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在实践层面的相关思考

2018-07-14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核算师生财务

王 佳

信息化是利用现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信息和知识的生产进行全面的改造,并因而导致人类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全面变革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的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所引领的技术革命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在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等不同环节快速推进,进而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变革和创新。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概述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1.财务信息化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近年来,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并投入日常使用。各款“财务机器人”各有特点,功能具有共性:完成原本由人工执行的重复性任务和工作流程,使原先耗时、操作规范化、重复性强的手工作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实现自动化。

2.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处于变革关键阶段。财务信息化技术正处于连续变革的动态发展过程中,高校财务信息化正处于超越“财务电算化”的阶段,通过运用新兴技术,对财务核算方式、管理模式、服务手段进行重组、整合,以建立崭新的财务业务系统和平台。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缓解财务核算工作量过重的现实状况。近年来,高等学校事业普遍蓬勃发展,国家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学校的教学科研等专项经费持续增加,整体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务核算工作量激增。基于高校基本完成“三定”工作,财务工作人员较难增加。持续增加的财务核算工作量和相对有限的财务工作人员数量间的矛盾,需要靠财务信息化建设逐步解决。

2.提高财务服务水平。高校财务工作的特殊在于管理外延扩展至服务范畴,单一业务本身对应一重或多重服务。以服务满足需求,使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高于财务业务本身的重建与整合,配合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自助、便捷、安全的服务新阶段。

3.促进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化整合建设。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但应满足管理与服务本身的具体需求,还需要配合智慧校园、内部控制信息化等多方位、多层次建设,在高校的不同职能部门之间,需要做到业务衔接、信息沟通、数据共享等具体运作。

4.顺应技术发展,开拓财务管理与服务的新方向。技术发展正推动财务管理与业务发展方向。以电子发票为例,2018年部分省份全面试行电子发票业务,电子发票的验伪、避免重复报销、传递、保存和归档、以及学生缴费发票电子化等就成为新业务需求。以学生个人信息平台发展为例,在学生缴费、奖助学金发放、助学贷款对接等业务,也需要财务信息化配合业务流程,拓展服务渠道。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优化和升级,应积极抓住技术变革契机,不断提高水平。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人才与信息化的各自发展存在观念与实践的矛盾。财务人员普遍疑虑财务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技术升级未来是否会使技术完全取代人的工作,而现时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各个高校都极度缺乏既精通财务工作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

(二)政策宣传、业务引导的环境缺失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应从财务部门自身角度出发,更应同时考虑管理与服务对象的角度。以解决高校报账困难的既有状况为例,财务部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点,借助技术开发可改变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提升面对学校师生的服务水平;接受管理与服务的学院、部门、师生,也应扭转既往的思维和惯性,逐步熟悉并掌握自助和互动的信息化服务。

(三)多层次服务需求亟待满足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服务水平提升会激发更高的管理与服务需求。以高校普遍存在的报账难问题为例,既往的师生排队轮候模式耗时长、效率低、报账成功率低、师生满意度极低、财务核算压力大,体现了高校财务管理资源有限与业务需求激增的矛盾。

在新型报账模式中,业务网上预约、信息自助填报、纸质报账单据“一站式”投递与接收、审核、审批及入账电子化、网上转账支付实时化的流程,使得师生报账达到更高效率。但报账难的实际工作压力从师生层面转至财务人员层面。排队报账模式无论采取现场取号或者网络预约取号,号数终究有上限,即使总体的财务核算量巨重,单一工作日的核算量尚有限度。而比照快递收寄模式的“一站式”财务报账信息化模式对于财务部门而言,收取报账材料的实际数量难以限制,单月的财务核算量会增加至排队报账模式核算量的数倍。尤其财务人员数量难以大幅增加,新技术虽使核算流程有所简化,财务人员也难以及时消化激增数倍以至于积压的核算量。而师生在感受报账流程精简的便利后,必然对报账完结、转账到账的工作效率有更高要求。

(四)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多重要求

信息化管理中的财务数据普遍具有公开性和共享性特质。但依照《会计法》等一系列制度要求,高校财务部门对于财务数据还具有保密的工作责任。信息技术是双刃剑,既带来极大便利,也可能因无法切实保障网络平台安全等状况引发财务数据泄露、师生个人信息被盗等问题。根据公安部近年来积极制定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管理办法》,以及正在征求意见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信息安全、数据稳妥、流程完备、保障可靠都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五)缺少信息化的数据共享平台

现行的业务运行中,不同部门根据自身工作流程所需各自开发信息化系统,不同的开发服务商基本无法顾及高校部门之间的数据沟通和业务衔接,或开发服务商力求打造数据共享平台却因对其他相关部门的业务了解不清囿于技术有限,无法打通数据沟通端口。没有建立全局化数据共享平台,实则堵塞了不同部门的数据共享渠道,同时也阻碍了相关业务流程的承转与配合。

三、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对策

(一)强化人才培养

人才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刻不容缓。一方面,应从人才引进入口严格把控,精心选拔兼具财务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根据信息化发展的层面与角度,从基础业务出发,培养能力相对全面、学习能力强、适应性强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应该主动寻求发展转型,突破固有的知识体系与业务范畴,汲取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积极掌握财务信息化所需的各项技能。

(二)营造政策宣传、业务引导的信息化建设环境

高校应营造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业务引导和政策宣传环境。一是从信息化业务具体流程出发,每年对新进教职工与入学新生进行相关财务业务培训;二是通过微信等信息互动平台进行财务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指引,运用财务系统信息反馈功能提供电子审批和电子票据确认、网上支付转账对账等服务,推送个人收入、缴费、纳税等信息;最后,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兼顾退休教职工的服务使用体验,针对退休教职工的具体需求,开发提供相应服务功能,必要时做到特事特办,尽力建立完善、立体的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

(三)多方位、多层面的服务升级

信息技术升级是提升服务的基础,其后使用管理手段促进服务继续提升是必然趋势。信息化服务的汇总统计数据是进一步细化服务的抓手,财务部门可由此分析业务量的波动、业务类型的变化、需要重点支持的业务环节,通过财务报账绿色通道调配并加速办理急务和急件,避免业务停滞引发更加严重的积压;同时,对于在“一站式”投递中反复出现提供材料不全、自助填报信息错误、不配合报账问题信息沟通的学院、部门、师生个人,应建立提醒、预警、限制的分段式工作机制,以此提高报账工作效率;最后,财务部门可以尝试物联网等新技术,对报账进度、转账结果、报账失败通知等重要信息实时反馈,保障报账流程中的信息通畅和沟通迅速。

(四)做好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保障

财务部门在实践中,不仅应考虑业务的实际操作需求,还应考虑技术开发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网络安全的多项要求,在技术保障上,可主动要求提高安全系数要求,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提升、技术人员配备等多个方面,保障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安全。

(五)依托信息化的数据共享平台,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高校财务部门在自身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升级过程中,也应扭转部门的工作定位,做好学校在管理决策、经济活动运行与资金收支使用中的参谋,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因此,基于智慧校园建设及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要求,高校打造财务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与教务部门对接学生学费、考试报名费等项目缴费信息;与学生工作部门对接各类奖学金发放、助学贷款的入账流转;与科研管理部门对接科研专项经费的预算规划、使用进度、绩效考评;与人事部门对接教职工工资核定、个税缴交、养老金上缴、医疗保险等数据;与资产管理部门对接资产数量、金额、折旧等数据;与后勤管理部门对接水电费收缴、物业服务费用核算、学生住宿费收缴信息;此外,学校部门、二级学院及教职工个人,可通过财务平台进行各经费项目数据的查询、核对、掌握。高校可依托财务信息化数据平台,逐步建立数据核算口径一致、取数准确及时、服务可靠有力的数据共享平台。

猜你喜欢

核算师生财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