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2018-07-16陈慧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倾听引导师生互动

陈慧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得到极大的改变,教育交互概念已经深入师生的内心,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互动;情境;引导;倾听

教学过程本身不是教师一言堂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场所,一定的环境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交互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程,在教学中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能让教师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很好的、有效的互动呢?结合实际经验做一些简单的分析总结。

一、构建有效情境,营造互动基础

新课改下的宽松教育环境,解放了教师,更解放了学生,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下,更加积极发挥自主学习意识。但在具体课堂上,针对小学生而言,学生注意力难以长久集中,如果教学中简单、直接地切入课堂,不仅课堂教学生硬,学生也就失去了兴趣,即使教师再鼓励学生,再滔滔不绝,学生参与性也不高,课堂也就失去了互动的基础,师生互动效果自然不高。为此,教师应该在一开始就通过构建有效的情境,让师生在情境中开展互动。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因为无法真实地弄一头大象和一条船来给学生展示,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自身智慧,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师生的真实互动。可以拿玩具象代替大象,可以拿水盆代替船,可以拿小石子代替大石头,让学生自己设计玩具版的“曹冲称象”,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为师生互动打好基础。

二、重视教师引导,推进互动发展

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了教师的地位,教师作为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不仅在掌控课堂教学过程,而且在教师互动交流中,教师通过一定的语言、动作等引导学生,推进师生互动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不成熟,学生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引导、督促。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师生交流的关键点、切入点,重点引导学生,让学生开展提问,激发思考,积极交流。

例如,在教学《荷花》这一内容时,教师一般都是通过介绍荷花这一植物切入主题,让学生明白接下来所要讲解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直观的画面展示荷花,让学生在切入课堂主题的同时了解荷花的颜色、形状等,在具体课文分析中学生就能積极参与。接下来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荷花,并与课文表述进行对比,分析如何去观察和描述一类植物,并让学生口头表达,在学生模棱两可、无法继续的时候引导学生,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同时也能让师生的互动交流更加有效。

当然,引导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教师通过鼓励的眼神、有效的肢体语言都可以引导学生去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思考。

三、学会理解倾听,激发学生互动

美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说过,所谓的“耳聪”,也就是“倾听”的意思。在教学互动交流中,教师不仅要做一名能言善辩的演讲家,同时也要做一名良好的倾听者,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放不下教师的架子,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在教学中就不可能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不仅要愿意“听”学生的心声,更要会“听”,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也能更愿意上好语文课。

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关于意大利这座闻名遐迩的城市——威尼斯,要求学生从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人口、文化、环境、特色等多方面收集资料。但是在具体课堂上我问一位学生时,这位学生平时发言很积极,这次却是一问三不知,我本来想发火,批评这位学生,但突然想到可能学生是有什么特殊情况没有查阅资料呢?后来一问才知道,他家里昨天电路有问题,停电了,无法上网,没有查阅资料。这时我让他先听别的学生发言,然后让这位学生总结,结果他总结得很完善,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选择合理方式,增加互动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发育阶段,心理和身体都不成熟,思维处于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为此,教学中只有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探索式教学方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开展小组互助交流,从而实现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这一内容时,在初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爬山虎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脚”爬山的。这时我让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分小组学习本课三、四、五自然段分别描写爬山虎的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并且要求总结发言,将自己小组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强化,也让学生能相互交流,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增加了互动效果。

总之,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启发。教师只有明确自身的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性,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王世裕.浅谈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2):136.

[2]侯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J]. 甘肃教育,2017(21):82.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倾听引导师生互动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