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就业的机械加工教学探究

2018-07-16陈海华

读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机械加工职业能力就业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机械的需求量大幅度提升,使得机械制造业慢慢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也是非常重视的,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关系到机械加工的有效运行,为了大力培养学生的專业教育能力,就要树立核心的教学理念,院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机械动手能力、机械专业知识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职;机械加工;就业;职业能力

一、 引言

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已成为制造业中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工人们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运营效率必不可少的人才,有关人士指出,未来全球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就是机械制造人才的竞争,但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专业人才还是比较少,机械加工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强,着力培养合格的机械加工专业人才是中职院校的当务之急。本文笔者先试着解析当前机械专业人才就业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能够有利于落实面向就业的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实举。

二、 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 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低

中等职业教育从诞生之初,其主要社会功能就是培养服务于企业一线操作或管理工作岗位的中初级技能型职业人才,其就业最大的资本或优势就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通过对近几年机械专业的毕业生调查统计可知,学生在毕业前经过学校推荐和自主择业,毕业后的就业率达98%以上。但是,有7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初次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根本不对口,只有30%的毕业生认为初次工作岗位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这说明虽然毕业生有着很高的就业率,但就业质量问题很突出,且会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选择。

(二) 社会需求量高,社会地位低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处于待业或失业状态的毕业生几乎为零。极高的就业率说明社会对拥有一技之长的中职毕业生的需求量很高,尤其是在2008年“长三角”出现技工荒之后,更是表明我国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期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渴求。但是,由于机械类工种属于经验越多待遇越丰厚的传统行业,中职毕业生踏入岗位前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很强的技术能力,自然不能取得丰厚的薪酬。更可惜的是,绝大部分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业务研修、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处于令人忧虑的地位,甚至部分企业至今未给他们交纳基本的保险。

(三) 就业期望值高,综合能力低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的学校专业培训,取得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想当然地认为将来会获得较好的工作待遇与工作环境,甚至一部分人认为自己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他们踏入企业却发现,一切全不是想象的那样。企业只是把他们看作获取最大经济报酬的低廉劳动力,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强度、人际关系都令他们难以适应,许多人在工作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换了工作岗位,能在同一岗位上坚持工作一年以上的不足25%。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也普遍反映了上述问题,甚至部分单位明确表态将不再招用中职毕业的学生。

三、 面向就业的机械加工专业教学途径

(一)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观教育与就业指导

中等职业教育要使自己培养的机械类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必须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而且专业建设应该与地域经济发展同步,要根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例如,在2006—2007年间,南通沿江船舶工业规模迅猛发展,一大批高科技、高附加值、代表世界造船先进水平的大型油轮、集装箱船舶、海洋工程平台订单等涌向南通造船厂。学校及时调整专业,开设“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当年招生就达到300多人。

此外,还要加强对机械专业学生职业观与就业观的指导,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规划,让学生懂得“先就业、再择业、最后创业”的道理,更要让学生学习许振超、徐虎等杰出工人的事迹,让学生知道,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二) 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职业技能知识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知识,也是从事专业工作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无论是机械加工制造专业、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还是数控技术应用等,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更好地工作。中职校的学生在学历文凭、专业理论知识上不如大学生,但如果在实际动手能力上能胜过他们,也是一样能立足岗位,取得较好报酬的。例如,学校专门为机械类学生配备了专职的车工实训指导教师,所有的机械类班级学生轮流到车间实习,一次集训就是半个月,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操作的要领。另外,还组建了汽修、数控、焊接等课外兴趣小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职教师资质量

学生之所以毕业后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一方面是学生转换角色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是学校的课程开设与企业的生产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非常迫切。学校主要采取“内培与外引”的方式:内培主要是安排学校的机械专业课教师利用假期参加企业的生产实习与技术创新,参加国家、省、市的三级培训,甚至到国外考察学习;外引主要是引进本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或担任专业课的兼职教师,让他们把生产一线最先进的设备和操作技术传授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 重视基础技能培养,真正让学生的能力能够迎合就业的需要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学校应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在本专业教学中增加了计算机图形学专业课程,以加强学生计算机绘图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校为了拓宽和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的深切认知,还可以增加部分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比如开设机械测试技术、机械CAD/CAM、机械创新设计和工业机器人等选修课程,如此,从根本改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认知和接受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总结

真正面向就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是从思想、品德、素养、能力等多方面出发的,对于机械加工专业,我们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朝着这些方向努力。学校更要明确机械加工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要求,制订符合市场需求的机械加工技能型工人和机械技术人员的培养目标,按照国家企业规定的人才培养规章来确定课程质量标准,力求培养出优秀的机械加工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宇波.中职教育就业问题的归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12(36):29-34.

作者简介:

陈海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教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机械加工职业能力就业
机械加工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浅谈机械加工误差产生原因及精度控制
浅谈机械加工误差产生原因及精度控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