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青少年田径训练的思考

2018-07-14邝奕深

运动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教练员田径强度

邝奕深

(广州大同中学,广东 广州 51054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田径运动无论是技术理论还是场地器材或是竞赛成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少年田径训练是田径整体水平发展的基石,如果青少年田径训练水平不能提升,那么整个田径运动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基于此,本文以近年来田径运动发展的新特点为切入点,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几点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对策。

1 田径发展的新特点

1.1 训练及技术的发展以速度为核心

从技术层面讲,在跳远运动中,积极的起跳和快速的助跑使跳远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跳高方面,由以往的俯卧式到力量型背越式再到速度型背越式,对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跨栏项目中,保持全程高速,即便是最后2个栏也不减速;投掷项目中,开发了旋转式投掷,对旋转的技术和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跑项目,对其本身是比拼速度的项目,但蹲踞式的起跑方式还是显著增强了起跑的速度;长跑项目比赛中,也不再是仅比拼耐力和跑步节奏,最后几百米的冲刺决定了最后的胜利。

1.2 运动器材越来越丰富

运动器材的丰富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还能更好地帮助教练员、运动员发现不规范的技术动作,保护运动员不受损伤。比如,在跳高和撑竿跳运动中使用海绵垫达到保护运动员安全的目的;使用高科技塑胶跑道可以提升运动员的成绩,还能有效减少对运动员膝关节的损伤。此外,还有起跑犯规指示器,监督运动员起跑,保证比赛的公平性;激光测距仪帮助比赛进行的更顺畅,结果更准确。

1.3 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田径运动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以往的训练缺乏计划性和理论的指导,全凭教练员的主观经验,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田径运动理论不断的深入研究,相关训练更加科学系统,针对不同运动员都会制订合理的长期训练方案,确保每位运动员都有一套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全方位利用大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将全球各领域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系统数据分析,不断提高和促进运动成绩的规范化,提高运动成绩。除此之外,科学技术的应用保证了运动员训练损伤的大幅降低,如通过计算机和相待医疗设备的使用,延长了运动员的健康周期和职业生涯实践,在提升训练效果的同时保障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1.4 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工作者就田径运动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往田径运动员训练缺乏经验和理论指导,但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田径运动理论研究由以往的基础技术动作扩展到身体机能、伤病的预防和康复、神经系统、运动器械等等一切和田径运动相关的领域。

2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青少年田径训练对策

2.1 因材施教,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随着对田径运动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各田径运动项目都有充足的经验和理论支撑,足以保证田径工作者在实施训练前进行系统分析,制订出符合运动员发展的训练计划。详细周全的训练计划是培养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训练计划的有效性要与田径运动员本身的特征相结合,因为每名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和技术特点是不同的,计划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其身体和心理尚处于发展阶段,如果不加以注意,一味地增加训练强度,很容易造成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的损伤甚至是心理的扭曲。除此之外,在此阶段还是决定青少年运动员未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不仅要面对体育训练还有繁重的学业,此时教练员和学校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引导云读研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不同的青少年运动员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领悟能力,而且就青少年运动员生的身体素质而言,其正在从事的项目未必是最适合的,这些都需要学校、教练、家长、运动员公共探讨和决策的。

2.2 因项制宜,把握田径训练的专项特异性

田径是一个运动大项,包括23个小项,每个小项都有其特殊性,教练员要正确把握每个专项的竞技能力结构和运动员年龄、身体、心理状态,这是制订适宜训练计划的前提条件。制订好的训练计划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时刻关注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但整体的训练方针不能偏移。专项训练要注意训练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但也不是无目的的平衡化训练,要有重点、有目的,选择时效性强的方法与手段进行训练。

2.3 以田径的内在规律为指导,科学地安排负荷强度

被认可的、正确的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符合运动员身体发展和运动训练规律的。田径训练的科学理论是田径训练的科学总结,运动员在训练中适宜的负荷强度与机体应急程度成正比,运动员竞技能力呈周期性变化等,都是通过众多体育学者和体育工作者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的理论指导。教练员在组织训练时,一定要严格遵循这些已有的经验理论,才能取得预期的训练效果。运动负荷由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组成,两者相互影响、对立统一,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来说如果同时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很容易造成身体损伤 。因此,教练员要根据实际情况与运动规律,时刻把控运动员身体变化,控制运动负荷在适宜的强度内。一般的做法是,以强度训练为主时要控制运动量,以量为主时要注意控制强度。

根据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在一个训练周期内,一般先从运动量着手,再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再次增加运动量时要适当减少强度,如此量与强度此消彼长,将总的运动负荷控制在运动员可接受的范围内,并通过不断训练,增强运动员的负荷能力。

2.4 提升教练员的整体水平

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主导还是教练员,只有培养出高水平的教练团队,才能保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不断发展,才能保证青少年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的有效提升。在以往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对多媒体的应用较少,导致训练效果不理想。从重视多媒体方面入手,优化青少年田径训练,将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及比赛过程制作成视频,不断地播放给运动员看,引导运动员根据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进行总结、讨论。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帮助教练员更详细地进行训练,将技术动作分解,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理解掌握,如在弹跳力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示范必须一次性完成,无法示范分解动作,单纯地靠讲解技术动作的要领运动员很难掌握,此时借助多媒体对技术动作进行慢放、回放等,对关键动作进行强调,有助于运动员领悟掌握。除了对多媒体的应用,教练员还要具备创新能力,训练本身是十分辛苦的,尤其是田径训练,青少年运动员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训练。教练员要根据项目特点,进行训练环节的设计,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引导青少年运动员发现项目的魅力,使青少年运动员从内心喜欢上田径运动,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建立起田径训练的内在动力。

3 结 语

以往的田径训练单纯依靠教练员的经验,很难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但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田径训练变得越来越科学化、多样化。虽然田径运动在快速发展,但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还有待提升,目前仍存在场地和器材缺乏、教练员的整体水平也有待提升等情况。要优化青少年田径训练模式就必须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引导教练员团队进行学术研讨活动,培养一批能够胜任田径教学的优秀教练团队,同时要继续对田径运动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田径训练的指导,并督促教练员以此为依据加强训练模式的创新。

猜你喜欢

教练员田径强度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计数:田径小能手
我校举办2018年全国舞龙舞狮教练员培训班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