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在交往中感受快乐

2018-07-16潘园珍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学会孩子

潘园珍

摘 要:人际交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使孩子体验到友谊带来的身心愉悦,还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力、情商的发展,体验快乐。影响孩子人际交往的三個主要因素:爱告状、和同学的关系相处不好、友情变化。

关键词:孩子;学会;人际交往

荀子曾说:“人之初也,不能无群。”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有与人交往的要求,是一种本能的需求。人际交往对孩子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使孩子体验到友谊带来的身心愉悦,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力、情商的发展,体验快乐。

当孩子离开父母走进幼儿园,他们就面临着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要学会在集体中生活。但父母给予更多的是自理能力的指导和物质方面的满足,要么就是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上想问题,结果是给孩子的成长帮了倒忙。孩子上学后,大部分家长都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在学校的五六个小时除了学习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交流和相处。下课后和谁玩?文具没带和谁借?好朋友今天怎么不理我了?他怎么给老师打小报告……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困扰着我们的孩子。根据调查,孩子46.2%的压力来自学习,38.9%的压力来自同学之间的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孩子感受到的交往压力不比学习压力低。这或许是家长和老师没有想到的。

同伴之间的交往是孩子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伙伴关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学会合作、懂得宽容、与人分享。

一、不做“小警犬”

不少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5~8岁的孩子特别爱告状,尤其是刚上学的孩子,所以有的孩子就有了“小警犬”这样的外号。其实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对别人的缺点比较敏感,喜欢挑剔别人是很多孩子的共同特点,只是表现的程度有所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第一,谁也不能违反规则,老师的要求必须做到。

和幼儿园比起来,小学的要求更严格一些。刚入学的孩子正处于了解规则、学会遵守规则的适应期。他们还不能像大人一样灵活、全面地看待问题,于是规则就成了一件很绝对的事。哪怕是很小的违背,也是不行的。也就是说,和大人比起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眼里容不下沙子”的。

第二,错事更容易引起注意。

做对的事情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容易被忽视。而不经常发生的错事,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三,挑别人的错对自己有好处。

有的孩子指出别人的错,就是希望得到表扬,证明自己是个好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告状不分时间场合。还有的孩子为了逃避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就会赶紧找其他孩子的错,转移成人的注意力。

找到了原因,这时就要求我们正确引导,既要让孩子知道对与错,又要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别人。首先,对周围的人和事做正面评价。家长让孩子学习发现他人的优点,自己首先也要宽容大度,不在孩子面前做负面评价。其次,不要过分苛责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成长。最后,要教会孩子通过具体的事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赞美,学会夸奖。

二、学习和同学处理好关系

告诉孩子,玩游戏时,同学之间磕磕碰碰都是难免的,同学之间要宽容;如果是自己的错就要及时道歉。对于比较淘气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要求他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尊重伙伴。另外,对这样的孩子,家长更应该鼓励他多和不同类型的小朋友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各种不同的交往方式。比较内向和弱小的孩子更需要家校沟通,给予孩子及时有效的帮助。哪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受委屈,教给孩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才是保护孩子的关键。

三、孩子之间的友谊很重要

许多家长和老师觉得孩子之间没什么大不了的事,都是今天好,明天臭,后天又好。其实不然,孩子的情感世界里没有小事。需要我们用心倾听,在理解孩子的感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反应过度。有些家长爱子心切,容易把问题严重化、扩大化,甚至激发大人之间的矛盾。德国埃·奥·卜劳恩著名漫画《父与子》里有这么一幅:两个孩子玩耍时打了起来,他们的爸爸先是互相指责,后来也动手打了起来,而这时孩子们早就和好了,又一起快乐地玩了起来。这幅漫画是在提示我们,孩子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他们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学习交往与适应,大人的过度干扰反而会使事情变得更复杂、更严重。因此,孩子们的“小事”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化解吧!其实,小朋友之间出现一些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之所以出现大动干戈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孩子们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就是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当发生矛盾时,可以直接向朋友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你不和我玩了,我很难过。”

参考文献:

[1]李红延.走对小学的每一步[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2]孙晶.心理班会课是这样设计的:24堂成长课的奇迹(小学低段篇)(小学中段篇)(小学高段篇)[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高永金,张瑜.中小学积极心理辅导活动课程[M].科学出版社,2016.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学会孩子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