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8-07-16梁婉玲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

梁婉玲

摘 要: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每个人都有本难念的经。家长要求他们的子女在校是个听话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品德行为良好的“三好”学生,把学校教育当成是学生一生学习的地方,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农村,家长把孩子带到学校就如同把孩子的教育交给了学校,每学期就等待收成——学生的成绩单。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再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只是听话的“乖孩子”,只是会解题的“机器人”,而是需要有独立个性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激发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让学生在现代社会得到发展。

关键词:投其所好;灵活多变;以人为本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一事物或某一学科感兴趣,他会努力去学习,会使大脑产生兴奋优势。这样,他会主动把注意力集中到该事物或学科上来,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倾注其间,精神在不经意间高度集中起来,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更显重要。因为低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控能力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因此,有意注意的时间极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潜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把“有意注意”变为“无意注意”,那么,教师的教学已成功了一大半,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围绕这一永恒的话题谈谈自己在教学生涯中的点滴体会。

一、努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们常说:学生喜爱哪位老师,就喜欢哪位老师所任教的学科,这句话千真万确。喜欢一位老师,则会对老师表现出尊重、关注的情绪,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所传授的知识,他自然愿意接受,专心聆听,并会付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当然高。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自身素质良好,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技能,对教学工作有极大的热忱,热爱学生,不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用自己的思想行为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对学生在学习及其他活动等方面的指导、评价要公平、公正,千万不能让学生感觉老师“偏心”,以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另外,教师应注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展开教与学,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愿与教师坦诚分享、讨论学习、生活的问题。教师应心存童心,减少代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

二、创造条件,“投其所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比较好动、贪玩、喜新厌旧、自控能力差,喜欢游戏式的教学,教师若能“投其所好”,则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玩中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师应采用有针对性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1.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數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但并不枯燥乏味,教师如能用生动的语言、图片、实物及生动的故事情节合理安排,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常识与新知联想,轻易地记住了所学,同时赋予数学内容一定的感情色彩,学生感觉很有趣。

2.合理运用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思维概括能力不强,但是他们多动、有好奇心,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有兴趣,在教学中,直观教具、操作学具、多媒体等手段正迎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口味”。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用闹钟铃声导入,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接着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物钟作为教具,而学生也用实物钟进行操作,在“认识了时间”的同时,也训练了动手操作的能力,更体会到数学原来与生活如此接近,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我要学好数学”的情愫。又如,在教学“求相差”的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先摆出8个正方形,然后在下一行摆5个三角形,提醒学生摆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对着一个,教师问:“谁多谁少?”学生答:“正方形多。”“正方形可分成几部分?”学生答:“两部分。”“哪两部分?”“一部分是与三角形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三角形多的部分。”最后,老师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把正方形分成两部分,通过以上边操作边问答的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很容易理解求正方形比三角形多几个,只要从正方形的个数里去掉与三角形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了。在数学教学中多用“课件”进行教学,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视觉神经,使大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无论学什么都会轻松高效了。

三、多鼓励、少批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激励,即激发、鼓励,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来分析,教师的激励是外因,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批改作业方面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一些诸如“掌声、小红旗、笑脸、智慧星”等外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一定会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赞赏而频频高举自己的小手,并由此爱上了思考,渐渐地,他们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取得最佳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余秀丽.“小红花、掌声”一路走好[J].小学数学教师,2005(5).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当前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