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显思考过程 内增推理能力

2018-07-16蒋健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推理小学数学

蒋健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外显思考过程,内增推理能力,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外显思考;推理;小学数学

随着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不仅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且有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亦被积极运用到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活动时教学模式便是其中之一。实践证明,以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有助于对教学质量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故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务必对活动教学给予足够重视。

一、适时点拨,融会贯通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也逐步显现,故而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对教师而言,若仅是懂得单纯地讲解知识,则势必无法满足当代教育事业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而学生若仅是单方面地接受教师灌输,则势必也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鉴于小学数学,其各章节知识之间本呈现出环环相扣的状态,故教师的教学也应适时地将旧知识穿插到新知识的教学之中,以实现对此前学习内容的巩固,并由此而过渡到新的知识上。

如当进行“工程问题”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基于以下两个经典题例,例1:某公路共长80 km2。若A队单独修建需20天,B队单独修建则需15天,请问,AB两队合作需花费多少天?例2:某公路共长500 km2。若A队单独修建需20天,B队单独修建则需15天,请问,AB两队合作需花费多少天?基于以上题例,学生经过解答发现,即便两个工程,其工程总量不尽相同,但最终得出的结果却出奇的一致,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即将工程总量视作单位“1”,由此不仅实现了新旧知识间的有效融通,且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亦理解了将工作总量视作单位“1”的道理。

二、激发学生兴趣及自我主动参与意识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年龄尚小,故很难保持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集中,而当其遇到自身不感兴趣的事物时,此种表现将尤为突出。对此,要想确保理想的教学效率与效果,积极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方式是关键。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许多,如针对“求未知加数”的相关内容教学,若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方法,并以“猜数字”的方式创设趣味性的游戏化情境,则势必有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此同时,既未“猜数字”游戏,那么教师便应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如此还将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严格把控活动难度,且需做到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如此方能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三、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本来源于生活,对此,若小学数学教师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将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则不仅能营造出较为真实的教学情境,且能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基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能让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故在方便学生理解同时亦能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自身的教学水平,继而逐步增强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动手能力等数学综合能力。

如当进行重量单位“克、千克”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通过开设超市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而在课程开始前,促使学生初步了解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师亦可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以便节约课题的引进时间。至于对重量单位的认知,通过之后的买卖活动,如在称物体重量时,学生便能对重量单位有一个直观化的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尤其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务必及时纠正其错误。当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便可基于学生当前的活动分组,将活动改为竞赛,由教师出题,而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最后,通过计算小组答题得分,对其中的优胜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欲望不仅能得到极大的增强,且对重量单位的理解亦将更加深刻。

当然,除了以上案例可用于帮助学生理解重量单位外,其他许多生活实例亦能被运用至小学数学课堂,如针对钱币的认知,教师便可通过模拟生活小超市,对学生喜爱的生活物品予以明码标价,然后引导学生以钱币购买物品,如此一来,通过钱币与物品之间的联系,便能帮助学生认识钱币的相关知识。

又如,当进行左右的教育问题时,教师可选择播放相应的歌曲,如此一来不仅能极大地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且在歌曲的辅助下,更容易帮助学生分清左右。总之,唯有积极联系生活,方能让学生理解到学习数学对实际生活的巨大帮助,继而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的相关理论及知识,进而保证理想的教学效率预习效果。

总之,要想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便不能始终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而针对活动时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亦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思维特性,如此方能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确保理想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解清.数学核心素养:从内隐走向外显:《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的教学思考[J].数学通报,2017,56(7):24-27.

[2]陈宜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若干思考[J].福建教育研究,2016(8):29-30.

[3]仲秋月.建构推理模式,学会数学思考:小学数学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J].新教育(海南),2016(14):28-29.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推理小学数学
也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技巧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几何的能力探索
《唐人街探案》:异域奇观下的喜剧推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