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美术课堂活动有效性之我见

2018-07-16蔡霄奇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性,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在分析低效课堂活动的弊端,从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入手,提出“三适应”原则,让课堂活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

美术作为一门强调动手、观察、探究和表现技法的专业学科,课堂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1]那么,我们初中美术教学如何在课堂活动中有效地学习美术知识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来谈一谈对美术课堂活动有效性的认知和理解。

一、什么是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所谓课堂活动是指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游戏、示范、模拟、表演、讨论、合作等活动中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课程实施方式。

那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活动呢?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充分的课堂活动,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内容,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2]通过活动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情感体验以及技法能力的提高。这是高层次的教学境界,是美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但现在很多美术课确实热闹、活跃、气氛很好,但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往往只有新奇趣味,而没有掌握知识,作业都无法独立完成。所以首先要总结的是只重形式、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活动。

二、无效的课堂活动有哪些表现

1.活动牵强附会,为了活动而活动

案例:在学习《画画你我他》时,我希望利用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来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随后评价开幕式笑脸雨伞的图片时导入课题。真实课堂中学生很投入,但仔细推敲起来,发现这样的导入与最后的肖像画创作很难产生直接联系,激发不了学生学习描绘肖像的兴趣,盲目加设的活动反显牵强,后面的衔接也略显生硬。后来,辗转选择以绘画教师的自画像来导入,起到了更好的课堂效果。

2.活动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层次不匹配

案例:有一次开课《书籍的封面设计》,我将教学重点放在“美术字如何书写”上。教学目标的偏差直接导致课堂活动的失败,作业在忽视排版布局的情况下显得杂乱无序而且低幼化。这样的课堂活动从教学目标上已经出现偏差,注定是无效的。

3.活动没有组织、引领和总结

案例:《远古的呼唤》是“综合—探究”类的课程。所以我一直在尝试改变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

第一次,我选择两课时完成:一节课分小组制作,一节课分小组表演。但课堂活动过分强调表演,结果就像一场闹剧。第二次,我从面具着手,欣赏与范作结合让同学们根据剧情设计制作道具。表演阶段设置不同评分比例来控制课堂活动的表演、道具、纪律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第三次我尝试着只负责引导协调,活动尝试交给学生去完成,效果反而更佳。

可见,合理的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在于老师的组织、协调、激励、评价,没有老师的穿针引线、组织引导,就谈不上课堂活动的有效。

4.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案例:在市级公开课《魅力永恒的建筑》中,我采取了以材质分组协作的课堂活动策略。这种方法场面宏大、热火朝天且形式多样、成果明显,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以后每每上公开课往往惯性以这种模板来组织课堂活动,这样的思维定势会阻碍我们在课改中探究有效课堂活动的努力。

三、在课堂活动中,如何落实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的精心揣摩和认真实践。在我看来,实施课堂活动必须在明确教学目标、构想作业形式、理清结构主线之后做到三个“适应”,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推动作用。

1.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所有的课堂活动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美术知识、理念和技法服务,这是前提也是宗旨。在布局课堂活动前,应选择有效的活动模式,对学情反应和教学效果进行预设,并能根据最优化的原则加以组合。利用提问、讨论、模拟、示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学生课堂体验和美术的主体性。同时加强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2.要与教学环节相适应

课堂活动是教学环节的“推进剂”,教师设计活动要一切从提高学生课堂活动效率出发来选择具体策略。其次,要强调课堂活动的递进关系,要给学生的认知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留给学生充足思考空白,逐步深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最后,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善于调节课堂氛围、梳理课堂脉络、阶段总结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课堂活动效益最大化。

3.要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课堂活动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只有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才是有效的课堂活动。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不是教师,优秀的课堂教学犹如一场精彩的球赛,最高境界就是大家关注不到裁判的存在,但比赛流畅地进行。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接受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这种反馈可以是学生的状态,也可以是活动效果,从而及时调整策略,最终寻找到适应学生特点的活动项目。

美术的魅力在于发现美的过程,美术老师的魅力在于你是学生的“开门人”,而课堂活动就是每个美术教育者手中金灿灿的钥匙,让我们用好課堂活动这把“金钥匙”,为学生开启艺术的大门。

作者简介:蔡霄奇,1982年11月,男,浙江宁波人,本科,中学美术方向。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