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课后拓展的策略研究

2018-07-16张健恩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张健恩

摘 要: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课后拓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注重小学生的课后拓展。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品德与社会的课后发展进行分析探究,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制定了一些有效策略,希望对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有所帮助。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后拓展;教学策略

一、品德与社会课后拓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学校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越来越重视,其成为小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且小学生尚在起步阶段,年龄较小,对社会了解不深,学习品德与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对小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品德与社会课后拓展的有效策略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其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但目前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认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枯燥无味,对其不感兴趣,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设施,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保护森林,节约用纸》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纸的来源、制作纸的过程,以及森林的现状等相关图片或者小视频,让学生思考纸都出现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然后引导学生在平常学习中要爱护书本,把自己用过的纸张收集起来当草稿纸。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班级里建立一个废纸箱,把班级里的废纸盒、废报纸等收集起来定时送到废品站。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2.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地给学生念课本上的内容,导致很多学生不理解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真正内涵,这是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爸爸、妈妈抚育我》这一课时,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请同学们来扮演爸爸、妈妈以及孩子。”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表演爸爸妈妈在家时的场景。当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对学生说:“大家结合刚才的表演思考一下爸爸、妈妈的角色如何?你喜欢爸爸、妈妈在生活中的工作吗?”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同学说:“经过刚才的表演,我发现妈妈和爸爸很爱孩子,但我们却很调皮,不听他们的话。”还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的工作很累,我们在家的时候应帮助他们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对学生说:“大家说得很棒,希望大家回到家的时候能说到做到。”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深入学习。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学会孝敬父母。

3.与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经验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大多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虽然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形式,但是教师不能让学生只局限于课堂之上,应把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品德。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去交通公司参观各种交通工具,听工作人员讲解如何正确使用交通工具和安全防范知识以及不正确使用交通工具带来的危害。然后让交通驾驶员带小学生坐各种交通工具,感受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的便捷。这樣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增长小学生的社会经验。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具有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感受社会,从而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例如在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假期,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和老人一起吃月饼、粽子等,为老人表演节目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小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风俗习惯,还能培养小学生的爱人之心,使其学会尊敬老人。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去烈士林园扫墓,为烈士送鲜花,引导小学生学习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从而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实践活动既能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还能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品德与社会的课后拓展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践能力,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品德,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小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储启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做法[J].小学教学研究,2015(11).

[2]陈学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4(5).

[3]温健华.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开放性的思品教学[J].教育科研论坛,2009(7).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