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承中华文化

2018-07-16孙桂良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小学语文

孙桂良

摘 要: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中国的汉字是中国几千年来无数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的方块字,它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延续,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础载体,其本身既是文化的内容也是文化的形式,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文化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教育,还是语文素养培养,都是随着小学生汉字的学习与识字数量和能力的提高,不断地以良性积累的方式得以实现的。汉字不仅外形美观,内涵也极其丰富,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幅画,甚至是一个谜。郭沫若也曾经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长期以来,识字教学的手段一直都是采用让学生不断抄写的方法来进行的。这样的方法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还使学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另外,利用这种方法学生也只是机械地记忆了这些汉字,并没有真正地掌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很可能遗忘。这就使得识字教学的质量大大下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使得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更能使学生在识字学习中了解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一、字正腔圆,在朗读中传承中华文化

字正腔圆指的是字音准确、腔调圆润,是汉字发音的典型特征。在汉字语言学知识中,尤其关于音节、音调与汉字词语的读音变化等,实现了汉字文化魅力的静态向朗读、演讲与其他综合性实践运用的动态发展,把汉字的魅力提升到具有情感、思想与精神抒发的文化高层次。

汉字字音是由声母和韵母拼在一起发出的声音,学生要准确地发音,就应该打开口腔,准确发好每一个声母和韵母,而字音是否响亮、悦耳,起主要作用的则是声调。我们朗读的诗词之所以显得抑扬顿挫,音韵有致,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声调的和谐。例如:日常口语中,“您好!您吃饭了吗?”普通话发音圆润,给人以亲切、自然之感;外国人发音则显得生硬,听着不悦耳,这是因为他们对声调把握不准,多用平声,缺乏抑扬顿挫的美感。

在学生的朗读中,汉字的四个声调、汉字以不同的规律结合后的词语发音、汉字与标点符号结合运用的意义变化,以及各种具体语境下的语气变化等,呈现了无限精彩的汉字与汉字运用的文化世界。

汉字讲究音节和谐、铿锵有力。朗读文学作品,美读是关键,只有把汉字的语音美表现出来,才能感受到作品的情感的不同,有的如奔放的大海,有的如涓涓的小溪,也才能呈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境界。因此,字正腔圓、抑扬顿挫很重要,用情美读汉字,用心聆听汉字,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

二、追根溯源,在识字中传承中华文化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儿童阅读开始时间比较晚,阅读量较少,阅读能力不强,其原因之一就是“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因此我们必须提早地、大量地识字。低年段的识字量较大,而汉字又是难学、难写、难认、难记的一种文字,这就给我们的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

识字教学不应该只讲“是什么”,还应该着重讲“为什么”。“是什么”是字的表象,“为什么”是字的道理。只讲“是什么”孩子只能死记硬背,效果不好;讲了“为什么”,孩子知道了字的道理,追根溯源,对字有了理性认识,才记得快,终生不忘,还能触类旁通。

汉字都是有道理的。每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每类汉字都代表着一类事物。我们的祖先创造汉字经历了一个由易到难的漫长过程,先是象形,接着便是指事、会意、形声,再到假借、转注。到周朝便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文字系统。

其中汉字的字根是一类字的字理符号。因为不懂得字理,把字根弄错而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很多。《说文解字》:“菅,茅也。”即菅是茅草。有成语叫“草菅人命”,就是说像割茅草一样随便杀人,不把杀人当回事。把“管理”写成“菅理”,那就可以把“管理”理解为像割茅草那样对待人,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如“简”——是用竹子做的书简;“等”——是说书简的长宽必须一样(相等)。凡是与竹子有关的字都是竹字头,与草有关的字都是草字头儿。竹字头和草字头是不能混用的,帮助学生理解了字义,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感受优美的字形。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传承至今,每个汉字都积淀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书写优美汉字,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良好途径,我们要将文化传承辐射到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改革之中,使学生爱上中华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时,唤起教师和学生对中华文化关注度与自豪感,打造有文化、有品位、有内涵的语文课堂教学,推动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郭茹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讨[J].科教导刊,2014(6):114-177.

[2]张海棠.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34):156.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小学语文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