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兴趣教学

2018-07-16卿树会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兴趣教学课堂教学

卿树会

摘 要:整个课堂贯穿兴趣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让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学习激情更加饱满,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兴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教学;教无定法

关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兴趣教学,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对新课程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许多优秀教师、专家以及学者都已撰文谈到。这就突出了兴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在此再抛砖引玉,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自始至终贯穿兴趣教学,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氛围,让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学习激情更加飽满,从而达到全身心地投入到既轻松又愉快的学习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恰如其分地实施兴趣教学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一、兴趣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要融于新课程中

不要以为只是在导入新课之前简单地讲一个故事、一则笑话,做一场游戏……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就算是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就开始导入新课。这种认识和做法是片面的、是欠妥的教学方式。所谓兴趣教学,就是调动学生最大的学习激情进入新课程的学习氛围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好尺度,调动学生的情趣,从而使学生轻松又愉快地接受学习。

二、整堂课的教学要自始至终贯穿兴趣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快乐地接受学习

如教学《长城》一课,除了在导入新课时讲解长城修筑的时间、时代背景和美丽的传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讲述一些有关发生在长城上的动人故事。如古代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传说;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英勇抗敌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等。这样就更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兴趣教学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学生因材施教

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进行兴趣教学。如低年级的学生就不能对抽象性、概括性强的问题进行传道,而是要用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实物、模型、图片,采用多媒体进行观察、对比。如学生没见过飞机、火箭、海轮等,我们就不能采用概念性的讲解,而是以模型、图片或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这样既减少了费时费力的讲解,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该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

不能一味为了兴趣,而脱离了与本堂课相关的教学内容,那样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如教学寓言《揠苗助长》一文时,教育学生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而如果此时教授一些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等的内容,就与所学内容背道而驰。因此,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务必要做到所列举的事例与课堂内容相关。

五、在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两个游戏活动

教师应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活跃起来,并轻松愉快地学习。因为在40分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很容易产生疲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会因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学习和标准的坐立姿势使他们的大脑疲惫,身体疲劳,思想就会分心,就不能再标准地坐在凳子上听老师的讲解,从而身体开始扭动、讲小话、大脑不集中。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在课堂上能聚精会神听讲,并能接受所学内容的时间至多20分钟。这时就需要教师调节一下课堂节奏,让学生轻松一下。如搞一两个游戏或拍手唱一两支歌,或分组进行某项活动等。

六、学习结束时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课余时间去探究知识

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为巩固学生学习效果,增强探究兴趣,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可以像讲评书、看章回体小说一样,在一段或一回之处,为吊听者、读者的味口,设置悬念“欲知后事如何,请听(读)下回分解”。让听(读)者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地去探求下一节(回)的故事情节。那么,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同样可以采用、仿效这种方式。如讲到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等的诗,现代作家鲁迅、郭沫若等的作品时,教师可以背诵几首李白、杜甫等的诗,朗诵几篇鲁迅、郭沫若等的优秀佳作,并传授其中的精妙之处与佳作之美,让人心旷神怡,陶冶其间,获得美的享受。这样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导学生课后去大量阅读,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应不拘一格,方法多种,形式多样。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求新,不断丰富自己,积累经验,取长补短,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孙广华,邰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兴趣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20.

[2]刘玉梅.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感悟[J].新课程(中),2016(9):18.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课堂教学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