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探讨

2018-07-16陈捷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培养分析操作能力小学数学

陈捷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出现,教育部门更改了对小学生的培养目标,过去的培养目标过分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现今经过改革后的培养目标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基于此,广大教师纷纷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优化教学手段,帮助小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的方法不合理,所以效果甚微。因此,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措施,旨在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操作能力;培养分析

当今的小学生与传统小学生不同,他们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意识,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其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操作能力,但是由于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仍旧使用传统古板的教学手段,墨守成规,不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一、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于教育行业的高度关注,多数教学机构都引进了新型的教学设备,诸如多媒体、投影仪以及电视机等。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其持有错误观念,认为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并不经常使用,甚至根本不借助其进行课程讲解。但是,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所以,教师应该摆正观念,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1]。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几何模型时,便可以提前使用电子技术构建简单模型,当学生了解了模型的初始形态后,教师可以运用其他技术对该模型进行拆解合并,以此帮助学生了解模型的结构。学生在直观感受下,视觉会受到冲击,进而能够对知识形成深刻记忆,便于日后学习。

二、创设情境,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受传统教学手段的影响,当今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会使用师生授受的教学模式。所谓师生授受,就是教师依据教材进行知识传授,学生坐在讲台下学习知识,记录笔记即可,甚至有部分教师因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对学生实施填鸭式教学。以上两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维持课堂秩序以及课堂进度,但是由于师生间缺少互动,所以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沉闷死板。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正处于好动的阶段,沉闷的课堂氛围会使其产生厌烦心理,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学习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优化自身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创设情境,进而活跃课堂氛围。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乘除运算时,可以一共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棵桃子树。有一天,猴子哥哥带着猴子弟弟和猴子妹妹上山摘桃子,他们摘了一天,一共摘下了8个桃子,可是他们一共有三个人呀,那么应该如何分桃子,才能保证公平呢?当教师讲完这个故事并提出问题后,可以将学生进行三人一组处理,并分给每组8张圆形卡纸,以此作为“桃子”,要求其自行分配“食物”,最后选出代表进行回答,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这种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其锻炼自身的合作能力。最后,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也能够间接地明白分享的美德[2]。

三、动手操作,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系统庞大且结构复杂的学科,即使小学数学的难度较低,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具有较强的思维性以及活跃性,并且知识较为抽象,不便于学生理解,所以,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手段,大胆改变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相关知识时,可以实现要求学生准备好若干火柴棒以及小橡皮筋。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将四根火柴棒拼成正方形的形状,然后用橡皮筋固定交点,当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拿住随意两条相互临近的边,然后上下摆动,学生会发现,该模型能够轻易发生形变。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三根火柴棒按照上述方法拼接出一个三角形,并使用同种方法摆动该模型,此时学生就会发现,三角形是不容易发生形变的。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最后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师生间的互动,也能够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兴趣,同时间接地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四、自主探索,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若想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思维能力。比如,当教师在讲解“面积与其单位”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平方厘米的概念,当学生对其产生一定印象后,教师可以使用该单位对教室内的某一物体进行测量,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随后,教师可以抛出问题:除了用平方厘米对其进行表示,还有没有更大的单位啊?此时会有学生回答“平方分米”,当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应对其进行鼓励,并抛出最后一个问题:“谁知道平方分米是怎么算出来的呀?”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自主思考、实验以及验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自身创新意识,也能帮助其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众所周知,我国现今需要的不仅是具有高学历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具有高技术的人才,而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当中接受能力最强的阶段,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培养其创新意识以及思维能力,帮助其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全面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会军.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6(17):82-83.

[2]闫海峰.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4,3(11):78-79.

編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培养分析操作能力小学数学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