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有效途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8-07-16吴焕彬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有效性课堂教学

吴焕彬

摘 要:学生要有效参与学习,就必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把握有效途径,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运用教育技术装备,提高教学实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合理设计安排练习,改变低效、枯燥的学习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全面有效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本人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学习情境,培养数学兴趣

一节数学课,教师如果能创造出新奇、欢快、轻松的学习情境,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认知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领悟概念本质,从而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1.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巧设问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分析教材内容,发掘富有吸引力的数学问题导入新授。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让学生看谁算得快:63×85+37×85=,当学生还在埋头计算时,这时教师说:“老师口算就得出了8500。”学生当然不相信,认为老师是本来就知道结果,这时老师把上题的85换成括号:63×( )+37×( )=,然后说:“在括号里面你们随便说一个相同的数,老师都能立刻知道结果。”同学们为了考考老师,括号里的数填得一个比一个大,老师也能立即口算出结果。在学生好奇、疑惑时,老师借机引导:“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算的吗?老师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只要你们学会了,比老师算得更快!”这样学生都怀着期盼的心情来学习,一节课有良好的开端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2.动画演示情境,透视知识原形

动画有声有色,形象生动逼真,极具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设计一些课件,还原数学知识本质。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动画演示圆柱的组成。先从实物抽象出圆柱,再探索圆柱的组成,把圆柱的底面与侧面分解出来,还通过展开的侧面找出圆柱的高。这样通过情景设置与动画演示,加强了学生的感知认识,经过操作演示让他们很快地了解了圆柱的组成及特征,从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让学生的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应用教育装备,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技术装备是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最便捷、省时、有效的教学助手。在当今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教育技术装备也不断推陈出新,在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也普遍在教室里安装使用了,教师要懂得挖掘它的潜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巧用教育技术装备,解决重点、难点

小学生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公式的数理、空间图形的关联都难以记忆和理解。通过巧用教育技术装备,可以把空间图形的变换、公式的推导、线段图的变化等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演示,从而直观形象地反映数学实质,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从而得出结论,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轻松获取数学知识。如,在教学“植树問题”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出示生活情景例题图,这时,虽然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两三段简单的线段图来推导算理,初步得出“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关系,但像例题这样较大的数据就难以验证,这时可以使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清晰地体会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一一对应后多1或少1的关系。这样整节课的关键问题就已经轻松解决,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解决课后问题也能得心应手了。

2.活用教育技术装备,加强学法指导

成功的秘诀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因而,在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必须将抽象演变成直观、复杂转化成简单,教育技术装备的活用就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熊大”和“熊二”用割和补使梯形变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转化后图形的变化,分析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同时,教师继续应用课件进行多次的割和补,把不同类型的梯形变成平行四边形,也得出同样的结论,消除学生的疑虑。经过这样的辅助教学,既能加强学生学法养成,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探究能力。

三、精心安排练习,注重练习实效

课堂教学,练习是关键,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一个巩固、应用、创新的过程。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注重练习的实效性,让学生更加全面、灵活、准确、牢固地掌握新授知识。

1.练习内容设计,结合生活实际

设计练习时需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所应用,通过应用使知识得到巩固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数感与数学思维。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设计一道练习题:在你身边找出一个长方形,算出周长。于是各个4人小组中,有的测量计算数学书本面的周长,有的测量计算课桌面的周长,有的测量计算门、窗的周长,有的测量计算黑板的周长。通过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并在合作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2.实施分层练习,照顾学生差异

从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知道,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由于学生存在差异,练习就要分层次、有针对性,符合客观规律。我把分层练习安排如下:

分层练习的实施,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发挥学生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教无定法,只要教师能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以生为本,就能探索出一条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7-195.

[2]刘诒兴.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12(6):11-12.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有效性课堂教学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