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课堂实践探究

2018-07-16赵丽颖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赵丽颖

摘 要:古诗是语言文字的浓缩,古诗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作文能力、语言能力的重要媒介。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围绕“读”“解”“思”等层面对如何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古诗教学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也是古人留给当代少年儿童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古诗,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帮助他们巩固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古诗教学无非是“读”与“解”,教师将古诗含义讲授给学生,继而让学生将古诗背诵下来。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病在于,其不能挖掘出古诗真正的教育价值,而学生也很难通过学习古诗来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利用多种资源,通过多种手段,深挖古诗中蕴含的文化元素,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使古诗教学成为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渠道。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一、古诗教学之“读”

阅读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切入点,与其他文体的课文不同,在教学古诗时,教师需让学生不仅读课文的文本,更要读它的韵律,以及韵律中包含的美感。通过运用符合古诗文体特征的阅读方法,来加大对古诗课文的理解,从而为学习古诗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泊船瓜洲》一课教学为例,在课堂开篇,笔者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随即让学生阅读课文,阅读完毕后笔者给予点评,进而进行阅读指导。

1.阅读时语气的停顿:

京口(停)瓜洲(停)一水间,钟山(停)只隔(停)数重山。

春风(停)又绿(停)江南岸,明月(停)何时(停)照我还。

2.阅读时语调的变化:

京(悠长)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悠长)数重山。

春风(悠长)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悠长)照我还。

3.阅读时需加重语气而突出情感的字句:

“一”“隔”“绿”“何时”。

4.阅读时突出这首诗韵律的字:

“间”“山”“岸”“还”。

阅读指导后,让学生根据笔者的指导再次阅读课文,如此,则使学生读出了这首诗的情感与韵律,掌握了古诗阅读的方法与特点。

二、古诗教学之“解”

释义是学习古诗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是诗人的用字、用词以及由字词营造出的意境和韵味,由此体验汉字的运用特点及诗人的创作手法。在课堂教学中,进入到释义诗句这一环节,教师需运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用已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完成释义的过程,从而加大对诗句的理解与体验,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独坐敬亭山》一课教学为例。在课堂开篇,笔者首先播放了一段以古筝乐为背景、关于安徽敬亭山景色的短视频,以此来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其次让学生阅读一遍课文,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的印象,以及诗的主要内容;最后进入释义诗句这一环节。

笔者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这首诗的含义解释出来,继而对他们的释义进行点评,随即进行释义引导:

1.“尽”和“闲”在诗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2.“相看两不厌”这一句中,“两”指的是什么?

3.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含义上有哪些差别?

4.这首诗整体上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

在问题的指引下,笔者让学生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对问题进行探究,进而得出答案。严格来说,这首诗的主旨不在于写景,重点在于表现诗人内心的精神世界,作者以“众鸟尽”“白云闲”来衬托自己清静无为的内心境界,以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赋予了这首诗生命灵感。在释义过程中,虽然笔者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需要有明确的探究方向和内容,因此笔者以画龙点睛式的问题,为他们点明了释义诗句的切入点,由此,则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古诗教学之“思”

严格来说,现今流传的每一首古诗都是千锤百炼之作,都有着极高的艺术境界和思想内涵。因此,在“读”“解”的基础上,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一首诗进行整体性的思考,揭示诗中隐含的深意,籍此掌握我国“诗文化”的真正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如,在教学《题西林壁》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从字面上了解这首诗的含义,继而从诗中提出了一组关键词:(1)横看;(2)侧看;(3)远近;(4)高低;(5)真面目;(6)此山中;让学生围绕这一组关键词展开探究和思考。与此同时,笔者还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实验:按照诗中作者运用的方法,来观察教室,最后说一说教室的具体形状。思考过后展开讨论,主题为:庐山与教室都属于静物,本质上它们只有一种形态,但为什么从不同角度观看时它们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当学生已掌握了这首诗中隐含的哲理,笔者以问题总结课堂:你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缺点吗?是否能将它们全部列举出来?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真正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如此,通过这样的引导方法,不仅使学生通过这首诗学到了知识,更掌握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懂得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了古诗的教育价值,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诗是一种文学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因此,以古诗教学为载体,深挖古诗中蕴含的教育元素,將它们全部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而逐渐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谷春燕.古诗新韵: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教育(文摘版),2017,12(4):230.

[2]黄雯.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评价剖析[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7):43-44.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