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高校财务报销效率的几点思考

2018-07-14韩宇堃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12期
关键词:财务制度单据财务部门

韩宇堃

随着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不断增加,国内各大高校在获得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管理方面的巨大挑战。这其中,财务报销方面存在的矛盾尤为突出,高校财务报销工作具有繁琐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财务报销效率的高低能直接体现出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改进财务报销工作流程、提高财务报销效率,解决“报销难”问题。

一、高校财务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及时完善财务制度

国家制定的各类法律、法规及财务规章制度具有指导性和强制性,各高校再根据其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财务制度。高校财务制度的制定也是在摸索中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面对新情况或新问题时,只是按照以往的习惯和经验执行,未形成制度,导致会计人员报销口径不统一,报销人员没有参考的依据,容易产生分歧,影响财务报销的效率。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高校财务已基本能通过各种软件实现网络化管理和操作,如“零现金”报销银企直联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网上预约报销系统等,通过运用这些系统能缩短报销时间,精确控制经费使用情况,减少会计人员工作负担,提高报销效率。但目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中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主要表现为财务信息不能与其他部门实现共享,财务管理软件无法与其他部门的管理软件实现无缝对接。当其他部门需要财务相关数据时,只能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导出后,人工进行核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效用不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产生信息“孤岛”的原因之一是各部门在引入信息化管理时只考虑到本部门的管理需求,在软件开发时未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导致统计口径的不一致。

(三)信息的不对称

这里所说的信息不对称指的是报销人员和会计人员对学校财务制度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虽然财务部门对制度和政策进行宣传的途径能够实现多元化,如发放报销指南手册、组织现场宣讲、网站宣传、手机财务APP程序宣传等方式,但仍无法实现宣传全覆盖,尤其是当财务制度发生变更时,报销人员在短期内还无法完全按要求执行,报销时被退回的现象会时常发生,这容易被报销人员误解为会计人员的故意刁难,造成报销人员对会计人员的不满情绪,影响报销效率。

(四)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

目前高校财务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知识面狭窄。高校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会计人员专业基础差,欠缺理论知识。加之财务部门业务量大、人员配备不足,无法实现人员定期轮岗,会计人员往往只懂本岗位的业务;第二,会计知识不能及时更新。与企业会计相比,高校财务因业务类型较为简单,财务人员对专业知识更新的需求不高,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第三,财务信息化实践操作能力差,不能熟练操作各种软件。

(五)业务种类和业务量不断增加

目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已逐渐扩大,其经费的来源具有多元化特点。因此,对各类经费收支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不同来源的经费,其开支范围、会计核算科目和项目的设置上都存在差异,这将增加会计人员账务处理的难度。此外,会计核算规范化也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会计资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报销人员应严格按照《财务报销指南》的要求执行,在报销时必须分类制作报销单据,原始凭证必须按类汇总,做到“一事一报、一类一报”,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因原始单据粘贴混乱而无法确认实际业务的现象,退单重新整理粘贴难免使报销人员产生抱怨,而会计人员也需要花时间重新审核。人员短缺是高校财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不断增加的业务量使财务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这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难免出现不耐烦的情绪,这也激化了会计人员和报销人员之间的矛盾,影响财务报销的效率。

(六)报销时间过于集中

高校财务报销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每个学期的期初和期末。其原因一方面是报销人员习惯在学期末一次性报销本学期所发生的费用;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假期高校财务部门一般不办理报销业务,财务报销只能等开学期初。另外,年末也是报销量较高的一个时期。这是因为财务部门必须在年末提前截止报销。报销人员在本年还未报销的单据必须在本年结账之前报销,否则会影响单据的时效性。因此,在这段时间自然容易出现报销大厅排长队的现象。

二、提升高校财务报销效率的建议

(一)及时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并注重宣传效果

高校管理的核心在于制度管理,对于与当前财务制度不符的制度和各类文件应集中进行梳理,明确参考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依归办事、杜绝管理上的随意性。在制度宣传方面,也不能只是走形式,要注重实际宣传效果。因为财务制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报销人员可能较难准确理解,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流程会提出质疑。因此,在财务政策宣传时就要讲究“抓重点、抓热点”。一方面,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到各个部门进行现场宣讲、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主动宣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在各部门以报销联络员的方式实现以点带面的宣传。让报销人员在准备报销之前就能及时了解和学习学校财务制度,消除财务报销中的误区,提高财务报销效率。

(二)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高校财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也是产生“报销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高校财务部门应明确岗位各职责,合理增加财务人员编制。另一方面,高校财务部门也应优化财务人员的学历和年龄层次,注重年轻人的学习和培养,以提升财务部门整体专业技能水平。财务人员自己也应该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注重培养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形成协作团队,提高服务质量。

(三)加快校园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针对网络管理中的信息“孤岛”现象,高校应对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整合,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财务部门对信息管理维护应设置专职岗位,以保证财务部门信息平台的安全和稳定。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宣传相关政策,简化报销流程,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提升财务报销效率。

(四)合理设置财务报销时间

为避免造成报销拥挤的现象,财务部门应在平时注重对报销人员进行宣传和引导,鼓励报销人员在业务量较少的期间报销,尽量做到及时整理单据、及时审核报销。此外,为提高报销效率,可以在各部门选派报销联络员,报销联络员不仅可以对报销单据进行预审,提前发现问题,降低退单的概率,还可以根据财务部门当前的业务量及时通知本部门的报销人员,以错开报销高峰期。

总之,财务管理工作应向着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提升高校财务报销效率不仅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还需要有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同时还需要报销人员和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理解。

猜你喜欢

财务制度单据财务部门
第三方单据辨析
汇票在信用证项下单据融资中的作用
新财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思考
企业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重视单据的寄送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经管理单位财务集中核算的监管措施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