态,也是一种工具,就像载着我们向前走的列车。而‘公约’就是维持和推进这一组织,使它在有目的有秩序的状态中向前进行的轨道。”从戴伯韬民主治理的管理观出发,我们按照“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参与、社会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要求,逐步推进学术委员会、师德委员会、申诉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校长助理团、教师督导团、行风监督团等广泛的非行政性组织建设,形成了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体系,提高了民主管理的自主效能。

“三自课程”:发展个性的课程观。“个性,即个人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由地刻苦钻研,发挥所长。”从戴伯韬发展个性的课程观出发,我们有效促进了三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是文体类校本课程,形成了书法、剪纸、篆刻、太极拳等校本课程;二是研究类校本课程,形成了班花德育、计算机编程、心理健康教育、《走近戴伯韬》《学会创新》等校本课程;三是活动类校本课程,形成了“三心暖三月”“名人班花体育节”“戴伯韬教育思想宣传周”“我们都是一家人”等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课程。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研究戴伯韬,学习戴伯韬,追随戴伯韬,最大的意义就是要充分挖掘他对学校发展的启迪意义,把他的精神情操、价值信念、思想精髓自觉转化成我们的改革创新行动实践。在从戴伯韬教育思想研究到“三自”办学理念的形成,再到“三自教育”特色建设的创新探索过程中,我校办学的新气象在不断涌现,办学的个性特质在不断形成。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戴伯韬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必将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更强劲的精神动力和更充沛的思想活力。

猜你喜欢

校本德育思想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