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传统文化 凸显办学特色

2018-07-16罗昶元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道德素养弟子规传统文化

罗昶元

摘 要:近些年,传统文化重新受到推崇,很多学校选择《弟子规》进行教授。《弟子规》全文短小精悍、思想丰富,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弟子规》;道德素养

我校于2011年10月申报“《弟子规》——在家校教育中对孩子德行素养影响”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以来,在专家指导下、经过全体老师和学生共同诵读、践行与探索,此项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经专家评审,我校在2012年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实验研究》总课题组主办的“2012年优秀子课题”评选活动中,获优秀子课题优秀单位一等奖,2013年获优秀实验基地学校称号。2013年3月29日《福建闽北日报》第四版《教育 成才》专栏上报道了题为“德育辟蹊径 古韵传新声——南师二附小开展《弟子规》德育课题研究见成效”的文章,我校在学生中践行弟子规素养教育得到社会的好评。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提高实效性,探索教育机制。具体采用了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具体另见附件一:《弟子规》实施方案。)

二、实施过程的时间安排

根据课题特点及校情、学情的需要,我们对德育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了合理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其发展轨迹为:启动、探索期——反思;完善期——成熟;总结期——成果鉴定与推广期。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9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2)组建子课题研究组,申报国家课题;(3)根据总课题组的实施指南,组织课题组教师制定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完善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2月)

(1)根据课题组制定的可行性研究方案,展开文明礼仪教育研究;(2)课题组定期组织研讨活动,分享阶段性实验研究成果;(3)召开亲师研讨会,展示阶段性教育成果;(4)汇总阶段性的实验研究情况,调整实验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2)课题成果汇报、验收;(3)推广运用部分课题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辐射德育成果喜人

(一)转变教师和家长对经典、礼仪教育观念

我们采取岗位学习与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弟子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弟子规》经义的理解,我们依托社区学院、明德学堂等社会力量利用双休日对教师进行《弟子规》知识系统培训;同时,学校还创造条件,争取让教师多走出去,观摩先进校的优质课、聆听专家报告、参与其他单位的培训。新学期伊始对新教师和新生家长进行礼仪培训和讲座,积极营造学习经典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学校礼仪文化建设

以《弟子规》内容布置教室、走廊、宣传墙栏,营造良好学习《弟子规》的氛围,包括礼仪知识文化廊、传统美德文化廊、节日礼仪文化廊,我们把经典《弟子规》内容和《论语》部分名句布置上墙,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营造学习的氛围。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对学生进行直观生动的宣传教育。

(三)以活动落实德行素养教育

通过校园礼仪我先行、家庭礼仪我示范、社会礼仪我实践、教师礼仪我监督、节日礼仪我传承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会自尊自爱、健康向上,认识到知礼、学礼、懂礼、守礼、用礼的重要性,并能自觉以礼仪文明的态度面对人生。这种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行使学校礼仪校本课程得以有序、深入开展。学校还利用各种活动,如每周的升旗仪式、“六一”活动、诵读、书法、演讲等比赛活动,践行《弟子规》、汇报《弟子规》学习成果;在红领巾广播站中设立《弟子规》专栏,内容有弟子規音乐、经典音乐广播、弟子规践行心得等。

(四)德行素养教育融入课堂

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我的小手画一画”,用五彩的笔描绘文明礼仪场景;通过“我的小嘴说一说”,用充满童真的语言书写对礼仪知识的认识。中、高年级学生通过“我写我知道”“我写我感受”“我谈我收获”等形式真实生动地写出了对礼仪知识的了解、感悟和收获。生活化的研发方式,使师生双主,互动研发,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体会文明礼仪的真正含义。

(五)德行素养教育融入生活

在校,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更团结友爱了,校园里的打闹现象少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讲粗话脏话的明显少了,学生之间能亲切的问候,见到学校老师能鞠躬行礼,见到校外领导、友人也能问好行礼,这些比起以前都有较大改观。

在家,孩子听话了,老人家说什么也少顶嘴了;对家长有礼貌了,放学回家时,会给家长问好了;存孝心了,有时会帮助妈妈洗脚、给大人捶背揉肩、做家务了;回到家能自觉做作业,做个乖孩子了。

总之,我们不断完善与创新,做到了校内与校外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以课堂为主阵地,有效向班级活动、校级活动拓展延伸,实现了文明礼仪教育环境的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宋彦铮.从《弟子规》的历史考察看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J].焦作大学学报,2011(3).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道德素养弟子规传统文化
大学生“媒体素养”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调查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