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乡差异的乡村小学生科学前概念转换策略研究

2018-07-16殷霙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概念图科学素养概念

殷霙

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科学观念与运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

我们的科学教育如何落到实处呢?落脚点是什么?科学教育应该是基于科学概念的教学,它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是学生有效认知世界的一个途径。它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我们的教材也是基于大概念而编写的。

在科学概念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前概念。学生在进行科学学习之前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也获得了一些知识,这些知识经验都是学生学习新科学知识的基础。

在本人的《城乡小学生科学前概念差异比较研究》中发现,由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教育学习观念的不同导致城乡学生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差异。

乡村学生的科学素养普遍低于城市学生。他们平时的科学课外阅读量比较少,有的几乎为零。本人在乡村小学任教,在课堂上统计过学生家里有关科学书籍的量,发现拥有科学书籍的学生比较少。有时我会留出科学阅读的时间给学生,并要求自带书籍。结果一个班级只有十几个学生会带来,而其中很多书都是从学校的阅览室借的。乡村学生的家长对科学教育不是特别关注,一般家长不会带他们去科技馆等地方参观,小学生仅有的社会科普教育也是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中获得的。所以科学课堂是提高乡村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而我们的落脚点在科学概念的教学,我们在科学课堂上可以采取哪些策略来转变乡村学生的前概念建构科学概念呢?

一、探测学生前概念水平找准教学切入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设计教学。城乡学生虽然年龄相同,用相同的教科书,但是他们的前概念水平是有差异的。我们要认识到他们的差异性,在教学中要针对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对策,在教学内容的难易上也要有所选择。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冷和热”单元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的科学概念是:什么是温度。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解天气的时候就应该掌握天气的冷热程度是用温度来表示的。但是学生的教学前概念是顽固的、具有反复性,并且四年级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还不够强,加上他们还是习惯凭感官来认识事物,所以教学切入点就是让学生感知冷热程度,并通过实验发现人的感觉有时候是不准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只有在学生的感知发生冲突时,他们才会改变自己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转变学生的这一前概念还是比较难的,学生还是喜欢用冷热来说。在《热传递》一课中热的传递方向教学时,学生喜欢说从热的地方传到冷的地方。这时我会追问学生什么叫热,并写出一些温度,比如10℃和0℃,20℃和10℃来提问学生哪个是热哪个是冷,通过回答,学生会发现矛盾之处,10℃在第一种情况他们说是热,在第二种情况他们说是冷,一个温度怎么一会热一会冷呢?这时学生就會意识到温度是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热的传递是由温度高的传向温度低的。

二、提供可视化操作应对空白前概念

通过我之前的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发现学生在某些科学概念方面是没有认识的。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可以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给他们提供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事物。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可视化的操作来增加新的前概念。城市学生见识多,有些情境可能不用老师创设他们已经能够想出,而乡村学生则不同。例如,学生对于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情况是不清楚的,但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可视化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持续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他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恒温的过程,温度一直都是0℃。通过自己动手直观感知的经验可以成为学生很好的科学前概念。

三、营造活跃、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氛围

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和学生生活有关的一些刺激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活跃、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氛围也要适应乡村学生的生活环境。例如,在学习《加热和冷却》一课,加热会改变物体的形态,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画糖画”,糖画每个孩子都喜欢又好吃又好玩,糖画是怎么画成的,其实就是利用的糖块受热融化成液体遇冷凝结成固体这个原理做的。在导入阶段用画糖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通过直观感受学习科学知识。再如在学习《土壤》时可以直接把学生带进田野,亲近土壤。

四、搭建支架,暴露冲突前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搭建接近学生前概念的“支架”,让学生在一定的理解基础上暴露出前概念的不足,引发认知冲突。然后再重建科学概念。例如,散热性能学生的前概念认知是不对的,他们会由白色不易吸热迁移到白色易散热。这时给学生提供冰箱背后散热板的图片,抛出问题:为什么散热板是黑色的而不是白色的?这时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认知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再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继续探究,最后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

五、利用概念图建构科学概念

在教学前,通过让学生绘制的概念图深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使学生的前概念客观地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清楚学生的前概念,并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原概念的错误所在,依据学生原有的概念图找出教学的着眼点,帮助学生重建概念图。另外在教学后,我们还可以用概念图来了解学生的概念建构情况。

参考文献:

[1]梁芬.挖掘农村潜在资源 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J].名师在线,2017(12).

[2]陆黎峰.基于儿童“前概念”下科学概念形成的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3(11).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概念图科学素养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幾樣概念店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概念图教学功能初探
概念图构建中概念关系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