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激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18-07-16苗青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兴趣数学能力

苗青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若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会发出惊人的热情,能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学习,并能主动地思考和探索问题。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的课程,但是也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当学生一旦发现数学世界是一个更丰富、更广阔、更可以自由发挥的天地时,所产生的兴趣是可想而知的。

关键词:学生;数学;兴趣;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若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会发出惊人的热情,并能主动地思考。如何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我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兴趣

教学中如何将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是值得老师深思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课中文化史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端正其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如:二年级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我介绍了古代十进制的来历和算盘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试想:你会发明什么样的计数方法?大家展开想象,各抒己见,讨论得非常热烈。我因势利导教育学生以古人为榜样,现在打好基础,将来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通过这样的数学文化的渗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自觉端正了学习态度。

二、选择形象、直观、生动的内容,引发兴趣

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较弱。教师如果强迫性地让他们学习一些深奥、难理解的理论,会扼杀儿童的好奇心,只会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恐惧、反感的心理。柏拉图提出:不要强迫孩子学习。教师要懂得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让他们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接触数学,从而激发起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习二年级认识图形时,課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为学习材料来探究这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再用电脑形象演示,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很好地突破了难点,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设计开放、探索性的练习,激发兴趣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知识,而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将学生从枯燥重复的习题训练中解放出来,多设计开放性、探索性强的练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空间。如:二年级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后,我结合正在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要求设计班级文化专栏的版面。学生积极地讨论、协商,最后呈现出班务栏、图书角、文化墙、诵读乐园、数学乐园、心愿树、小小书法家等栏目,看似枯燥的数学知识在精美的花边图案设计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数学作业充分展示出数学的魅力。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提供机会,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从实践中提高学生质疑、设问、调查、探究的能力。如:结合学校订做校服这件事情,学生进行预测后,自行设计调查表,先在本班再在全校展开调查活动。对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实际上学校其他年级同学的想法和自己班的想法是有差别的。最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学生在一起进行了讨论交流和分析,确定了校服的款式,并写出调查报告。虽然这是一次小小的调查活动,但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了学习知识的兴趣,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真正联系。

五、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激发求知兴趣

维果茨基说过:“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的事,到了明天就会独立做出来。”老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使学生更主动,可以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全面,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在小组合作探讨的学习中,关注到了每个孩子的发展,突出了每个孩子的个性,当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一旦发现自己的想法、做法比别人更好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是可想而知的。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充分发挥才干,表现自己提供了机会,而且能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完善自身、共同进步。这样的教学模式,又有哪一个孩子不乐于参与其中呢?

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兴趣

小学生都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我在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互相竞争、比学赶帮,从而激发起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如:在进行口算练习时,同学们互相挑战,课堂学习氛围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结果形成了个人比、小组比、全班比的学习热潮,许多学生经常自发地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和窍门。学生的计算能力进步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的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要求进步的意识,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不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学生会在探索知识的海洋中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兴趣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