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奥尔夫乐器“奏”响音乐课堂最美的音

2018-07-16王谦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

王谦

摘 要:由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建的“奥尔夫教学法”以“原本性音乐”为主轴,提出了追求朴实性、主张整体性、注重实践性、提倡普及性、强调创造性、坚持开放性这六大理念,并独创了声势活动和一整套以打击乐器为主、操作简易的奥尔夫乐器。这种内蕴丰富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受到了世界各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也逐步对我国音乐课程改革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奥尔夫乐器;音乐教学法;教学方式

一、奥尔夫乐器在音乐课堂中的必要性

歌曲教学是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主体教学部分,在我们的音乐课程中,占比重最大的曲目即是歌唱曲目,通过直观的歌词、流动的旋律线、不同的速度,都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感受到音乐,欣赏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其他因素的出现,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反而成为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授之以鱼”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学到老师给的,长此以往,没有了自己的羽毛,学生又如何飞翔,何谈飞得更高更远?

在众多的欣赏曲目中,乐曲欣赏由于其只有旋律没有歌词的局限性成为欣赏曲目中的老大难,其一,由于其表现形式的单一,只有旋律,没有歌词吟唱,大多数曲目在旋律难度上会有相对的提升,比如节奏、音程等方面。其二,欣赏者的欣赏水平不一,尤其是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看似认真地坐在那里欣赏,其实内心早已飞到教室外面不知所踪了。

例如在苏少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老虎磨牙》作为乐曲欣赏出现,这是一首鼓乐曲目,在初次聆听时,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还饶有兴趣,半分钟后,便会发现鼓点的局限性,已经不能再将其带入到音乐带来的环境中,学生接受到的大多数都是“怎么还不结束?”“好无聊呀!”之类的感受,只有极个别有课外音乐基础的学生可能会通过不同的速度,鼓的不同发声方法来体验感受乐曲,但对于整节课整个班级来说,收效甚微。

针对曲目的局限性,我把鼓带进课堂,先让学生自己體验、感受,每次只能发出一下声音,一来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二来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如何让鼓发出更多的声音,在此基础上,我再进行节奏的基础教学,在这一基础上再去欣赏,学生就会有所听、有所赏,感受音乐的神奇与魅力,这样的课堂应该才是孩子们所期盼的音乐课堂。

二、“四步练习”,灵活运用奥尔夫乐器

在我们的音乐课程中,会出现很多种打击乐器,低年段作为启蒙教育的关键阶段,让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并能够独立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一看、二听、三练、四奏。

一看,观察乐器特点

“看”是在不了解这件乐器的前提下,通过肉眼观察,辨识特点,通过最直接的方法认识乐器,记住乐器。比如在认识三角铁时,我请学生观察乐器本身:“说一说你看到的乐器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告诉我:“三角形!”有一个小棒子,应该是用棒子敲它!于是我向学生们介绍这件特别的乐器:三角铁。

二听,培养聆听习惯

“听”是指培养聆听的习惯。打击乐器的种类丰富,音色各异,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敏锐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习惯。但在听的过程中,利用好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教师每到认识一种新的乐器的时候,往往在观察乐器外形之后,通过听声音问学生:“声音你听过吗,有什么特点,像什么?”往往在这时,学生都能完全安静的去聆听和辨别,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平常,却在我们的课堂上十分受用,学生既能快乐的学习,又能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三练,磨炼身心意志

“练”是培养学习的耐心。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这一点在低年段的孩子身上尤为突出,仅仅用眼看耳听是远远不够的,让他们参与进来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节,想要达到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练习,只有在参与体验中得到参与感带来的成就感,才能形成持久的对音乐学习的追求,在眼看耳听之后,自己动手,看能不能不用教师指导也能正确使用乐器,发出声响,再通过教师示范,掌握正确的方法去演奏,更有成就感。

四奏,体验感受音乐

“奏”是养成自我欣赏的习惯。在课堂中,不管是个别展示还是全班齐奏或是分声部演奏,都是学生自己掌握技能的一种体现,这样的感受不仅让学生真正的融入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艰难和成果带来的成就感也从开始的参与变成一种对音乐的享受,这也是我们课堂最终所追求的。

三、“双管齐下”,创新奥尔夫乐器新篇章

新课标把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高度,打击乐器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也有它独特的优势。

(一)演奏方法的创新

正确地掌握乐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独立演奏是我们课堂中所追求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正确的演奏基础之上,让学生自己探究不同的演奏方法,比如碰铃:捏住绳子两头碰一下可以发出清脆却温和的声音;握住碰铃两边直接像钹一样发出声音可以发出不一样的声音等。

(二)自制乐器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或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或直接演奏,如:将米粒倒进空瓶子,模仿沙锤的声音;敲击音乐教室空空的木质凳子模仿鼓的声音;利用竹片做成相伴等,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成果展示并且丰富自己所学的曲目,不仅兴趣浓厚,学得开心,还增加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自信,培养了创新意识。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创新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在生理学中的优化组合
工作记忆与教学方式在英语关系从句习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