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教学模式下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8-07-14龚博琦

运动 2018年17期
关键词:研究性田径技能

龚博琦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1 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的指导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将各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建立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结构和程序。研究性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与每次课所授的教学内容相结合,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本课程所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探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能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随着素质教育和高校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传统和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模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出现,则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辅助和引导的作用,组织学生对所授知识和技能去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通过讨论的方式去解决,允许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存在质疑和不同观点,且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存在多层次和多角度,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 高校传统田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田径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学目标过于单一

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往往只重视田径运动技能的传授,忽略了田径相关理论知识和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导致当前许多学生在进行田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极大下降;此外,在田径运动技能的传授过程中,由于多数田径运动项目竞技性特点较强,动作复杂,难以掌握,因此,学生在田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下降。所以,在这种田径教学指导思想下,学生很难对田径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这更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从高校田径教学目标上来看,多数田径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田径运动技能,忽视了学生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培养;教学目标的设置过于单一,没有结合学生当前的时代特征和要求,因此,很难达到促使学生田径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的目的。

2.2 田径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较差

田径教学过程中主要由田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要素组成。在传统的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所授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对田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方式。对许多学生而言,即使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教师所教授的田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如何掌握教师所授的田径运动技能、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如何改进和纠正却不清楚。所以,在这种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机械地掌握教师所授的田径运动技能,却不能深入地理解田径运动技能的掌握方法和处理错误动作的能力,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2.3 田径课考核方式与学生培养目标不一致

田径考核是评价学生对田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方式。当前高校的田径课程方式往往是将学生田径课程学习的平时成绩、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进行综合打分。以综合分的高低来评判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掌握程度,其中平时成绩往往占总分的10%,理论成绩占30%,运动技能成绩占60%。这种田径课程考核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突出田径运动技能的重要性。这样一来,众多的学生只重视田径运动技能的练习和提高,忽视了田径理论知识等方面的掌握。由于田径运动技能和成绩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做支撑,对某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而言,即使他们不参与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在田径技能测试中,依旧能够取得较好成绩。所以,他们的田径课程考核成绩依然是合格。而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即使经过刻苦的田径学习和训练,也有可能会出现不及格的情况。这种考核方式对全体学生而言存在相对的不公平性,同时,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技能。这与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相背离,很难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型和复合型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3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校田径课程中的实施条件

3.1 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

教育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就必须要转变田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将以往的传统教学思想和理念转变为研究性教学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田径技能、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往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下实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进行改革,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变为主动性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传授,同时可以根据教学场地和环境的特点灵活多变地开展田径教学活动。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转变常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多采用集体讨论、互帮互助和总结分享等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田径课程的兴趣和动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他们对田径运动的热爱,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和全能型人才的需求。

3.2 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的转变是实施研究型教学的重要前提,研究型教学是一种交流、讨论和互动的动态教学模式,把原有教学过程中突现的特征转变为教学空间的开放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性,教学过程实施的自主性。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主张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和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模式是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启发式地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知识。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并能从中间接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从而促使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校田径课中的实施。

3.3 转变原有的学生成绩评定方式

传统高校田径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是以“考勤成绩+平时表现成绩+体育理论成绩+运动成绩”这几个方面组成,虽然这一套评价标准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实际的体育运动能力,但是从新世纪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来看,这套标准已经很难适应高校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所以,在高校田径课程的评定方式上必须加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内容与标准。田径课程的教学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田径课程的教学中,以运动技能、田径理论知识为教学媒介,重点以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核心。所以,现阶段必须改革原有的田径课程评价方式,重点突出以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知识为辅,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的新式评定方式。全面推进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并力求与我国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适应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需求。要转变原有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就必须加强对田径教学的评价工作,针对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评定,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地处理问题,妥善地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控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在田径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初期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知识进行评价,在后期则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重点在加强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在学生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让学生参与田径教学实习和训练,以及裁判和竞赛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4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校田径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4.1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在田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只有学生具备了较高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锻炼,因此,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且不可一开始就直接步入某个田径技术动作的学习中,这样只会让学生在单一、重复的动作练习中,感到疲乏,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开展田径教学,要将学生的身心需求特点与所授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情境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铺垫。例如,在跨栏跑项目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让学生自己为小组起名和建口号,营造比赛气氛,再通过设计与跨栏跑项目特点相似的跑跳运动形式,通过接力或团队协作的形式进行比赛,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提高,在全身心投入比赛中,既为跨栏跑运动技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田径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4.2 恰当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开展田径教学,对某些难以掌握和容易犯错的技术动作,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田径运动技能的掌握。例如,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进行正确动作示范,然后再进行错误动作示范,在观看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通过讨论的形式,探讨2种不同的动作示范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后教师对2种不同的动作示范进行点评,让学生知道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动作练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和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同学找出问题和纠正错误动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田径技术动作的掌握。

4.3 教师启发与引导,学生归纳与总结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高校田径背越式跳高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尝试跳跃横杆,不要求起跳的动作和路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直线、斜线和弧线助跑的方式进行跳高,让学生进行体验,并探讨采用何种助跑方式有助于起跳腿的起跳,采用何种起跳方式能更容易越过横杆,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对跳高技术动作有个初步的认识;最后,教师对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试跳感受进行练习,在课程的结束部分,教师组织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的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进行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能够在课程的学习中达到“汗、乐、会”的教学效果。

4.4 教师分析评价,学生课堂小结

对田径课程教学的每一节课,田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任何一个行为动作的成功与失败都要做出相应的分析与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与优点;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动作,教师要及时给予分析与纠正。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还要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这堂课所获得的运动技能和知识,让每个学生找出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自己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较好地掌握,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体验,并对他们自己认为没有较好掌握的技术动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辅助练习手段,方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练习。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能够较好地分析自己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能力和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小结找出学生通过学习所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师在下次课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完善,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起到提高和巩固学生运动技能的作用。

5 结 论

5.1 研究性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具有新颖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田径技术动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学生各项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5.2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实施者转变传统和常规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并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和田径课程进行评价。

5.3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要恰当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后,在课程的结束部分,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猜你喜欢

研究性田径技能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计数:田径小能手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拼技能,享丰收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