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预习策略的研究

2018-07-16安晓姣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预习小学语文策略

安晓姣

摘 要:新课标中倡导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还有一个与它同样举足轻重的途径,那就是课前的预习。课前预习了的学生,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及时去查资料解决,如果还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听课效率。可见,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所以这一习惯应重视、培养和推广。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教师给了他们一把解锁的“钥匙”,提供一个合适的“开锁”机会,他们完全可以独立完成预习任务。这把“钥匙”就是预习的要求,而且不能一味笼统地要求“预习课文”而缺乏细致的指导,笔者的做法是将预习过程称为“预习五部曲”。

一、导读

每个专题之前有“单元导读”。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通过预习,认真阅读“单元导读”,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其反复阅读“单元导读”,以便加深理解。

比如,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专题“走进大自然”,在教学前,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导读,明确单元训练重点是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是怎样展开想象和联想的?提示了本课的训练重点是“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我就要求学生围绕导读的提示开展预习。

二、字词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归纳或查字典的方式对字词进行归纳总结。

1.易错音

易错音即生活中容易读错的字音包括平翘舌和一些方言。例如,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西风胡杨》一课中的“摧肝裂胆”中的“摧”字是平舌音,“祈求”中的“祈”应读成二声。再如四年级下册中《巴斯德征服狂犬病》一课中的“疫(yì)苗”在一些方言中容易读成“疫(yù)”等。这一环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2.多音字

在语文S版的教材中每课的多音字都会用“[]”标出。在预习多音字时重点要懂得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音,而不是形式上的组一两个词。例如,“处”字在表示地点时就读成四声:到处、教导处等。在表示动作时就读成三声:处理、处罚等。

3.易错字

易错字即生活中容易写错的字。例如,五年级上册《小麻雀》一课中的生字:“鼠”“蹲”等。“鼠”字笔画比较多,“蹲”字不要忘记里面还有个横。

4.联想记忆

在这一环节是字词学习的一个升华,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生字。例如,五年级上册《海上日出》一课中的“辨”字。那么由“辨”字就可以联想到一组形近字:“辨”“辩”“辫”;由“纵”字联想到一个成语“纵横交错”等。这不仅丰富了孩子字词的学习,还锻炼了孩子整合知识的能力。

三、句段

1.摘抄

把课文中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注明理由或者描写的类别。语文的学习重在知识的积累,首先积累好词是丰富自己写作的重要途径,小学课文所选的都是永恒和时代的典范文本,里面的好词好句更耐人回味,也是小学生写作的源泉。因此,摘抄,诵读并将它内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2.做批注

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品读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字、詞、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读到能发人深省的句段,读到能触动人心的部分,读到《老人与海鸥》中海鸥围绕在老人的遗像前久久不肯离去的场景时,我们内心也会有一些共鸣,也有一些想与作者沟通的愿望,那就把这些独特的感受写在文章的旁边吧。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探索能力会逐步提高。

四、篇章

梳理课文的脉络,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已有一定积累,读了课文后需要进行一些自主的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课文想讲诉一个什么道理?赞扬什么?批评什么?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拓展类推。

拓展类推是指收集与本课中心相似的文章,进行类比。例如,本课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搜集,找出异同,提高写作能力以及对文章的驾驭理解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些课文出自于大家之手,预习时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料,网络工具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了解。这可以比较好地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

五、整理

这是最后一个环节,是针对以上步骤在预习笔记上整理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孩子思维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整理时要求孩子将预习的知识以各种图形分支的形式体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孩子对语文知识的梳理归纳能力,激发孩子的预习兴趣,全面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对于提高听课的效率、培养自学的能力、养成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都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应在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把预习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指导好学生的预习,使预习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我们就要将这件事情长久地坚持下去,相信有了长久的训练,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总之,我相信,我们播种下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预习的习惯,就会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徐涛.浅谈语文预习的内容与方法[J].学苑教育,2012(22).

[2]陈丹丹.在预习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新课程导学,2011(27).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预习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