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目标的高效达成

2018-07-16刘堂丽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小学数学

刘堂丽

摘 要:一般的说,课堂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活动展开,以及相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要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离不开目标的科学制定,特别是对结果与过程的一致追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达成策略

我们衡量一节课效果理想与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那么,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呢?下面,笔者就仅仅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一方面,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具体谈一谈。

一、构建生活课堂,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的根在生活里。作为一门生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应该说,数学这门学科应该是学生所喜欢的。但是,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不断提升,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在很多同学看来,数学变得越来越枯燥乏味了。那么,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如何去做呢?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要知道这样一点,这就是学生对于那些与生活相关联的数学知识是保持着较高的趣度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出发,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

在数学课堂上,关于概念方面的教学是比较令教师头疼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没有搞好生活化课堂的设计。为此,在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规律性的内容时,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建立数学模型,再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例如,百分数的意义和用法都与分数有所不同,向来是小学数学体系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教学这个内容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身边的百分数。例如:化肥袋子上的氮、磷、钾含量,奶粉袋子上营养成分含量,自己穿的衣服上布料成分含量,父母手机电量百分比,其他包装袋(箱)上的百分比,让学生带来或者拍照带来。在搜集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尝试理解。在课堂展示后,让学生尝试说说自己搜集的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再由此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在练习环节,可以有意设计一些错误的表示方法,如:小明身高95%米、张磊体重25%吨等,让学生根据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判断,从而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强化百分数的正确用法。

二、经历发现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现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已成为我们的共识。而对于不同的学科而言,我们就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进行细化。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精髓应是其思想和方法,这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学生进行体验的。在我们现用的教材中,涉及很多数学思想,比如上文提到的建模思想就是。为此,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就要充分地挖掘蕴含其中的这些有价值的思想,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渗透到我们所精心设计的相关的活动安排之中。

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这一内容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经历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等过程,以及归纳并表示规律的过程。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一些学习活动的经验,感受像符号化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第一层面,设置问题,引发思考。具体是教师先出示一个不规则物体——比如一个土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出这个不规则物体——土豆的体积?第二层面,初步感知。主要是引导学生讨论方法,并从中筛选出可行的方法——“等积变形”;第三层尝试操作,求出体积。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这一过程。

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相关规律进行推理和论证。对于这样的目标,我们要在课堂活动当中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

三、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体验个性成长魅力

在课堂上,学生理应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这或许就是“以人为本”的一个具体体现吧。为此,我们要做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科学的界定。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客观上所存在的个体性方面的差异,比如他们的兴趣倾向、思维特点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等。

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个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对于其中的一些略难的题目(比如化简比:20%∶1.25),我们要多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可以怎样化简,还可以怎样化简?在组织交流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说出各自思考的过程和结果。特别是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具体解题时存在着什么样的困难,自己又是如何进行解决的。这樣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解决此问题,自己是有收获和切身体会的。这就是解题时要根据题目中两个数的特点进行思考。

这样的设计,注重的是让学生获得个性的体验。事实上,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如能多问问学生“你知道吗”,这就能够激发学生的个性行为,主动地去读、去说、去想。这样,显然就比起传统模式所追求的整齐划一要好得多。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个个过关,人人达标,这显然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能做到让学生做到各有所学、各取所需,这其实就已经很好了。所以,在教学时,无论是活动安排,还是作业布置,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领和多元的评价。

综上所述,对于教学目标的厘定,我们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掌握要求上。事实证明,这种只注重结果的教学是相当片面的。笔者认为,我们要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重点还应该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为此,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张艳妮.让学生在课堂上闪光[J].实践新课程,2009(9):31.

[2]王秀芹.新课程数学有效教学行为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9):44.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小学数学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