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积与容积》课堂实录与反思

2018-07-16张磊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土豆水面石头

张磊

【教学过程】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首先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两幅图片,看到这两幅图片,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乌鸦喝水的故事。

师:谁愿意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生:我来说,从前……

师:听完武××同学的讲述谁能说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生:乌鸦把一颗颗石头放在水里,水面上升到瓶口,就能喝到水了。

师追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生:石头占了水的地方,没地跑了就上升了;石头把水挤出来了。

师:也可以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片段二:交流感知物体所占空间

师:请问,土豆占空间吗?

生:占。

师:怎样证明?

生:把土豆放进水里,水面会上升。

师:把土豆放水里,水面上升了说明它占空间,老师如果往水里放一个苹果,苹果占空间吗?

生:占。

师:放一枚硬币,硬币占空间吗?

生:占。

师:放一块橡皮,橡皮占空间吗?

生:占。

师:放一个铅笔盒,铅笔盒占空间吗?(占)桌子呢?(占)椅子呢?(占)在水里它们占空间,拿出来呢?(也占空间)

师:那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占空间?跟你的同桌先说一说。

生:讲桌占空间;黑板占空间……

师:刚才大家举了这么多物體占空间的例子,谁能用一句话简洁概括一下同学们的发言?

生:生活中的物体都会占一定的空间。

片段三:理解体积的含义

师:那我占空间吗?

生:占空间。

师:那我占的空间大,还是我们班田×同学占的空间大?

生:老师占的空间大。

师:你们的课桌占的空间大,还是老师的讲桌占的空间大?

生:讲桌占的空间大。

师: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吗?

生1:文具盒占的空间大,橡皮占的空间小。

生2:教学楼占的空间大,电脑桌占的空间小。

……

师:刚才同学们所举的物体都是一眼可以看出谁的空间大,谁的空间小。(出示一个土豆、一块石头)看我手里,一个土豆一块石头,土豆和石头谁占得空间大?

生1:土豆。

生2:石块。

师:看来,有时用眼睛看是无法判断出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组讨论中……

生1:两个相同的杯子装一样多的水,分别放入两个杯子,看谁水面上升得高,谁占的空间大。

生2:两个相同杯子装满水,分别放入土豆和石头看谁溢出来的水多,谁占的空间就大。

师生交流后选择一种方案实验……

师:刚才通过实验证明了土豆和石头不仅占空间,而且所占空间大小不一样。数学上,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学反思】

1.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设置问题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的构建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何跨越这道鸿沟?我认为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知。在导入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学生学过的《乌鸦喝水》故事引入,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并且学生很自然地运用了“空间”一词回答为什么水面会升高。而在这一个环节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肤浅地认为物体要占液体的空间,还不能体会到任何物体放在任何地方都要占一定的空间。于是紧接着提供了一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一系列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中感悟物体并不是在水中才会占空间。

2.突出探究活动,亲历“做数学”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中,十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的情境设置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中,我先出示大小相差很大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辨别哪一个物体的体积大。再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物体让学生比较,引起学生思考:这该怎么办?课堂上学生想出了两个可行的办法。有了办法,接下来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实践的方法是学生说出的,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亲自参与的,自始至终老师都只是承担组织者的角色,使学生在做数学中明白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并学会比较两个相差不大的物体大小的方法。

3.激发情感体验,学而有兴、学而不累

与其他数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在练习中,当老师让学生用24个正方体搭建不同物体时,学生非常兴奋,创造欲望极强。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特别是搭好后全班交流参观时,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满足、骄傲的表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操作、观察、类比、分析、归纳得出体积大小与形状的变化无关。这一原理的获得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教学中也有一点不足之处:当学生想出用两种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时,我只给学生提供了第一种方法的实验材料,让学生集中用第一种方法进行操作,没有照顾到想到第二种方法的学生的实验需求。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土豆水面石头
别小瞧了石头
水黾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创造足以乱真的水面反光
土豆爱吃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