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将错就错”中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8-07-16梁汝菊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梁汝菊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会发生许多出乎意料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应秉承“容错”的气度充分重视,灵活拿捏与运用这些错误,将错误转化成数学教学中的有用资源,为教学服务,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错就错;巧妙运用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需要更多的思考,而且与语文、英语等课堂上的思维方式也有较大差别。与此同时,相信数学也是绝大多数同学觉得最困难甚至最难以学好的一门课。那么我们数学老师就更要在课堂上做好引导。学生在上数学课接受新知识时往往会力不从心,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错误也再正常不过,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未得到充分的训练,知识点也还没掌握牢固。不仅仅学生会在课堂上犯错误,其实老师偶尔也会由于一时走神等各种情况而导致犯错误,这也是难以避免的。学生甚至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相信谁也不希望看到。出现错误以后,在尴尬的气氛中我们何不“将错就错”,“激活”课堂呢?

马克思主义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就是对立统一原理,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错误,这个看似讨厌的东西,只要我们加以利用,同样也能转化为教学的好工具为我所用。

在学生眼里,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出现错误,就是相当于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出了丑,带来不堪。既然如此,我们老师何不充分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进行更多的思考呢?这么做也是有理论依据的。教育学领域的建构主义有这么一个观点“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要真正地学习到新知识,一味地依靠正面的教学示范以及反复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即原有经验得到的错误与新的知识之间发生冲突,从而使学生重新建立起这个知识的框架。这个自己一手建立的知识框架远比生搬硬套来得牢固。

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自然会感到非常困惑,因为按照他的理解,这题按这种方法这么做是不会错的,由此也就非常好奇究竟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于是,学生的求知欲就在不经意间被调动了起来。这时候,我们老师就要牢牢地紧抓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进行引导,并举出范例,让学生进行思考,举一反三。这时候,课堂也得以流畅地进行下去,课堂的氛围也就开始热烈起来。

利用学生的错误来达到课堂目的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学生会更加虚心地接受新的知识。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尽管有时候会不甘心,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无法独自解决错误,无可奈何,还是得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并且会比较虚心地接受老师的教导,从而真正从心里接受新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利息一课时,我让学生解答以下这一题:小明把9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年利率是3.89%,到期时他可取回本息多少元?很多学生很快做完了:900×3.89%×3=105.03(元)。我指着个别学生在黑板做出的答案问:“他做对了吗?”很多学生信心十足地回答:“对。”我再继续问:“对吗?”很多学生开始犹豫,一下子沉默起来,个别学生还是坚持地说:“对,因为他是按照利息=本金×利率×时间这个公式算的。”我没有马上作出判断,而是让全班同学把问题再读一次,这下有学生说了:“应该把本金加起来。”“对,本息就是本金加利息!”我说:“不要把利息拿出来了就得意忘形,把本金丢了,这叫丢了西瓜捡芝麻!是个大傻瓜!你以后不要再做这种傻瓜呀!”学生听完后都笑了,一边笑一边把答案更正过来。借此,我教育学生以后要认真审题,特别看清楚题目到底问什么。

在上面的例子里,便很好地利用了该同学出现的错误,从而引出了将要讲述的知识点。而这一课相信也能给不少同学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从而牢牢地记住所学的知识点。

像这种利用学生的错误“将错就错”的方法固然有效,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这种教学方式。否则,久而久之,学生发现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总是答不对,就会出现惧怕、抵制等心理,反而会出现课堂上遭遇冷场,没人敢回答问题、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出现自卑心理等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在这方面要有个适当的“度”,不能矫枉过正。

当然,老师也不是圣人,偶尔也会在教学过程中犯错误,绝大多数老师都会因此而感到尴尬。但你可曾注意到,每当老师犯错的时候,最“幸灾乐祸”的人是谁?没错,就是教室里的学生!在他们眼里,老师是无所不能的,什么难题都难不倒的,也是不可能犯错误的。这就需要老师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并且需要细心,否则自己也没有及时发现错误,这就误人子弟了;同时还需要老师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仔细琢磨,“抖出包袱”,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诚然,这种利用在教学中犯的错误“将错就错”的方法也得慎用,不能濫用。因为假如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犯错误,开始学生还会觉得有趣,觉得老师挺亲切的,但久而久之就只会觉得可笑,会认为这个老师能力不足,从而失去对这位老师的信任,老师也就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失去了威信,弄巧成拙。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专心、细致、谨慎,努力避免犯错误。

课堂上有错误才完整,才真实,才更加平易近人。我们要巧妙地对错误加以利用,使错误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从而“变废为宝”,让学生在错误中积累经验,明辨是非,掌握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