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交往 收获快乐

2018-07-16牛银平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小学生策略

牛银平

摘 要: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社会参与”这一基本内涵做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一步,也是优化小学生人际关系,促进合作学习,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健康身心的学习基础。结合教育实践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会交往,收获快乐,推动和谐人际交往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人际交往;策略

人际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之一,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否往往会对人的个性及认知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儿童人际关系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同伴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师生关系所构成的社会交往体系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际交往的指导

人类适应群居生活已久,合作和交往都是社会适应的基础,因此无论是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的过程还是为以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做准备,在学科教学中我们都必须要给小学生开展人际交往的基础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很好的群体交流合作方式,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很好的发挥,而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小学生的分工协作技能,学生的学习能力、领导能力、统筹规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教师通过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各自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度,还可以给学生更为自由的学习空间。这样就可以让对教师有惧怕心理的很多学生可以不再做学习看客,这种由“看客”成为“主角”的心理过程,就是一种参与交往的体现。这种小组讨论,对学生情感的交流、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组内讨论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组际竞争,小组内每个成员,为了本小组荣誉,必须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活动中,交往的心理不断成熟、交往的能力不断提高。

二、以活动为载体,训练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交际最直接的方式是“語言”,因此,过语言关是进行交际的首要条件,而活动则是进行言语交流的重要载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班队会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如:《体验快乐学会合作》《当我们发生了矛盾》《推己及人快乐交往》等这些根据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要设定的活动对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指导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际交往能力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而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把课堂里所学的加以练习和运用。如“红领巾跳蚤市场”实践活动中有叫卖的、有购买的,场面相当火热,许多学生和老师通过购买和交换的方式,得到了自己喜欢的图书或学习用品。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学生与同伴、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锻炼了学生的社交技能。此外,学校每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全校学生去参观城市规划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怎样克制自己的欲望,以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遵守规则,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从而使自己很好地融入集体。

三、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团体辅导

人际关系辅导是小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它能解决大多数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心理辅导课中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注意对学生出现的特殊交往问题进行矫治。针对具有个性交往问题的孩子,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在广泛收集学生的资料和分析问题性质、成因的基础上拟定辅导方案,进行个别辅导。如个别被群体排斥的学生,他们难免沉默、孤僻、攻击力强。究其原因或许因为自卑,或许因为孤僻,或许因为“唯我独尊”无法适应群体生活。对于这种学生,首先要从正面和侧面深入了解该生被排斥的原因。其次走近孩子,找到他的闪光点让同学欣赏他,乐意与他交往。

在个别辅导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就进行这一部分学生的团体咨询。在团体辅导中教师往往营造出一种平等的氛围,通过情境体验法、角色扮演法等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积极交往。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作为班主任如何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呢?一方面,可以在开家长会的时候给家长们讲解关于人际交往的知识,同时复印一些相关的资料发给家长,帮助他们了解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目的、重要性及方法等。除了开家长会外还可在班级qq群或博客上发布小学生人际交往专题的文章,比如:如何赞美别人、认真倾听、在生活中如何与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等。家长在阅读后会积极参与讨论,并谈论自己的感想,他们在积极沟通中增长了见识,领会了交往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由家长现身说法分享成功做法,给其他家长以具体指导。还可让家长结合自身体验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参与有关问题的讨论,使他们通过讨论,在与教师及其他家长的交流中更新观念,提高培养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

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科研,2007(7):41.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小学生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