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命题发展对古代诗歌教学价值的导向作用

2018-07-13洪楷丽,林佳媚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古代诗歌教学价值

洪楷丽,林佳媚

摘 要:文章回顾自建国以来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研究、分析近十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为古代诗歌教学价值的导向提供教学建议,希望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关键词:作文命题;古代诗歌;教学价值;导向作用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过程

高考命题从建国初期的以政治性命题为主到恢复高考后的关注社会渐迁生活性,一直过渡到21世纪开放性、多元性并渐具人文情怀;作文的命题形式也从具有强烈的主题导向的话题作文发展为固定性内容的命题作文。随着时代的发展,材料作文已经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材料作文之所以快速发展起来,一方面,源于它日益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彰显文化自信,与其他作文命题形式相比具有更强的時代性和思辨性,引导学生熏陶、感染、沉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现有意识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此种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又主要依赖于古典诗歌的教学;另一方面,材料作文日益摒弃作文存在“重理轻情、重文轻境”的弊端,开始注重学生人文情感的挖掘、作文情境的塑造。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分析、体验作者的情感。

二、高考作文命题对古代诗歌教学的导向作用

古代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的艺术之冠。它所创造的丰富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手法,以及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体验感悟,为其他文学样式源源不断地供给滋养。诗歌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审美教育。鉴于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是以材料作文为主,而材料作文中日益凸显的“情”与“境”,以及文化自信是诗歌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诗歌鉴赏的价值不仅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健全具有导向作用,而且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有极大助益。基于此,笔者现以“山居秋暝”这节课的教学片断为例,希望能带给一线语文教师一些思考和启发,以便其在未来的诗歌教学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1. 品读赏析

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 / 新雨 / 后,天气 / 晚来 / 秋。

明月 / 松间 / 照,清泉 / 石上 / 流。

竹喧 / 归 / 浣女,莲动 / 下 / 渔舟。

随意 / 春芳 / 歇,王孙 / 自 / 可留。

2. 理清诗意

(1)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找出每联中所写的意象,并概括每联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同时引入苏轼评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4)教师总结:前两联写自然景物,第三联写生活画面,最后一联用典。

3. 知人论世

王维,字摩诘,山西太原人。王维的思想,以40岁左右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21岁举进士,做大乐丞。然而,胸怀积极政治抱负,希望做出一番大事业的王维,在40多岁的时候由于政治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了下来,他特意在蓝田(今属陕西)辋川建造了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弹琴赋诗,吟咏终日,《山居秋暝》就是他这个时候的作品。

4. 思考问题

(1)诗中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景物(意象),试简要概括诗中所营造的意境。(景物的特点)

(2)作者在首联提到的“空山”与颈联中的“竹喧”“莲动”是否矛盾?这里的“空山”应该怎样理解?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象,因此“空山”与颈联中的“竹喧”“莲动”不矛盾。

(3)尾联中的典故原本来自于《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作者在此处却反用“王孙自可留”,有何用意?

春芳已歇,作者却愿意在此,因为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这些意向代表清新、宁静、美好;生活美:淳厚、勤劳的人们表现出和平、安乐的生活状态,这正是作者寄情山水的追求。

5. 涵咏全诗

课例中注重诗歌的品读赏析,以读文章、明节奏的方式让学生理清诗意,概括每联描绘的画面,紧接着以精读赏析、知人论世明确作者的写作心境,进而细读课文、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品诗中的“境”,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再者,提出“空山”应该怎样理解,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于作者情感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最后,引入尾联中的典故“山中兮不可久留”,而作者却说“王孙自可留”,探究用意何在。此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探究问题,挖掘诗歌的内涵,发现诗歌的价值,进而培养自身的人文性和思辨性,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适应现代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鉴于对高考作文发展趋势的研究,案例中所展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仅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建议,而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应该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继续紧抓诗歌内容,理解诗歌字面上显示的内容,区分时空变化、时空交感、情景交融、情景分写等。

参考文献:

[1]王大赫. 以改革开放30年高考作文题目看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J]. 新闻与写作,2009(1).

猜你喜欢

古代诗歌教学价值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善用story time板块,提高英语有效教学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三步曲
古诗欣赏课在幼师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中学古代诗歌教学初探
不堪幽梦太匆匆:古代诗歌中的梦境探析