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浴火重生后的华丽蝶变
——潍坊高新金马公学创造个性化教育新精彩

2018-07-18陈培瑞中国教育战略学会理事山东省教育科学院研究员

未来教育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家族教室孩子

陈培瑞/中国教育战略学会理事、山东省教育科学院研究员

学生是否喜欢,家长是否满意,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一杆秤”,它称出教育者的成就感,也称出老百姓的获得感。历来看重百姓评价的潍坊市高新金马公学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已成惯例。2018年开学伊始,学校精心编制调查问卷,通过学校“云平台”向家长进行全覆盖式调查。统计结果显示:PYP课程满意度98.51%,选课走班满意度99.25%,学习合约满意度99.63%,学长制家族活动满意度99.63%,满意均值99.255%。

从2011年到2018年,高新金马公学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八年间,从第一届仅招到23名学生,成为家长认可的学校,高新金马公学在教学环境、课程、课堂、师生关系等方面经历了层层蜕变的艰辛与苦痛,最终实现了蝶变。

环境蝶变:从教学领地到学习社区

进入高新金马公学的教学楼,墙壁上是学校推行PYP课程的“六大领域”和一片教师们的笑脸墙,每张笑脸下是一段“教师心语”;走廊里,动态展示孩子们的创意设计、手工制作、手抄小报,略显凌乱中彰显“小荷才露尖尖角”;楼梯楼道的边边角角布置着小巧的书橱、立柜、小连椅,是孩子们课间小憩的理想去处;教室门口,行政班的挂牌不见了,代之以“学科教室”标志。

走进一间地理学科教室,房顶镶嵌着师生共同制作的“十二星座图”“七大洲四大洋图”“科学信息板”;北面设置了高1米长6米的学生操作台,台上摆着百叶箱、日相演示器、飞机上升原理演示等仪器,台下藏有书包小挂钩;东面设有连在一起的落地橱、挂橱和书橱,分别存放实验器材、学生用品和教师用品;西面有活动黑板、平板电脑、挂图等。整体来看,教室前半部为教学区,后半部分为生活区和办公区。其他各学科教室形态各异、凸显各学科特点。

为什么要建学科教室?课程变革,从改变环境开始。生态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环境生成氛围、影响行为、改变认知。教育环境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支配和制约作用。推行选课走班制,绝不是简单地换一个地方上课,而是为学生选课配置相应的教育资源,营造一种独特的教育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享受学习便利。学科教室是分科学习的场所,是“学习社区”,充满着独特的学习元素。比如,生物学科教室设置植物、动物、人体等若干主题区域,标本、模型、挂图、图书等分类摆放,学生可以像在超市一样选择适用于自己的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与学科资源相匹配,学科思维与学习环境相融合。

与创建学科教室同步进行的是撤除教师办公室,一些教师质疑:“办公室没有了,我去哪儿?整天与学生在一起,一点儿私密空间也没有了。”董梅很理解教师,耐心地帮老师们细细算了一笔“账”:老师们到学科教室办公拉长了时间长度、密切了师生关系;分层施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认真观察、个别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创设学科教室、实施选课走班,苦了老师却能让学生受益。明大义、识大局的老师们很快消除了失落感,入驻学科教室办公。这不是一次办公地点的简单转移,是教育立场的根本转变。

课程蝶变:从“大锅饭”到“自助餐”

课间,我们随着选课走班的人流观察一个个新的教学“景点”。来自不同行政班级的学生结成新的伴侣,三五成群走进学科教室。室内的课桌如拼图部件,有的拼成“插秧式”,有的拼成“散点状”,有的拼成“条块式”,有的拼成“方桌型”。这些“拼图”依据学习内容“构图”,力求内容与形式统一。孩子们情绪愉悦,随意而不任意,松弛而不松散。他们以小组为“基本单元”,按照“学习任务清单”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穿行于各小组之间,点拨共性问题。深入各小组解决个别问题。师生一起经历学习过程,共享求知快乐。

在物理学科教室,罗雷老师正和孩子聚集一起做试验。他手捧气球,有个孩子用针扎了一下,气球啪地一声爆了;他又拿了一个气球,贴上一小块透明胶,让孩子用针在胶带上扎,只是一瞬间微微漏气,很快针孔闭合,气球完好如初。这是为什么呢?他向孩子们抛出第一个问题。接下来,罗老师向气球注水,放在火焰上烤,竟然不会爆炸。这是为什么?他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再接下来,他让孩子们将气球放在一片图钉上,用手按一下,图钉全部扎在气球上,竟然没有爆炸。这是为什么?第三个问题。

孩子惊奇不已,热议原因,最后在罗老师引导下找到了答案。气球使用弹性极强的橡胶做成,充气后,内部气压大于外部,用针刺破后,球内气体急速向外喷射,因为橡胶的弹性很好,在气体向外喷的过程中,被扎的孔会越来越大,向外喷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爆炸。用透明胶贴上后,因为透明胶的弹性很差,粘在气球上限制了橡胶的弹性,用针扎一下只会一点点地出气不会破口扩大,很快被透明胶封闭了破口,所以不会爆炸;气球装进水,火焰的温度会通过橡胶传递到水中,水帮助气球吸热,不会爆炸;桌面上铺满图钉,气球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变小,所以不会爆炸。

一节课,从有趣的实验入手,生成真实问题,然后让学生研究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答案,学生经历的是探究问题的过程,享受的是自己成功的喜悦。如果只由教师干巴巴地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公式和原理,只会向学生大脑的低级功能——浅层记忆施加外力,不会引发大脑的思维活动,学习也不会真实地发生。

我们如今在这里感受到选课走班、自主学习的无限魅力,也能想象“蝶变”的艰难与痛楚。董梅校长向我们讲述了“蝶变”的坎坷经历。

“大家都在编班授课,不是挺好的吗?我们为什么要折腾?”改革初期,这种质疑声不绝于耳。董梅用朴素话语对传统的“大一统”“供给制”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痛陈利弊:年龄稍长的人都见证过餐饮从“食堂”到“定餐”,再到“自助餐”的“蝶变”。这不是简单的烹饪流程的变化,而是“供给关系”的重大改变。“食堂制”是“我做什么你吃什么”,“定餐”是“你吃什么,我做什么”,“自助餐”是“你愿意吃什么就选什么”。“大一统”教学和编班授课制是“供给制”和“大锅饭”,颠倒了教育的供给关系。推行“选课走班制”就是变课程的统一化、同质化为差异性、异质化。

学习“蝶变”:从“一班一表”到“一生一表”

高新金马公学关于选课走班的决定一出,许多学生家长也紧张起来,大家对分层教学存有疑惑并非偶然,教育系统曾出现过名为“因材施教”实为淘汰教育的“快慢班”,许多家长担心“快慢班”“借尸还魂”。董梅和老师们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正本清源”:分层教学,选课走班是根据学生学科学习差异和不同爱好特长而分别确定的学习目标、内容和学习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有更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只是学习强度有所不同,而非“区分度”,只是考试方式有所不同,而非变相“应试”。家长们明白了学校意图,打消了顾虑。

许多人担心:选课走班,会不会走乱了?走班伊始,真有些乱。楼上楼下,楼梯走廊,流动着匆匆的身影,孩子们手拿着一张课程表穿行于走廊、出入于教室,走错了“层”,是常有的事,有的孩子急哭了。学校设了“导课员”,像导游般引领学生。孩子们在“走”中学会了“走”,不断结识和变换着同伴,朋友圈扩大了,新鲜感增多了,享受着“走”的快乐。

一些教师不理解,过去,一张表备课,只备一个教案或学案。分层教学后,要写多个教案,工作量成倍增加,感到很累。有位学校领导质问董梅校长:你要把老师累死吗?董梅并非无情之人,她看到老师们的“超负荷”运转,时常于心不忍、心酸落泪。但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她只能“忍痛割爱”。老师们为了孩子也甘愿受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分层教学,工作量增加了,但分层后差异缩小,减小了教学难度。学生各得其所、各乐其乐,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学习合约:让责任成为孩子自主发展的动力

我们走进生物学科教室,这里的气氛有些庄严和凝重。副校长、初中生物学科教师殷庆明刚刚与C层学生签订了“学习合约”。他作为“甲方”,为每个学生一个学习阶段(一个周、一个单元或一个月)设计了“学习任务清单”,附有学习内容、目标要求、达标标准、指导建议,以及帮助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资源包等。“乙方”为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对“甲方”提供的“任务清单”进行审议,达成一致后,在写有“我认同合约条款,履行合约任务和职责,努力达标”的条款下郑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为例,本单元的学习合约包括:导言、关键词、问题、书面作业、讨论、参考资料、计划安排、学科融合、牢记要点等部分,除此之外,还附有学习导航,兴趣化延伸资料等,孩子们可以按照导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清单设计2-3个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让孩子们在兴趣中自主学习。如“你知道一日三餐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它有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消化和吸收这些物质的?我们怎样吃?吃什么才能健康?让我们随着一条‘油炸黄花鱼’来探索吧。”

对这些问题还可以进行分解,变成更小的具体问题。例如,分析油炸黄花鱼的营养成分有哪些?哪些属于有机物,哪些属于无机物?列表分析各自有何作用?结合人体消化系统图,分析油炸黄花鱼的各成分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理解各消化器官是如何实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记录一天的食谱,是否符合健康要求。如果不符合,设计一份你自己喜欢的合理食谱。

乙方“审议”并在“甲方”采纳本人修改意见后签字。

有自主选择,才能愿意负责。我们为这一富有“仪式感”的场面所震撼,同时为该校独特新颖的法治创意而赞叹。

在充斥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把教师和学生本应平等的两大教育主体扭曲为“一强一弱”“一主一从”的非“对称”、不平等关系。“甲方”把主观意志、大一统要求强加给“乙方”。“乙方”在各种“桎梏”中痛苦挣扎,消磨掉了学习的兴趣,丧失了内生动力。

高新金马公学旨在“解放学生”的“分层教学”“选课走班”等举措给予学生多种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的内生动力大大增强。“学习合约”的创生,“自主”“选择”“标准化”“规则化”“个性化”“契约化”彰显出来,目标指向性更准确了,针对性更强了,责任更明确了,约束力更“刚性”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承诺意识”、担当意识、规则意识,这是对依法治校内涵的深度解读和法治创新。

如今,在“合约”框架和规则下,他们利用云技术,为每一层的孩子设计不同的云学习合约,与纸质的合约相配合。学生根据账号登录后,会进入属于自己的学习系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云合约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设计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能够记录学生学习的轨迹、时间以及每个知识的错误频率,从而形成个人的数据库。

学长制管理:构建自主教育生态圈

清晨,风和日丽,教学楼前的场地上聚集着一簇簇身着校服,头戴小黄帽,肩背旅行包的孩子和教师。我们走近其中“一簇”,问询一眼便能辨认出是教师的女士:“你们要开展什么活动?”她自荐身份:我是“史官”,今天跟随“彩虹家族”前往居民小区考察“废旧衣服回收箱。”她话音未落,一个年龄稍大的男孩自报家门:“我是学长,今天的家族活动由我负责。”

史官、家族?董梅校长介绍说:“我校旨在培养学生选择能力、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基本在学校空间进行,除少数真实环境外,大都为‘人造环境’。要使孩子们经风雨、见世面,必须把教育空间由校内拓展到校外,把学生带到各种真实的环境中历练。采用什么组织形式最有亲和力、凝聚力?我们想到了‘家’。家是孩子们温馨的港湾,给他们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我们把孩子们的‘家’由校外迁移到校内,师生自愿组成‘新家庭’。”

高新金马公学的“家族”是这样建立的:每个家族有来自于各年级一名同学,每名学生都要扮演家族中一个角色。学长(年级最高的孩子)担任族长,负责协调家族事务,其他成员按特长分工,协助族长共同管理家族事务,年龄最小的首先要学习民主制定的族规、族约,在家族生活要学会尊敬、学会与人沟通。老大毕业后老二继任学长……随着年龄增长,家族中每个孩子都有被照顾和照顾人的经历,轮流体验在家族中做“老小”“中间”“老大”的感觉。

学长制管理是从生活教育入手的,将就餐、午休、夜宿、校园休闲活动等全部纳入其中。就餐,家族成员坐在一桌,老大为最小的孩子端菜、添饭,敦促挑食的孩子多吃青菜;老二监管用餐秩序,对用餐时说笑行为及时劝阻……用餐完毕,洗盘刷碗的,擦桌子扫地的,餐具归位的……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在宿舍,老大和老二常常手把手指导新来的小同学叠被子、系鞋带,提醒他遵守作息纪律。有时,年龄小的孩子哭闹,哥哥(或姐姐)还会给他(她)讲故事、做游戏,直至事态平息。当然,家族中的小矛盾、小摩擦也时有发生,老大总是第一个站出来问明原因、协调处理。同伴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们用儿童世界的法则游刃有余地处理着。在家族生活中,孩子们学会了理解、宽容、忍让、责任与担当,学校期望的成长秩序也随之建立起来。

同时,学校还以经济杠杆撬动“家族活动”。学校发行了可在校内兑换人民币的“货币”,成立了“万千责任有限公司”,将拖地板、打扫水池、学科教室整理、校内海报制作、体育器械维护、图书角整理等任务纳入公用管理范围,变为学生打工的岗位,按工作量和技术含量定价,每年累计四万余元,每个岗位4—6元。采用竞聘方式招聘。

每次招聘会都火爆异常。孩子们带着自己特有的学长制家族工作护照,以家族为单位到招聘会现场,仔细地审视万千行业有限公司的每一个招聘启事。随后,孩子们在族长的组织下,聚在一起认真地思考和讨论适合本家族应聘的岗位。孩子们既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考虑到岗位的要求和工资待遇,俨然是在思考自己的事业了!每个家族很快就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了。接下来就是面试,招聘会上,小快递员、维护设计师、小花匠等职位很热门,竞争都相当激烈!

校外专题考察活动是孩子们的最爱。各家族设计活动方案,分配任务,落实职责。他们花自己在学校“打工”的钱(不准家长给钱)很“抠门儿”,出行搭公共汽车,甚至坐一段车后,改为步行。他们吃最便宜的盒饭,甚至几个人喝一瓶矿泉水。到活动现场,实地观察,现场或电话采访,作观察记录,回校撰写“研究报告”。比如“阳光家族”一行六人以《吃衣服的绿胖子》为题,调查了七个居民小区的“废旧衣物回收箱”。发现衣物满了无人清理,堆得满地都是,影响环境。电话采访有关部门,发现物业不管、居委会不管、民政部门不管的“三不管”现象;生成问题:废旧衣物回收渠道不畅通,有关部门职责不清,废旧衣物利用率不高;生成解决办法:向公民进行环境教育,畅通流转渠道、改造回收箱。

此类“家族”考察活动,实践性强,空间广阔,内容丰富、连续探究,系列生成,彰显魅力。

效果评价:个性化教育加速学生“蝶变”

董梅认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千头万绪的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各项改革的着重点、着力点也是学生。学校发展得怎么样,教师发展得怎么样,最终要看学生发展得怎么样。就中小学而言,学生的发展,不外乎学习兴趣、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交往能力、创新意识、生存能力等方面。站在学生立场观察教育改革成效,以学生之变衡量教育之变,是最重要的观察角度和衡量标准。

学校的蝶变换来孩子的成长,这里的孩子自由、舒展、自信。孩子们在高新金马公学,选层走班,选到了适合自己的“层”,学有所得,学有所进,有了获得感,自然乐学;选课走班,选到了自己钟爱的课,学得投入,学得痴迷,自然乐学;走进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脑袋想,享受发现的快乐,自然乐学。

家族生活”如同“过日子”——大帮小,强扶弱。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生存。孩子们会乘车,会选择交通路线,会购物,会与小商贩“砍价”,会做简单的饭菜,懂得了合理花钱,网上购物,使用共享单车。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常识和技能,其实是孩子们将来立身处世的基本能力。

潍坊高新金马公学抵近教改前沿领域的整体改革,在胶东半岛独树一帜,为学生自主学习打开一片新天地,让人觉得未来学校不再遥远。董梅义无反顾,眼睛紧盯着未来学校发展的风向标,在新的节点上“弯道超越”,再来一次“更好”。这使我们想起了每次教育面临转折,总有人大胆穿越,也总有人回避、退缩。拓荒者与艰难困苦同行,总能享受开拓的快乐。

猜你喜欢

家族教室孩子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