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生田径训练的兴趣培养

2018-07-16郑晓琴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田径训练培养兴趣小学生

摘 要:从分析影响小学生对田径的学习兴趣的各种因素开始,着重谈了如何从教师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三方面来培养学生对田径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培养兴趣;田径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8

小学阶段是田径训练的基础阶段,抓好小学生田径训练工作,需要深入研究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并结合个体实际情况,对田径训练做出系统、科学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质量。

一、影响小学生对田径的学习兴趣原因分析

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宠爱有加。这导致家长想要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环境而过分盲目地为学生补习文化课,对利用课余时间去参与体育锻炼并不支持。因此,小学生对田径课开展的认知则停留在可有可无的思想理念上,在学校课堂中无法严格要求自己,加上田径课堂的枯燥、乏味,练习又累,甚至会产生负面情绪。

教师只注重技术教学,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技术教学在小学田径课堂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兴趣所带动的教学质量提升并未得到重视,造成难教、难学的尴尬局面。

二、如何激发小学生对田径的兴趣

1.教师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田径兴趣的养成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果没有教学理念的创新,没有教学模式的改革,无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模仿接受能力很强,也是身体各个方面发育的黄金阶段,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彰显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很多小学生刚开始会拒绝接受田径运动,因为对他们而言,田径运动训练单调,枯燥乏味,有时甚至对田径运动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学者要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采用玩游戏、小比赛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鼓励和肯定性的话语为主,适当地运用鼓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能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例如,在进行田径教学之前,教师可对即将开展的田径运动进行必要的介绍,讲解正确运动方法的同时,明确这项运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主观思想上转变观念与心态,意识到田径运动对于自身发展的价值。为表述更加直观,教师可以举一些中外田径运动杰出运动员的例子,讲述奋斗历史与拼搏精神,消除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压力,增强学生参与田径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培养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田径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学会观察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和优点。多给他们一些发言和表现的机会。例如提出问题或者请学生上台示范的时候,易答题可让他们先回答,简单的动作也可让他们先来示范。我特意实行“整队带操轮换制度”以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与自己的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这样就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一些复杂的动作或练习时,如果一开始就把教学或训练目标定的太高,学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达到标准,他们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这个时候很多学生会变得沮丧,失去信心,大大地削弱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把复杂简单化,把学习目标或复杂的动作分解成几段,每一个小段设立一个小目标,一步一步完成,这样学生每学一段都能看见自己的成功和进步,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更会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跨越式跳高时,由于学生害怕不能很好地过杆落地,可设立阶梯式教学目标:(1)原地起跳无器械(跳高架和横杆)练习。(2)最低高度的有器械(橡皮筋代替横杆)的练习。(3)高度不变有器械的练习。这样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是可以达到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一种喜悦的心理,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3.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田径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来进行互动,应给学生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完成规定动作后,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运用自己已获得的知识进行锻炼,或者由教师采用启发引导等方法,让学生短时间的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达到教学要求。这样既体现了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弥补了集体练习的不足,使每个学生的技术水平、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活跃练习气氛。例如,教学投准(掷垒球)时,将学生引领到课前准备好的投准场地,说了句“每位同学可以试一试!哪个同学成功了我们就请他来表演,好不好?”学生听后,高兴地去活动了。这时,我在四周巡视与他们一起玩。学生玩得非常开心,投准动作是五花八门,有的单足跪在地上投,有的并足单臂投,最多的是单手由下向上抛……每当我发现有成功学生,及时加以评价。这样不但能发挥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還能激发他们锻炼的兴趣和练习的主动性。

总之,要想抓好小学生的田径训练,兴趣是关键,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特点后,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发展性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真正体会到学习田径的乐趣。

作者简介:郑晓琴,女,1977年10月,本科,小学一级,安徽省怀宁县实验小学。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田径训练培养兴趣小学生
浅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中学田径训练模式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