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创设初中物理情境教学

2018-07-16何新姬

读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情境教学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精心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满足学生心理渴求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

关键词:情境教学;乐学气氛;探究能力

一、 创设生活情境,形成学生乐学的氛围

创设生活化情境,能使学习者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认识、感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主体就是“生活即教育”,它为我们指明了物理教学活动的方向,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生活化情境教学向学生表明:物理就在你的身边,生活需要物理,物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为学生创造了一条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通道,既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浮力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让学生讲曹冲称象、怀丙和尚如何打捞铁牛的故事,使学生兴趣顿生,气氛活跃。如用笔敲咬着铅笔觉得更响、车轮宽大多花纹、用刀刃切菜而不用刀背,学生对熟悉的事例感到自然亲切,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二、 创设实验探究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离开了实验就没有物理可言,可使学生知道科学家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如鸡蛋放水中变大了、放盐水中会上浮、手按生的蛋不会立即停下来、瓶“吞”鸡蛋、纸皮托水柱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事实证明,问题设置得好就可以带领学生以已知知识的情景为基础进入更新知识的情景,学生随着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一个又一个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仔细留意实验的每一步,着力于一些容易忽视的实验细节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必定能够“以小见大”,于“不经意处”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冲动。如:浮力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难点,而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接着演示如下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一定会被吸引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心里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木块会漂浮,石子会下沉,而鸡蛋却会悬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的情况也会不一样的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新课。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

三、 创建竞赛式教学情境,把课堂变成“游戏场”

辩论赛式教学,学生当辩手,老师当“裁判”,众所周知,初中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差,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让课堂成“旋转的大舞台”突破传统教学的樊篱,师生竞相登场,“裁判”风趣有余。同一主题,“正反两方”的新思维、新观点、新看法各抒己见,教学气氛活跃,师生的情感、心灵与整个教学程序会产生和谐共振。要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大胆发言。要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维,凡是要问为什么到底是否有道理,衡量比较,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从正面思考,也从反面思考,提出新看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要人云亦云,提出不同凡响的新问题新见解。

四、 创设问题情境适应学生好问心理,激发求知欲

学生在学习有关概念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产生过多的模糊认识,有时把两个相近的概念混淆不清,两个相反的概念也找不到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我常从身边的事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克服思维上的惯性。他们的认识是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学问贵在于问,课余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巩固所学知识非常必要,很能解决学生是是非非的疑虑,教师要耐心的回答,甚至是荒唐的提问。如用电器消耗电能时电流会减少吗?正负电荷移动时都能产生电流吗?同时设计一些老师明知而不答的问题,如大家若自行车骑很快,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滑动一段距离,是吗?继而问:我们若在奔跑中为何会被石头绊倒?等等。

总之,在教学中要及时地、恰当地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培育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技能,同时又发展了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在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趣的物理情境、开放的教学氛围、合理的教学程序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积极地思考和学习,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高涨,主动参与每一个学习过程。

作者简介:

何新姬,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情境教学
“行动导向”背景下学生探究力的有效延伸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