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清“详略”,强化“语用”

2018-07-16叶淑华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落花生语言文字花生

【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应该留下语言,留下情感,言意兼得。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指导课文说了什么,写了什么,更要领悟到课文是怎么说、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写,把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起来,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把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只顾内容无暇顾及形式的片面做法,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到言意互转、言意相融的本来面目上来。

在学校举行的一节课题研讨课上,一名课题实验教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5课的《落花生》,她在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高明地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读了《落花生》一文,你一定了解了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生:主要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四件事。

师:概括得很好。这四件事中,哪些是作者详写的?哪些是作者略写的?

生:种花生和收花生这两件事略写。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作者写种花生只用了八个字“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来概括,收花生只用了一句话写。

师:其他的呢?

生:尝花生写得也很简单。

生:只用了两句话。

师:哪件事写得最详细?

生:议花生。

生:作者用了12个自然段写议花生这件事。

师:买种子、翻地、播种、浇水这四件事,无论哪件事都很麻烦,每件事都有话要写,为什么作者只用8个字加以概括呢?

(学生或自主读书或小声讨论……)

生:因为这篇文章题目是“落花生”,而不是种花生或收花生或尝花生。

师:那么,“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这几件事能不能不写呢?

生:不能不写。因为不写“种花生”,就不会有“收花生”;不写“收花生”,就没有“尝花生”;不写“尝花生”,自然就没有“议花生”。

师:作者怎么把议花生这部分写具体的?

生:作者详细地写了父亲、母亲、姐姐、哥哥、“我”说花生的好处。

师:在写父亲、母亲、姐姐、哥哥、“我”说花生的好处,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姐姐、哥哥的话写得少,只有一句。写母亲“点点头”,写我的写得多,父亲的话写得最多。

师:作者如此巧妙地安排材料,是本文在表达方法上一个重要的特色,叫详略得当。那么,作者为什么详细父亲的话?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

生:这个道理就是:人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颜面,而对他人没有益处的人。

师:这样一来,你们应当理解了作者为何这样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吗?

生:(恍然大悟状)作者把父亲的话作为重点详写,是因为父亲的话给作者带来了终生的启示,做人的道理。

师:可见,详略安排是根据什么而定的?

生:根据你在这篇文章当中想表达什么来定。

生:根据写作的目的来定的。

师:是的,依据作者的写作用意和课文的主旨来确定详略。主次明确、详略得当,是这篇叙事散文的第一个特征。今后,我们写文章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也得分清主次,主要的内容写得详,次要的内容一笔带过,这样才能使得文章的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师:生活中,落花生这样的事物还有哪些?它们身上各体现出怎样的精神品质?请你学习《落花生》的写法,选取一種事物写一写,尽量做到详略恰当。

(生动笔习作)

【案例评析】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了落实课标精神,执教者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谋篇布局,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立足文本,捕捉语用起点

《落花生》全文篇幅不长,仅15个自然段,但在谋篇布局、段落安排上有独特之处,是一篇详略得当处理到极致的文章,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详略处理的典范。文章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层意思,其中,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这三部分内容,采用了对话的形式,用了12个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议花生”的过程。更有意思的是,在叙述一家人对花生的议论时,作者也有详略之分,姐姐、哥哥议论写得少,父亲和我的则比较多。略到了极致,也详到了极致,使读者对花生的不求名利、默默贡献的品格,对父亲所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2.揣摩写法,习得语用方法

在教学中,执教老师充分发挥课文这一“例子”,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能立足科学设置教学目标,选准和确定教学的核心价值——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围绕这一点展开有目的、有步骤的练习,最初让学生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清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再引导学生交流“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布局谋篇、选择材料的奥妙,探讨文章结构,汲取表达营养,以备在习作中运用。

3.读写结合,提升语用能力

读写结合是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策略。读是学习运用的方法,写是提升运用的能力,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和发展。最后,相机引导学生在作文时要学以致用,通过这个小练笔,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落花生》的写法,读写结合,使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把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叶淑华,女(汉族)福建大田人,大专,福建省大田县城关第一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落花生语言文字花生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花生去哪儿了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