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资产管理的具体影响

2018-07-14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会计科目权责会计制度

刘 娜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资产管理的具体影响

1.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影响

新制度中允许部分事业单位比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面可以引入权责发生制,同时,2019年即将执行的《政府会计制度》也要求事业单位应同时采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两种制度分别进行会计核算。这些制度的出台均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发生了重大改变。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所有固定资产从采购、使用、折旧、报废整个过程均应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例如,按照以往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只有当实际支付固定资产款项时才确认资产入账,而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当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时,即使未支付款项时也应确认资产增加,相应增加负债金额。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使用中也存在着无法反映资产价值等问题。例如,传统制度不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计报表中体现的资产金额仍为多年以前资产购置价格,一来未能真正体现资产在使用若干后的资产折旧价值,二来由于土地等无形资产在取得后价值随着市场发生变动,也无法在会计报表中体现,造成事业单位资产价值不实或虚增。

2.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拟申请资产进行预算编制、采购流程办理、日常监管及报废处置等工作。但目前,个别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存在未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擅自处置固定资产、资产重复采购等行为,严重威胁着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并为个别工作人员贪污舞弊提供土壤。因此,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应成立资产管理部门或由财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强化资产管理及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促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好地为社会公益提供服务。

二、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完善资产管理路径

在推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新政策背景下,要关注会计要素中的资产要素,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有效的核算,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可利用的资源,分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情况,较好地提升事业单位对资产的关注度,科学管理资产以达到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目的。

1.夯实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基础

(1)完善会计科目体系,科学指导会计实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在会计科目方面发生了转变,更接近于会计国际惯例,与企业现行会计科目设置相契合,新增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累计摊销、待处置资产损溢、长期及短期投资、存货等会计科目,为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做好资产清查建账管理工作。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要加强自身资产的清查建账工作,主要涵盖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基础台账、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会计核算、会计报告等内容,使之全部纳入到账簿记录的范畴,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奠定基础。

(3)加强资产产权确认和界定。要明晰和界定事业单位资产的产权归属情况,加强对房屋建筑物、车辆、大型设备的资产的权属管理和登记。

(4)做好资产价值的评估管理工作。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自身全部资产的价值核实和评估,要引入专业的中介评估机构,对事业单位的全部资产进行价值评估。

2.完善并优化事业单位资产核算

(1)将全部资产纳入会计核算。为了完善并优化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和管理,要将所有的资产纳入到统一会计记录之中,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坏账准备、在建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对外投资等会计科目,以较好地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2)引入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由“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可以在事业单位收到固定资产却未付款或付一部分款项的情况下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事业单位收到固定资产、使用权实际交付的时间为计算基准,将其列入固定资产,而未付的款项则归入到其他应付款明细科目之中。以某事业单位购入一台价值为10.2万元的新设备为例,交付使用时付款9万元,一年后付余下的1万元,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在实际交付使用时进行全额显示,在一年之后支付剩余货款冲往来款即可,由此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新购固定资产的价值。同时,要引入“累计折旧”会计科目,考虑到固定资产的类型、属性有所不同,要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价值管理,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使用闲置资金对外投资。为了更好地实现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和管理,可以考虑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对外投资,可以利用事业单位闲置的资金购买短期理财产品,达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目的。

3.注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披露

要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披露和审计管理,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和控制,并要注重运用科学先进的财务分析手段和方法,分析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各项指标,使之成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支撑。

4.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的动态、信息化管理

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建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变动、投资、担保、处置、使用等管理,使之动态化、信息化,较好地提升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效能。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通过创新管理手段、工作人员理念、机制,促使事业单位领导、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资产管理观念,使全体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为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保值增值提供有用参考依据,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整体水平,促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科目权责会计制度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权责清单管理办法的通知
福建: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省级地方标准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安顺出台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办法
基于会计科目演变的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模式与风险分析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轻松编制现金流量表
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科目对比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