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加强问题引导

2018-07-16张明雪

读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摘 要:问题引导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注意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预设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人本教育。

關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本文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一研究。

一、 何为问题引导教学

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始终以这一条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就是问题导学法。既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讨论问题,最后老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有针对性的、准确的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所以,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创造性的而教学方法;也是,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纽带来组织叫学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构建创新素质。

二、 问题引导教学的意义

(一) 打破传统的教学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硬式的灌输,以考试结果为最终目标。并没有顾虑到学生的兴趣喜恶,也没有将注意力转移到学生身上。再加上数学本身便是一个逻辑思维较强,较为抽象的一门学科,较为枯燥乏味。马克思说过: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主观性便是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揭示人由受动变为主动、能动的特征。所以问题导学法所具有的创设性问题情境,有益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的效用可以更好地、更有实际效果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大量的实践证明“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导学法就间接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二) 符合教学手段的创新要求

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教学手段改革,是需要创新的、不同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的形式单一性。只有有了疑问,才会让人有寻求答案的欲望。若是冒气蒸汽的水壶没有引起瓦特的疑惑也就不会有他接下来的思考蒸汽机也就不会被发明。这也说明了问题在思维上的引导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同时这种问题导学法在促进数学学习的同时,也适应时代发展和创新的要求,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 问题引导教学的策略

(一) 高效性、有计划的提问

在教学当中,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是对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并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才会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好的接受教学知识,更好的思考和学习。课堂教学便是要求老师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得出最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将课堂提问列入可以躺数学教学中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实际需要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以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突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还要灵活掌握其难易程度。如,在进行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乘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的例题: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现在要将它的长缩短3米,宽伸长4米,然后它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以按照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提问,如何得到改变后的面积呢?就是需要算出改变之后的长和宽,那么就会引导出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乘法的计算,最后将计算的公式和结果再带到实际问题中,学生就可以充分地理解这样的计算方式了。

(二) 注意个体差异

教师启发思维应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启发思维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必须因人而异。教师启发思维的这种个别追求,正是使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紧密结合,增强其针对性的关键措施。另外,教师启发思维还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学生才会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成就感才会增强。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问题。例如在一堂“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用10米长的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风筝架ABCD,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当宽AD长为多少时,长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这时老师便要由浅入深,去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深入,第一,可以问用一根10米长的木条制作长方形风筝架有几种方法;第二,在这几种制作方法的过程中,他们的长宽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三,面积最大时是什么时候;第四,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AD,设宽AD=x,则AB等于多少;第五,当x等于多少时,风筝架是一个正方形;第六,当宽AD长为多少时,风筝架面积为4平方米。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又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当他们在考场上遇到问题时,也就会不自觉地使用这种问题拆分法,将问题由难化易。

(三) 体现民主性

树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就是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通过民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质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提出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而解决问题的任务则主要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这样,教师就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合作探究的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解放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通过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来获取知识。经过这一变化,教师从繁重的讲授知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则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必须积极地去思考、讨论,否则,就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点评”四个环节,让学生各有所谈、各有所识,互相启发,共同寻找答案,领会知识本身的意义。

四、 总结

本文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呀那就讨论,致力于提高初中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和成绩,所以,问题导学法与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不仅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

[2]丁建军.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导报,2015(12).

[3]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教学论坛,2016(20).

作者简介:

张明雪,贵州省贵阳市,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市第八中学贵阳分校。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